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人文」精气神,一种庄严而高贵的气质(一)

「三分人文」精气神,一种庄严而高贵的气质(一)

本公众号将在人文板块连续推送黄晓春同志撰写的关于精气神方面的文章。作者从精气神的由来说起,从医学和哲学两方面对精气神进行探讨与解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哲理性和思辨性。文中引用了一些典型案例,以支撑理论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相信通过阅读,会使我们对精气神的内涵及意义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也由此引发我们对生命本源的思考、对从精神到物质又从物质到精神的思考,以及对人本身价值意义思考。

「三分人文」精气神,一种庄严而高贵的气质(一)
「三分人文」精气神,一种庄严而高贵的气质(一)

精气神,一种庄严而高贵的气质

常言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精气神这个词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说熟悉,是因为父母、老师把“要有精气神”作为“口头禅”从小就教化我们;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对精气神的内涵一直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精气神缺乏认真深入的思考。

从医学和养生角度讲,精气神是人体内精微物质的充盈和品质优劣程度,称为生命三宝。包括有形状态和无形状态的精微物质的饱满、活力、稳定性和灵活性等,以及由这些至微至精的物质所投射出来的不同的精神面貌。精气神有优劣之分,精气充盛,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精神饱满,精明机警,思维必然慎密富有涵养,外表神态庄重,落落大方,气质非凡;反之,精气亏虚,则没精打采,萎靡不振,或焦躁不安,张扬失态。

由此可见,精气神是由健康身躯和内在灵气所散发出的庄严、自信而高贵的气质, 它是生命中经过淬炼和提纯升华出来的最宝贵基因。反映了一个人所具有的专注神情,清晰的思维,朝气蓬勃的生机和积极向上的活力,以及日常言谈举止、坐立行走所能表现出来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精力体气。其本质是人体包括脑组织由内向外所释放出的暗能量,中国道教的许多派别称其为“元神”。

从广义上讲,精气神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所具有的非物质的生生不息、不可战胜的精神风貌。也是一个人的丰富情感、坚强意志、高尚灵魂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关键时候敢于担当,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甘于牺牲奉献。不管处在何种社会潮流下都能表现出自身特有的独立精神、人文关怀、自律平等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只有骑士勇武的胆略而无谦卑和秩序规则意识,充其量是一介缺乏文化内涵的鲁莽武夫。因此,精气神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铮铮傲骨、烈烈雄风与懂得包容退让的谦谦君子风范兼而有之,它不奢不纵,不媚不乞,一举一动都能从内里展现出优雅的绅士风度。

在一个被严重物化了的时代,不少人因为精气神的缺失,萎靡不振,思想没有了定力,灵魂无处安放,唯有外物能够填补其空寂的内心。结果就像一个瘾君子毒瘾发作后痛苦难耐,只好食用毒品才能使自己平静下来,结果越吸毒瘾越大,直到灵魂慢慢消亡,成为一个行尸走肉。即便有高大的躯体,充其量像一根不堪重用的朽木,毫无生机活力可言。由此,一个没有精气神的团队必将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凝聚力、战斗力,溃不成军作鸟兽散是迟早的事;而一个没有精气神的民族,必将成为乌合之众,受人宰割欺凌在所难免。

精气神,作为人类生命品质的重要元素,其观点最早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周易.系辞上》认为,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实际上,精神,指的就是人的“心志”。汉魏以来,精气神学说在医家和道家的著作中不断得以充实和发展,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一词。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谓的“阴”,指的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则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应坚固而不泄漏。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精气就耗散不能生存了。宋代进一步发展为理气论。精气神是人体精致的物和精致的气融为一体构成生命的组织精华,也是现代人修心塑形、延年益寿乃至增长智慧之根本。

精 气 神

出品:北京市检三分院

供稿:黄晓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