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報喜不報憂,我該怎麼盡孝?

夜話心事

網友小琴:父親去世的早,母親一個人留在鄉下。為了能讓這個家生活好一點,我早早就出來打工,供弟弟上學。上個月我回老家,看到母親氣色很不好,從鄰居的口中才知道,母親生了一場大病,但卻沒有告訴我們姐弟倆,也不讓親戚們聲張,生怕打擾我們的生活。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母親總是報喜不報憂,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她覺得我也可以依靠,可以撐起這個家。

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
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
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

聽眾留言

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

@大禹:我的爸媽也是這樣,基本都是“報喜不報憂”,我平時會多給家裡打幾個電話,關注父母的情況,看看他們的朋友圈。

@玉清:記得那一年我高考,姥爺去世了,但是家裡沒有告訴我,怕打擾我學習,所以,姥爺的最後一面我都沒見到,考完試才知道的,成了一輩子的遺憾。

@023:很是心疼我們的父母,他們總是從孩子的角度去出發想問題,但是,我覺得有些時候,他們也應該把事情 告訴給孩子,畢竟是一家人。

@杜杜:我媽是家裡有事不告訴我,但是她會事後挑裡,說我家裡什麼事都不管,說指望不上我,我很冤枉,我什麼都不知道啊!

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

專家點評

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

資深心理諮詢師 唐莉

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

“母慈子孝”是最美好的家庭生活。面對慈母,我們該如何讓她們接受我們的愛?如何去愛她們呢?

首先,父母遇到困難不告訴我們,是擔心會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所以我們可以告訴父母我們的能力以及我們的生活現狀,讓他們知道我們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生活的很好。當他們知道我們足夠好的時候,他們才願意接受我們的愛。

其次,我們一定要多跟父母聯繫,多給他們打電話,多聊他們的生活。

1、通過打電話,我們能聽到他們的聲音,可以判斷出來是否感冒了,情緒如何。

2、通過聊天可以瞭解她的生活是否發生了變化。比如她平時都跟誰聊天、跟誰一起活動,或者鄰居們都發生了什事情。通過聊天內容,我們就知道她的生活是否正常。同時也做到了陪伴。

3、就是儘可能的多回家看看,多陪伴父母。

孩子你不懂父母的心

父母报喜不报忧,我该怎么尽孝?

父母是每個人最初、也是最親密的家庭成員。與父母的關係和親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幸福感。可隨著年齡增長,兩代人的交流方式總會或多或少發生變化。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作為子女,為了父母少擔心,報喜不報憂;作為父母,為了孩子少分心,藏事瞞事。

說家裡的事家長不願告訴孩子太籠統,一要看事情的性質和大小;二要看孩子是否到了可以思考問題的年齡。其實就家裡的事情是否讓孩子知道而言,作為家長內心往往也是很糾結的。

很多家長對家中的事情,只要不是危及家庭生存的事,一般不會告訴孩子,就是老人去世這樣的大事,也要瞞上幾天,以免孩子分心。所以你常看到這樣的事例,孩子高考,爺爺病危,孩子父母心中十分糾結,孩子從小就和爺爺感情很深;可高考關係孩子的前途,最後沒告訴孩子,高考後孩子又埋怨父母。這樣的事誰又能分清誰是誰非呢?只能說孩子你不懂父母的心。

孩子大了,在外地工作,成家立業了,不能常回家看望父母,打電話問候父母最多的就是問身體好不好,作為父母哪怕患有小恙,也會給孩子說一切都好放心工作。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少些煩惱一切順利,一般的事都是自己扛著。家中的事情告不告訴孩子,家長是有分寸的,很多事情孩子並不能體會和理解,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會理解父母的這份良苦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