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ZB-26"

有人說ZB-26機槍是中國軍隊最無奈的選擇!說他是更像自動步槍一樣的存在!

這一認為肯定是錯誤的!嚴重的錯誤!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ZB-26輕機槍可謂之功勳卓著!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這裡不說ZB-26輕機槍的原始數據了!太麻煩,再說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

說ZB-26輕機槍神一樣的存在,分兩個方面!

第一、神劇的導演和編劇及演員們,將ZB-26輕機槍神話了!

幾乎所有的神劇以及還算正規的影視片,都把ZB-26輕機槍表現的過於神勇了!

其實這種神勇反而的不符合ZB-26輕機槍真正的神奇之處。

所有的英雄人物都會手持ZB-26輕機槍領著戰士們勇猛衝鋒,他們手中的ZB-26輕機槍就和自動步槍一樣,突突著敵人,敵人紛紛倒地,哪怕這個英雄倒下了,還會有另一個揀起ZB-26輕機槍繼續衝鋒。

真的不知道那些神劇的導演是什麼人!觀眾們已經罵了那麼多年的換彈匣了,可是時至今日還是很少見到一個真正展現ZB-26輕機槍真實的鏡頭!是在是可悲啊!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加拿大的仿製型號

更奇怪的是,那些編劇和導演既然能將國外經典的橋段直接搬來,為啥不認真的看看人家的細節處理呢!

不光是ZB-26輕機槍的神話,還有不知道啥時候狙擊步槍成了必備品,沒有狙擊步槍好像就不是戰爭片了!我記得最早的是“順溜”興起了這個浪潮!還有佟大為的那場史詩般的狙擊戰!

第二、還是回來說下ZB-26輕機槍吧!

真正的戰場上,一名老機槍手的作用可以頂上一個排的步兵。

前幾天看到有討論機槍為啥打不到自己人的問題。還有說戰場上生存率最低的崗位居然被認為是機槍手!

看完那些答案,覺得甚至可笑!居然有人煞有見識的提到了“曲線射擊”這個事。

就拿ZB-26輕機槍來說吧,他的標尺射程雖然是1500米,但是在實際戰鬥中除了遠距離覆蓋式打擊大片敵人的時候,ZB-26輕機槍實際控制的範圍只是500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有經驗的射手能準確的對點目標進行打擊控制,再遠就很難了!尤其是這個距離在實戰中是重機槍的火力控制範圍!缺少重機槍時,ZB-26輕機槍才勉強充當!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ZB-26輕機槍的機槍手應該是戰場生存率最高的一個崗位,尤其是在抗戰時期,ZB-26輕機槍的裝備量不大。那時一個滿編國民黨師不過才裝備270挺左右。沒有實現德、美那樣的班一級的普遍裝備。在排一級會設有專門的機槍班,連一級會有重機槍排出現,營一級有機槍連的配置。這樣專門設置,主要是因為輕重機槍的重要性和珍貴性,所以機槍主射手的培養也是專門進行的!

一般ZB-26輕機槍會設有主、副射手,主射手負責選擇陣地和確定打擊目標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控制射擊的節奏,和精確度。副射手主要負責攜行彈藥和構築陣地的工具,戰時主要負責送彈匣,重新裝彈,更換槍管,偵察威脅目標,更重要的是在主射手負傷或陣亡後立即接替射擊!

在進攻中,機槍陣地不會設置在正面進攻路線的正後側,一是為的避免誤傷,二是隱蔽自己避免傷亡。陣地一般會設在主攻路線的側方,地勢較高的,有利於撤退的高地。同時這個高地也會是負責戰鬥前沿指揮的指揮員的位置,在發動進攻時,會提前進行火力試射和壓制射擊,機槍有效壓制時,戰鬥小組會適時的快速前進,如果我方機槍陣地受到攻擊,戰鬥小組會隱蔽待擊。交錯設置的機槍陣地會互相掩護射擊,確保機槍陣地的安全和有換彈要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在進攻順利時,機槍陣地會彼此階梯式的掩護前移!

所以說,機槍手是相對最安全的戰鬥崗位!要是死亡率最高的崗位,機槍手就麼有所謂的老兵、老班長了!一個好的機槍手是戰鬥進攻中的核心力量!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盧溝橋的19軍

大神們所說的曲線射擊在進攻實戰中出現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有也是在陣地對峙進行概率射擊的時候。

輕機槍的直射距離不會低於500米,重機槍不會低於800米,這個距離內怎麼會有大弧度的曲線出現啊!實戰中上述距離已經是實際有效控制以外的距離了!再有就是有了曲線射擊,就會出現彈丸威力下降的情況,殺傷力大減!除非是12.7mm以上的真正的重機槍能實現這樣的打法!向ZB-26輕機槍這樣使用中口徑的輕重機槍不可能用來在攻擊作戰中進行曲線射擊!

