劉希夷命案之謎:竟然是爲了一首詩的版權之爭?

《全唐詩》,九百卷,共錄唐詩五萬餘首,會有重複的嗎?

無獨有偶,我們翻開卷五十一「宋之問」《有所思》,再看看卷八十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你會驚奇的發現,這兩首詩均為26句182字,僅第三句有兩字之別:前者為“幽閨女兒惜顏色”,後者為“洛陽女兒惜顏色”,其餘25句居然一模一樣。

神馬情況?

劉希夷命案之謎:竟然是為了一首詩的版權之爭?

宋之問、劉希夷都是初唐詩人。

宋之問,善五言,創七律,對仗精密,音韻協調,辭采華麗,為律詩奠基人之一,與李白、孟浩然、王維等並稱“仙宗十友”。

劉希夷,多寫閨情,辭藻婉麗,情調感傷,意旨悲苦。《紅樓夢》中「好了歌」、「葬花詞」皆對其詩詞有明顯借鑑模仿,其魅力可見一斑。

年輕時的宋之問便顯有名氣,洛陽“龍門奪袍”,他以一首即興之作《龍門應制》技壓群雄,現場PK掉了本已奪魁的東方虯,一舉問鼎“中國好詩人”冠軍寶座。犯了尷尬癌的東方虯不得不將已到手的御賜錦袍退還給上官婉兒,轉賜給了宋之問。

宋因此一炮打響,名震文壇,一躍成為詩界一哥。

彩蛋:一表人才的宋之問得到了節目總導演兼頒獎嘉賓武皇的另眼相看。

自此,宋進得了廟堂,上得了龍床。

武周時期,宋可謂仕途、名望雙豐收。唯一的遺憾是,因為口臭之故,最終被武皇拒之在男寵門外。但憑藉寫詩,巧言獻媚,宋依然混得如魚得水。

宋退而求其次,成為武皇媚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御用文人,專職從事拍馬屁工作。

劉希夷命案之謎:竟然是為了一首詩的版權之爭?

據《唐才子傳》記載:

劉希夷苦思冥想數日,終於寫成《白頭吟》,年輕氣盛的他情不自禁,便拿著這首剛出爐、熱乎乎的新詩,去請舅舅宋之問過目。老司機宋之問一眼就看上了此詩,尤其對其中一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喜歡得不要不要的。

宋知道此詩還未公開發表,於是裝一副誠懇的樣子,請求劉希夷將此詩留與他。劉開始勉強答應,但隨後又反悔了。這下壞菜了,宋認為劉有意戲弄自己,於是怒從心底起,惡向膽邊生,便派人弄死了這個外甥。遂改詩名“有所思”,據為己有。

這也就解釋了《全唐詩》中為什麼會有兩首幾乎完全相同的詩。

一首詩的版權之爭,居然引發了舅甥間一條命案,實在是匪夷所思。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唏噓不已!

自古文人相嫉者有之,但無節操到如此地步,卻是很少見。

劉希夷命案之謎:竟然是為了一首詩的版權之爭?

《唐才子傳》為元人辛文房撰寫,更像是筆記小說或傳奇傳記,說不上什麼可信度。

再說劉希夷比宋之問還要大上好幾歲,成為他外甥的可能性也很小。

但人們依然津津樂道,相信這事真是宋之問乾的。

為何?

其實單論詩歌而言,“初唐四傑”本應該是“五傑”,但人們似乎不願意給宋之問這一席之地,甚至連個小板凳也不願給。

為何?

原因只有一個:宋之問的人品估計不是一般的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