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體看綦江」高山土雞如何直銷城區家庭?「90後」小伙靠微信直播贏市場

「主流媒体看綦江」高山土鸡如何直销城区家庭?“90后”小伙靠微信直播赢市场

在綦江隆盛鎮葫蘆村,如果不是親眼見到,你壓根兒不會察覺到,村裡那片偌大的山林居然是個養雞場,裡面散養著1000多隻土雞。

而養雞場的主人——高飛,還只是一個年輕的“90後”小夥子。

「主流媒体看綦江」高山土鸡如何直销城区家庭?“90后”小伙靠微信直播赢市场

高飛正在給雞餵食 冉靜萍 攝

一次突發奇想的創業

2014年,高飛從部隊退役,隨後在重慶有線做銷售,一個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日子還算舒坦。

一次,他進入綦江城區一小區推銷機頂盒,聽一位婆婆抱怨:“現在土雞真不好買,到農貿市場只能看運氣,要下到農村去才行。”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婆婆的一席話連續幾天都在高飛的耳邊揮之不去。“城裡人到處找土雞買,我養土雞賣給他們,不正好嘛?”高飛頓時心血來潮,“我一直想自己乾點事,這下有點子了。”

就這樣,做銷售還不滿一年的高飛果斷辭職了。事有湊巧,一位戰友和他聊天也萌生了創業養雞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養雞。

一段必然的失敗經歷

雖然出生於農村,但高飛並沒有規模養雞的經驗,為了學技術,他和戰友前往該區三江街道一家養雞場“取經”。從選址建舍、孵化購苗等重要環節到防疫、餵食這些養殖細節,二人全都詳細記錄在冊。

拿出所有的積蓄,高飛和戰友興致勃勃地在該區文龍街道紅旗村,流轉土地創辦養雞場,第一次就購買了2000多隻公雞苗。“沒得經驗,去學習的那家養雞場養公雞,我們就跟著養公雞。”高飛說。

令他們高興的是,這批雞苗成活率很高,幾個月後公雞都長大了。眼看雞就要出欄,高飛抓緊聯繫農貿市場批發,得到的答覆卻是:不要公雞,要母雞。“三江那家養雞場的公雞主供辣子雞餐館,但我們還沒找到公雞的銷售渠道。”高飛說,由於市場定位不準確,公雞不能批量銷售,他們只得在市場上零賣,甚至到小區做推銷。

結果,高飛和戰友嚴重虧本,後續沒有資金可以追加,二人只得宣告散

夥。

「主流媒体看綦江」高山土鸡如何直销城区家庭?“90后”小伙靠微信直播赢市场

在山林散養著的土雞 冉靜萍 攝

一股不肯服輸的韌勁

2016年,高飛回到了家,準備東山再起,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失敗的經歷讓高飛認識到,養雞必須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而前往小區推銷,則讓他敏銳地發覺,直供家庭是條不錯的銷售渠道,“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煲湯養生,只要我養的雞品質好,不愁沒銷路。”

高飛家在隆盛鎮葫蘆村,成片的山林,生態環境極好,他與村民們商量,利用山林養殖土雞,得到大家的同意。

就這樣,高飛依託山林建起了200畝的養雞場。搭建雞舍、鋪設水管、購買糧食、消毒防疫……除了餵雞有母親幫忙,其他的事高飛全部自己搞定。為了便於管理照看雞舍,高飛將自己的床也搬進了雞舍,還牽了網線安裝了監控,方便聯繫客戶做視頻直播。

“這一次,我只購了300只雞苗,以母雞為主。”為了避免銷售環節再栽跟頭,高飛一有時間就到綦江及主城的小區發傳單做推銷。

“這種方式客源來得慢,但一旦鎖定,就是長期。”高飛說,他被小區物管驅趕過,也有業主懷疑他,但後來,這些懷疑都被他養出來的雞“化解”了。

「主流媒体看綦江」高山土鸡如何直销城区家庭?“90后”小伙靠微信直播赢市场

高飛揹著糧食去雞場 冉靜萍 攝

一個有穩定客源的市場

2017年1月,第一批養殖了近1年的土雞長大,被陸續賣進城區家庭,反響不錯。

“土雞成天在山林奔跑,吃糧食、青菜和蟲子,肉質鮮香緊實。”高飛說,很快,他的固定客戶從100多人增加到了300多人。

一方面,他藉助微信,時時直播或在朋友圈發佈養雞的視頻和照片。“土雞的生長環境,大家都看得見。”到現在,高飛的微信已有3000多個好友。

今年1月,綦江首屆菜壩網年貨美食節,高飛帶著他的土雞和土雞蛋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並登上了網絡銷售平臺。

“土雞每隻100元,綠殼蛋2元一枚,土雞蛋1.5元一枚。”如今,高飛的家庭農場散養著1000多隻土雞和90多隻蛋雞。每週他至少到綦江城區或重慶主城送一次土雞和土雞蛋。“前幾天,我已經和順豐談妥了物流,以後,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專心養雞了。”

目前,高飛家庭農場正在申請註冊商標,還與隆盛鎮達成了“家庭農場+貧困戶”扶貧養雞合作協議,準備先在一個村試點。

「主流媒体看綦江」高山土鸡如何直销城区家庭?“90后”小伙靠微信直播赢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