曲線射擊的著名戰例是在一戰時,德國和英法聯軍的陣地對峙。那時有了著名的馬克沁對天射擊,形成彈雨消滅對方陣地中的士兵,那樣做太費錢了!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絕不會這樣浪費!

第三、神劇中手持ZB-26輕機槍衝鋒的情況不能說實戰中沒有,但是這絕不是大概率情況。

ZB-26輕機槍的射擊後坐力是很大的,衝鋒中不可能完成精確射擊,本人第一次打靶時就差點惹禍,扣動扳機後連射的81槓由於後坐力將槍口帶到了天上!差點惹禍!

縱是有經驗有體力的老機槍手,也不能保持無依託的行進射擊!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長沙會戰

再有就是衝鋒不是那樣潮水一般的一湧到底,尤其是在巷戰中,階段式的波段進攻才是正常的,之所以有波段,就是士兵們在衝一段距離後,會脫離機槍的掩護控制,這時必須停下了,保持防線,等候和保護機槍進入合理的新陣地後再進行新一波攻擊!

ZB-26輕機槍為什麼是中流砥柱呢?

1、ZB-26輕機槍在研製量產,是1926年,那時候的世界各國沒有太大的戰事,都不需要大量的裝備採購。只有中國那時軍閥混戰,北伐東征等戰事不絕,各路人馬都需要大量的輕武器。捷克人正好將這隻新槍送到了中國!

2、當時各路軍閥在進口槍械時也是很煩惱!步槍還好說,但是當時各國裝備和生產的輕機槍,都是一戰結束時的產品,要麼太貴,買不起!要麼口徑不對,不便於後勤供給!要麼就是太費彈藥,用不起!各種機槍都少蓮了進口了,但是由於種種因素,都被停止進口了!

重機槍在清末我們就開始了大量的仿製,所以不用太操心。再打口徑的重機槍那時候也不成熟,想要也沒有!

3、ZB-26輕機槍適時適地的出現了!

ZB-26輕機槍他的7.92mm口徑完全適合國內生產的彈藥!

ZB-26輕機槍他的20發彈匣適合國內厲行節約的原則!

ZB-26輕機槍他的結構簡單,有利於戰場快捷維修!零件補充便捷!

ZB-26輕機槍他的結構堅固,甚至能裝上刺刀能拼刺,能直接用槍體乾死敵人!

ZB-26輕機槍他的射擊精度太好了,800米內基本能指哪打哪!

ZB-26輕機槍他的威力巨大,被他擊中不死既殘你!

ZB-26輕機槍他的勤務性太好了,連續射擊很少出現卡殼和炸膛情況!

ZB-26輕機槍他的使用太便捷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便於上膛擊發,動作可靠!

ZB-26輕機槍他的射擊方式可以選擇,單點連可以切換!

ZB-26輕機槍他的後坐力不大,不用身強力壯的士兵就能持槍射擊!

ZB-26輕機槍他的上供彈方式雖然不太合理,但能降低射手的射擊體位,便於隱藏!

第五、ZB-26輕機槍除了被正式進口以外的型號。還有很多了仿製型號來到了中國。更是有國產仿製的大量生產!

英國的布倫。加拿大的(啥型號忘記了)。甚至還有日本仿製的99式被繳獲後為我所用!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日版的99式

沒有具體的數字說ZB-26輕機槍到底有多少在中國參加了戰鬥!我估計有50萬支不稀奇!我們自己就仿製了有20萬支!

為啥ZB-26輕機槍在我們這發揚光大的!

除了捷克軍隊自己裝備真正的ZB-26輕機槍以外,只有英國將仿製的ZB-26輕機槍正式裝備軍隊,不過他們改了口徑,英國人用的是7.7mm口徑!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德軍的MG26/30

德軍除了直接裝備ZB-26輕機槍以外,他們還升級研發了幾個型號裝備部隊,MG26/30就有幾萬只裝備!

美國由於戰前的經濟大蕭條,沒有著力發展輕機槍的研製,開戰時不得不用勃朗寧1918自動步槍來代替!

第六、整個抗日戰爭中有130萬日寇死亡。ZB-26輕機槍殺死的絕不再少數!中流砥柱知名當屬!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中流砥柱,神一樣存在的

G34在中國也有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