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從泰山回來

我畫了一幅畫

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

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

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 馮驥才 《挑山工》


在你爬山的時候,累得氣喘吁吁,坐在石階上休息,想放棄,給自己找好多好多理由。

從孩童的時候,我們就會為偷懶找藉口,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本事是越發的熟練,自己都給自己的理由而感動了。

正胡思亂想間,突然你身旁走過一個赤裸著上身的男子(額,對你來說那不應該說“走”,“跑”還勉強恰當),一根扁擔兩頭挑著什麼東西,也許是你想買卻覺得商家坑的礦泉水。

他們健步如飛,在陡峭的階梯上如履平地,一會兒繞幾次彎就不蹤影。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我想,你心裡除了感嘆詞,就剩下些佩服、驚歎吧,再看看自己,深吸一口,咬咬牙,猴子爬樹般往前挪。

在去爬五嶽或者較出名的山頭,幾乎都會遇見這麼一群人。

“一個個五短身材,臉膛均為古銅色,肩頭小山似的高高隆起,上面結滿蟒皮似的硬繭”。

他們個頭不高,不壯,身體卻一律的粗壯而結實,充滿力量。

他們有的身背面粉大米,有的肩扛蔬菜瓜果,有的挑著兩擔礦泉水,有的……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我問了問,都是往山上去的(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他們肩頭的負重看樣子都在百十斤以上,踩在那只有腳三分之二的石階上,沒有攀扶,也沒法攀扶,“Z”字型上行。真怕一不下心,摔了下去!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我們遊客輕身登山尚且不易,不要說他們個個為了生活,常年負重攀行在陡峭崎嶇的山路上,其生命的耐力著實讓人感慨。

每天揹著重物上山,一天一個來回,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的。矮了身軀,添了皺紋。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我去泰山時第一次遇見著,去華山時就仔細注意,看著他們磨得光溜溜甚至反光的扁擔,一步一步拾階而上,給我一種觸動。

他們挑的這山的日出,挑的是這山的日落,挑的是未來的希望,挑的是全家的幸福。

尤其是返回時挑著東西下山,那可是相當的吃力,低頭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往下探步,保持好平衡,若一不小心肩上挑的東西就會往下滑。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遊客一般是爬上山,坐纜車下山,腳底火辣辣的。

可能有網友疑問,為什麼至今仍保留有挑山工?畢竟相比人力而言,從索道運送物資價格更廉價,效率更高,運送的量也較大,運送物資的困難遠遠低於以前,就像嶗山上面賣東西的老闆們每天晚上會坐纜車下山過夜。

其實這是景區有意而為之的,你想你爬山是看著這些挑山工們會做何感想。

挑山工的價值,是不能簡單地拿扛了多少價值或許多麼重的東西來衡量。所以有以下原因

其一

讓遊客都對挑山工的艱苦和頑強形象深刻,作為榜樣,激發自己,能更好地繼續完成攀登。

其二

保存挑山工這道風景,會讓遊客對景區印象加深,增加回頭率。

其三

提供一份工作,有人需要這份作業來養家餬口,誰都不容易。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每次去爬山,會聽見有的遊客訴苦山上的商品貴,那些礦泉水、冰棍啊,黃瓜、西瓜啊,一般都10元一瓶、15一小塊。

其實仔細想想,貴是必定的。

貨物從山腳運送到山上,不管本錢增加還是供需聯繫,都會造成價格的上漲。遊客衡量商品是否貴,是和平時自己買的作比較,而沒有深入思考。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至於說挑山工一天掙得好多好多,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就好像天天有人說工地搬磚如何如何,羨慕的人又為啥不去了?我想景區是很歡迎他們的。

挑山工每天兩趟賺錢200多元,他們挑的礦泉水報酬每斤也就五毛到一元左右,大多數還是被管委會和商家賺取了,畢竟誰掌握主動誰是大爺。不休假,一個月七八千,又比上班族收入高多少?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生活不易,懂得體貼他人,不要只看著比你好的一面,而看不見比你艱苦的一面。學會帶著讚美的眼睛看世界,自己才會變得更好。

挑山工們的心酸生活 有人卻說,他們掙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