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羨慕別人,其實做一名大齡單身女性也很幸福

不要看見別人結婚生子就心生羨慕,也不要那麼草率就把自己嫁了,看看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成為一名幸福的大齡單身女性的。

別羨慕別人,其實做一名大齡單身女性也很幸福

42歲生日的前幾個月,我和一些朋友外出吃飯,發現鄰座是一位知名且年長的男作家。當飲料被端上來的時候,我向他簡述我的故事梗概:沒有人告訴過我,獨居生活可以如此興奮刺激。只要我願意,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去旅遊,做一切我想做的事,而且不再像30多歲時那樣,對緊緊相逼的時光感到恐懼。但是,也沒有人告誡過我這樣的生活可能真正面臨的困難。比如我媽媽病得很嚴重,書中有一部分內容就是關於照料她。

我一講完,這位有名的作家就把眼鏡重重摔在白色桌布上,身體向後一靠,說:“葛林妮絲.梅克尼可,你的生活可真糟糕!”這完全不是我所期待的回應。他接著說道:“你獨自一人在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幫你。”他轉向我的朋友們,戲劇性地打斷他們說話:“你們知道這個女人的生活有多糟糕嗎?她全靠自己一個人!”

別羨慕別人,其實做一名大齡單身女性也很幸福

我的朋友們勉強在杯子後面哼了幾聲。“但我過得挺好的,”我隨口抗議道,希望能把話題重新轉移到寫作上來。“我真的很享受自己一個人生活。”他嘬了一小口飲料,對我說的話並不相信。“我想幫你,”他說。然後他喊服務生將他沒動過的牛排打包,執意讓我帶回去。

我知道,他一定自認為這樣非常友好,但這還是不能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曼哈頓一個本該非常美妙的春天晚上,我再次面對一個自我40歲起就與之抗爭的困境:如何反駁那些不相信我雖然單身且沒有孩子,但依然能過得很好的人?

這對21世紀某個特定年齡的女性來說是一種第22條軍規式的矛盾處境,令人尤為沮喪。如果我堅稱自己過得很好,那我就好像太喜歡辯解了(在這方面,男人似乎從不會顯得太喜歡辯解)。如果人們認為我處境可憐,我就要禮貌地接受,只是滿足於我內心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嗎?那樣做只會讓這個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

別羨慕別人,其實做一名大齡單身女性也很幸福

我常常面臨人們的這種懷疑——而且來自女性的懷疑也一樣多,儘管她們不會像這位作家那樣直白。

我選擇不生孩子,正如我選擇參與到周圍人們的生活中去一樣。我是很多人的葛林妮絲阿姨——這有畫框裡的藝術畫像(畫的是我的頭髮)以及壓著學校照片的磁鐵為證。我幸運地住在最好的老朋友以及她孩子的樓上——常常去學校幫她接孩子,幫她叫孩子們從午睡中醒來。我有兩個侄子和一個侄女,他們的成長我都參與了。我出席他們的生日、體育活動,還會通過FaceTime給他們講故事。

如果正如研究表明的那樣,親密關係能夠使人幸福,那麼我感到自己很幸運,能夠擁有這些關係,並且非常感激。對於很多朋友來說,就算我不是他們的第一緊急聯繫人,也是第二緊急聯繫人(儘管當他們同時有事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成了私人911專線)。

別羨慕別人,其實做一名大齡單身女性也很幸福

我是很多人的知心好友,也不時聆聽他們的懺悔,我是朋友們週日宴請時的常客,也是會在假期收到大量邀請的人。在學校、夏令營以及醫院的表格中,我的名字經常出現在緊急聯絡人一欄,我還常常出現在學校“分享日”的邀請名單上。這些表格也許看起來無足輕重,但正如和我們那些主要關係有關的所有文件一樣,是它們描摹出一個充滿愛與感激的人生。

過去我常常開玩笑說,我比大多數人都更接近擁有完美人生。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一種東西叫做“完美”。我和其他所有女人一樣,擁有的東西不多也不少。我期望有那麼一天,所有女人——無論是單身、已婚還是其他婚姻狀態——“丈夫”和“孩子”這樣的詞都不再需要像擠榨出的特別的檸檬汁一樣,作為讓自己的人生引人矚目的方式。

別羨慕別人,其實做一名大齡單身女性也很幸福

儘管如此,社會也在改變。幾天前,我的侄女說,“我想和你一樣,葛林尼斯阿姨!獨身而且不要孩子。”她才7歲,我從不用去說服她,我的生活正是我想要的。與此同時,我也學會了如何享受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剩菜。就在那頓對我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晚餐之後一早,我把帶回來的打包盒從冰箱裡拿出來,在平底煎鍋裡打了一個雞蛋,享用我的超豪華早餐。既收下了牛排,又吃掉了牛排,公平地說,我真是把好處都佔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