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挑山工》我們瞭解泰山,為何挑山工卻越來越少了?

還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叫《挑山工》,寫的是泰山上的挑山工。雖然過去了很多年,對課文的內容已經記不太清了,但是有一個道理還依然牢記在心。原文是這樣寫的:

我們哪裡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不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為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就得一個勁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

從《挑山工》我們瞭解泰山,為何挑山工卻越來越少了?

對,這就是挑山工,為了生活,他們長年累月奔波在泰山之上,跳著重擔,在泰山的山路上來來回回。所以很想去泰山一次,看看能否遇到挑山工。

可是自己總也想不明白,挑山工挑著重重的貨物,而去旅遊的人們除了帶點吃喝和衣服幾乎沒什麼重物,難道僅僅是看了看風景就落後嗎?要是自己拿著重物,別說是爬泰山了,就是走幾公里都受不了的。

從《挑山工》我們瞭解泰山,為何挑山工卻越來越少了?

當真的到了泰山,很可惜一直也沒看到挑山工。可是也體會到了挑山工說的話了,走在上山的路上,走走停停,還是很累,經常要坐下來休息。而在十八盤的時候,走幾分鐘就要停下來喘息一會。而看到很多當地人依然健步如飛。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走不過挑山工了。

可是一個問題出現了,為什麼我沒有看到挑山工?看著遠處的索道,難道挑山工已經沒有了嗎?於是和幾個本地人打聽了下,他們告訴我,不是挑山工沒有了,而是變少了,因為現在有大巴直通中天門,而中天門到南天門還有索道,所以很多挑山工因為工作量少了,收入少了,就不幹了。剩下的也不多了。

從《挑山工》我們瞭解泰山,為何挑山工卻越來越少了?

一陣沉默過後,泰山,是五嶽之首,是國家5A級景區,也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但是相信很多人也是從小學課文《挑山工》裡知道的泰山吧。但是時代變化,現代化的索道出現,讓人們上山可以有了更多的選擇路線,不用一味的走山路。

可是挑山工的減少彷彿少了些什麼。評書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單田芳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評書繼承人。那麼為何挑山工不能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呢?雖然現代化設施改變了以往要人工運貨上山的現象。為了生活也讓很多挑山工遠去。但是我感覺,挑山工應當存在,至少我們很多人是因為他們才瞭解泰山,對泰山充滿嚮往。可是到了泰山,卻少了挑山工的身影,中是覺得有些遺憾。

從《挑山工》我們瞭解泰山,為何挑山工卻越來越少了?

泰山,我來了,但是挑山工,你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