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人文」精氣神,一種莊嚴而高貴的氣質(一)

「三分人文」精气神,一种庄严而高贵的气质(一)

本公眾號將在人文板塊連續推送黃曉春同志撰寫的關於精氣神方面的文章。作者從精氣神的由來說起,從醫學和哲學兩方面對精氣神進行探討與解讀,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哲理性和思辨性。文中引用了一些典型案例,以支撐理論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增加文章的可讀性。相信通過閱讀,會使我們對精氣神的內涵及意義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也由此引發我們對生命本源的思考、對從精神到物質又從物質到精神的思考,以及對人本身價值意義思考。

「三分人文」精气神,一种庄严而高贵的气质(一)
「三分人文」精气神,一种庄严而高贵的气质(一)

精氣神,一種莊嚴而高貴的氣質

常言道:“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然而,很長一段時間,精氣神這個詞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說熟悉,是因為父母、老師把“要有精氣神”作為“口頭禪”從小就教化我們;說陌生,是因為我們對精氣神的內涵一直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精氣神缺乏認真深入的思考。

從醫學和養生角度講,精氣神是人體內精微物質的充盈和品質優劣程度,稱為生命三寶。包括有形狀態和無形狀態的精微物質的飽滿、活力、穩定性和靈活性等,以及由這些至微至精的物質所投射出來的不同的精神面貌。精氣神有優劣之分,精氣充盛,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精神飽滿,精明機警,思維必然慎密富有涵養,外表神態莊重,落落大方,氣質非凡;反之,精氣虧虛,則沒精打采,萎靡不振,或焦躁不安,張揚失態。

由此可見,精氣神是由健康身軀和內在靈氣所散發出的莊嚴、自信而高貴的氣質, 它是生命中經過淬鍊和提純昇華出來的最寶貴基因。反映了一個人所具有的專注神情,清晰的思維,朝氣蓬勃的生機和積極向上的活力,以及日常言談舉止、坐立行走所能表現出來的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精力體氣。其本質是人體包括腦組織由內向外所釋放出的暗能量,中國道教的許多派別稱其為“元神”。

從廣義上講,精氣神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所具有的非物質的生生不息、不可戰勝的精神風貌。也是一個人的豐富情感、堅強意志、高尚靈魂和人格魅力的集中體現,關鍵時候敢於擔當,無所畏懼,不屈不撓,甘於犧牲奉獻。不管處在何種社會潮流下都能表現出自身特有的獨立精神、人文關懷、自律平等意識、社會責任意識。 只有騎士勇武的膽略而無謙卑和秩序規則意識,充其量是一介缺乏文化內涵的魯莽武夫。因此,精氣神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錚錚傲骨、烈烈雄風與懂得包容退讓的謙謙君子風範兼而有之,它不奢不縱,不媚不乞,一舉一動都能從內裡展現出優雅的紳士風度。

在一個被嚴重物化了的時代,不少人因為精氣神的缺失,萎靡不振,思想沒有了定力,靈魂無處安放,唯有外物能夠填補其空寂的內心。結果就像一個癮君子毒癮發作後痛苦難耐,只好食用毒品才能使自己平靜下來,結果越吸毒癮越大,直到靈魂慢慢消亡,成為一個行屍走肉。即便有高大的軀體,充其量像一根不堪重用的朽木,毫無生機活力可言。由此,一個沒有精氣神的團隊必將一盤散沙,形成不了凝聚力、戰鬥力,潰不成軍作鳥獸散是遲早的事;而一個沒有精氣神的民族,必將成為烏合之眾,受人宰割欺凌在所難免。

精氣神,作為人類生命品質的重要元素,其觀點最早發端於先秦哲學與醫學,《周易.繫辭上》認為,精緻的氣凝聚而成物形,氣魂遊散而造成變化,考察物形的變化,就能夠知曉“鬼神”的真實狀態。實際上,精神,指的就是人的“心志”。漢魏以來,精氣神學說在醫家和道家的著作中不斷得以充實和發展,既使用“精氣”概念,也使用“精神”一詞。如《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即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所謂的“陰”,指的是蘊藏“精氣”的臟腑,而“陽”則指的是保衛臟腑的外圍組織。臟腑必須平和,而外圍組織則應堅固而不洩漏。如果臟腑與外圍組織不能配合,則精氣就耗散不能生存了。宋代進一步發展為理氣論。精氣神是人體精緻的物和精緻的氣融為一體構成生命的組織精華,也是現代人修心塑形、延年益壽乃至增長智慧之根本。

精 氣 神

出品:北京市檢三分院

供稿:黃曉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