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升級 文化大餐越烹越香

菜單升級 文化大餐越烹越香

——環翠區鯨園街道辦打造文化服務產業紀實

◎實習記者 劉鳳燕 通訊員 王媛媛

張學友世界巡迴演唱會驚豔全城、威海國際帆船賽盛大起航、首家I-MAX萬達影院重磅入駐……今年以來,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事處的文化成績單異常亮眼。

以項目引進為抓手,以普惠群眾為導向,近年來,鯨園街道進一步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創新發展文化服務產業,為市民們遞上了一份全面升級的文化菜單,奉上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

引進項目,升級文化菜單

7月13日晚,張學友世界巡迴演唱會威海站在威海成山體育場舉行,美輪美奐的舞美效果和“歌神”三個多小時毫無保留的唱跳錶演,讓現場三萬餘名觀眾大飽眼福。正如張學友所說:“現場有百分之九十的觀眾是第一次聽我的演唱會。”這場巨星演唱會,讓眾多威海歌迷圓了多年的心願,在威海清涼的夏夜裡,暢享了一道文化盛宴。

此次張學友世界巡迴演唱會威海站由星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該公司去年進駐威海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事處,成立一年便運作承辦瞭如此規模盛大的演唱會,不僅令行業內人士刮目相看,也讓市民拍手叫好。

星朗公司是鯨園街道辦事處2017年重點引進的文化項目,此次成功運作大型演唱會,正是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事處大力引進文化企業,全力打造文化服務產業的一個縮影。據瞭解,張學友演唱會的前期宣傳和上報審批工作,都得到了鯨園街道的大力支持。而像這樣優質的文化項目,在鯨園街道遠不止這一家。

今年6月20日,威海國際帆船賽正式開賽,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近150名選手齊聚威海,乘風破浪,揚帆起航,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激烈角逐。而承接這場國際化賽事的威海齊東國際帆船遊艇俱樂部,正是今年鯨園街道最新引進的文化產業項目。

據俱樂部營運事業部經理劉海志介紹,該俱樂部擁有三艘巴伐利亞帆船,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都是威海市頂尖的,在山東省也是名列前茅。為將帆船文化打造成為城市新名片,俱樂部還計劃每年七八月份針對中小學生舉辦帆船夏令營活動。今年的夏令營活動即將啟動,鯨園街道早已做全準備工作,為俱樂部協調劉公島沙灘作為活動舉辦場地。

除了引進國際化的演出和賽事,鯨園街道還在文化旅遊建設方面加大力度。近幾年在威海文化+旅遊行業中異軍突起的裕紅祥絲綢文化館,是鯨園街道辦重點引進的文旅項目,文化館著力傳播和發揚絲綢文化,已成為享譽盛名的旅遊景點。鯨園街道辦還全力盤活金猴購物廣場閒置樓宇,引進威海首家I-MAX萬達影院,引入時尚設計、精品服飾、高端餐飲等生活配套,並計劃將購物中心內街與外街打通,外街以酒吧、咖啡、書屋、輕餐飲為主,內街打造為休閒文化街區,一幅集時尚、文化、旅遊於一體的高層次商業中心的繁榮圖景已規劃完畢,不久後將開工建設。

酒店融入文化創意,跨界融合也成為旅遊服務的新寵。鯨園街道在白天鵝賓館舊址打造了以閱讀和攝影為主題的亞朵酒店,將威海旅遊人文景點融入酒店裝修設計,預計9月份開始營業,將成為獨具威海風情的旅遊服務品牌。

根植群眾,振興基層文化

進入7月,學生們迎來了長長的暑假,而走進鯨園社區教育學院,仍然能看到學員們熱鬧排練的身影,他們大多是五六十歲的社區居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社區文化節和納涼晚會做準備。

鯨園社區教育學院成立於2009年,是全市首家面向全體居民開放的終身免費教育機構。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學院始終堅持“終生學習,終身受益”的宗旨,目前已有9000餘人結業,正在報名學習的達800餘人。

本著問需於民的原則,鯨園社區教育學院不斷豐富教學課程,目前已開設攝影、書法、聲樂、舞蹈、計算機、裁剪等20餘種課程。自2012年學院搬遷以來,上課時間由週末調整到週一到週六,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加專業、全面的文化教育服務。學員們經過一到兩年的學習,畢業後回到社區可以起到文化骨幹的輻射帶動作用,目前已輻射群眾3萬餘人。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社區教育學院的教室裡依舊氣氛活躍,其中經常能看到張麗華的身影。曾任威海藝術館副館長的她如今是社區教育學院的老師。“退休以後受街道辦邀請來到學院,到現在有五年了,每天要保證兩個小時的上課時間,很多學員白天上班,我們就把課安排到晚上。”張麗華同時也是鯨園藝術團的指導老師,近年來在街道辦的支持下,帶領社區學員們創作了眾多精品文化節目,不僅在市級文化演出中廣受好評,還獲得過省級、國家級獎項。就在去年,張麗華原創編導的《藍藍的海》和《中國茶》分別獲得了全球華人旗袍大賽的冠、亞軍,併到深圳等地進行巡演,成為展示威海藍色休閒之都、中華傳統文化的靚麗名片。

有了張麗華的成功經驗,鯨園街道辦在引進專業人才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去年街道辦聘請了威海傳金舞校的創辦者劉威作為藝術團指導老師,其自編自導的舞蹈節目《玉蘭飄香》已經登上舞臺,成為展示鯨園文化風貌的又一精品力作,獲得廣泛好評。

鯨園街道辦深諳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近幾年來,街道辦對文化設施建設上高度重視、捨得投入,不僅超額完成15分鐘文化圈的任務,還在今年對配套設施完成了二次升級,配齊了17個社區活動廣場的音響和活動器材。

能做到每個社區都有室內活動場所,背後也凝結著辦事處的不懈努力。北港社區地處繁華市區,受地段地理位置和條件限制,一直沒有室內活動場所,居民文體活動頗受限制。為了解決這一現實困難,辦事處積極尋找場地共享場所,幾經周折最終與財富廣場的童得益培訓機構簽訂了共享協議,爭取到了3000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場所。

如今,北港社區不但有了室內活動場所,其規模也要比別的社區大十多倍。這一難題的解決,是鯨園街道辦通過資源共享解決活動場地限制的一大突破。

鯨園的文化建設之林根植群眾,在辦事處的精心培植下已枝葉扶疏,碩果累累。下一步鯨園街道辦還將建立藝術顧問團,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片”的方式,全面提升街道群眾文化水平,切實將文化建設成果惠及廣大居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