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電梯撒尿,媽媽的「懲罰」方式惹鄰居怒贊!

今天早上刷微博,看到一則熊孩子的消息,媽媽的處置方式引來了網友的一致好評。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陝西某小區的一棟高樓電梯內,連續半個月出現了不明尿騷味。保潔員反覆打掃,發現是人故意為之。

最後,保潔員看了電梯的錄像,發現連日的怪現象都是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子搞的鬼。

小區物業不想把事情搞大,還想保護這個孩子,於是就在業主群裡說了這件事,但沒有人承認是自己的孩子。

熊孩子在電梯撒尿,媽媽的“懲罰”方式惹鄰居怒贊!

過了幾天,一位女士加入了業主群。

原來,這就是熊孩子的家長。以前沒回應是不知道這事,等孩子同學的媽媽提醒她才知道。

熊孩子在電梯撒尿,媽媽的“懲罰”方式惹鄰居怒贊!

媽媽一上來就跟大家道歉,還發了孩子手寫的檢討書: “我今天在電梯上小便,所以我要對大家說‘對不起’。我做的是一件不文明的事情,我做的這件事破壞了小區的環境,也可能讓電梯壞掉,給大家帶來危險。我以後要改掉這些壞習慣,不隨地大小便,不隨地扔垃圾,不破壞公共物品,請大家監督我並原諒我。接下來我要打掃一個月的電梯衛生,作為補償。”

她稱對孩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且每天由爸爸監督孩子打掃電梯,打掃一個月的時間,作為道歉和補償。

媽媽說到做到,孩子開始每天認認真真地打掃電梯,電梯裡再也沒有了尿騷味。

父母和孩子事後認錯的態度和行動,讓業主們對孩子母親的教育方式點贊,也為這名熊孩子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的行為鼓掌。

孩子犯錯後,你會“懲罰”孩子嗎?

熊孩子的新聞總是層出不窮,這位媽媽“懲罰”孩子的方法值得點贊。當孩子犯錯時,除提醒孩子認錯外,更要從錯誤的行為中學習,讓犯錯這件事成為孩子進步的階梯。“懲罰”作為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1讓孩子明白犯錯的原因

父母在懲罰孩子前,一定要和孩子講清楚懲罰的原因,這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關鍵。同時,家長也要根據孩子所犯錯誤的性質或嚴重程度來選擇相應的懲罰方法,讓孩子更清晰地認知行為與後果之間的關係,從而增強責任感,比如:

●如果孩子犯的是生活中的小錯誤,而這些小錯誤是由於好奇和求知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那麼就沒必要深究,只要讓他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錯的後果就行。

●如果孩子犯的是原則性的錯誤,例如偷竊、撒謊等,家長就可以通過小懲大誡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給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

2讓孩子為犯錯行為負責

孩子做錯事,父母的管教重點應該是讓孩子認識到他做的事造成什麼後果,更重要的是,他必須為這件事的後果負起責任。例如,孩子因為邊吃邊玩而打翻了碗盤,父母不必大發雷霆,但要讓孩子負責把打翻的東西收拾乾淨,不收完不可以去做其它事情,直到他清理完畢為止。下次他就會知道,吃東西要好好吃,否則要收拾很久。真真切切讓孩子體驗到我為什麼不再做這樣的事,因為我要為這樣的行為承擔後果。

熊孩子在電梯撒尿,媽媽的“懲罰”方式惹鄰居怒贊!

​3懲罰要適當、及時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轉化,如果懲罰過重,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懲罰一定要適當,必須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態度粗暴、生硬、諷刺、挖苦,更不能惡語中傷或體罰孩子。比如案例中這位媽媽用打掃一個月的電梯衛生來“懲罰”孩子, 孩子能體驗到保潔人員的辛苦,自然就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

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犯錯後,如果能立刻體驗到犯錯的後果,他的記憶會更深刻。但是,如果當時情況不適合懲罰孩子,比如有客人、父母有急事、孩子生病等,父母則可在事後與孩子回顧當時的情形,引導孩子認識錯誤。

4給出改正錯誤的方法

年齡小一些的孩子有可能並不知道怎樣去改正錯誤,所以在批評孩子時,一定還要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告訴他犯錯之後應當怎麼辦,並儘量促使他按照您的要求去行動,這樣會減少孩子犯錯或是重複犯錯的可能。

另外,父母在批評或懲罰孩子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 要注意隨時關注孩子的身心感受。

● 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 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的地方,以免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 注意措辭、語氣,不要對孩子說威脅、恐嚇的話語。

● 處罰內容需徹底執行,不寬容、妥協。

● 處罰後要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家長有溺愛自己孩子的權利,但每位父母都應深知,任何一個“熊孩子”,都終有走出家庭踏入社會的那一天,而當有人幫你“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是自己追悔莫及的時候。面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父母一定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引導孩子將關注點集中到問題的解決上,讓孩子從小學會承擔責任、勇敢擔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