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昌:美麗鄉村守護者

汽車沿著七彎八拐的公路翻山越嶺,我們來到了大山深處的六枝特區中寨鄉木則村幹河組,這個村民組住在山腰上,50多戶人家,200來米的通組硬化路整整潔潔,公路綠樹成蔭,花香滿徑,讓人心曠神怡。這裡的每一戶人家都青瓦白牆,庭院乾淨得一塵不染,桔杆、柴草等雜物堆放有序,硬化好的串戶路像潔白的綵帶,把每家每戶串聯在一起。路邊的水溝裡沒有塑料瓶和廢棄物,沒有汙水,農戶豬牛圈舍周圍沒有異味。每家農戶的廚房灶臺都乾淨爽朗,碗筷和調味物擺放有序,臥室裡被子衣物拆疊得整整齊齊,擺放得規規整整……我們來到了幹河村民組組長左金昌家,房前屋後長滿了果樹和花草,名符其實的“生在果園裡,住在花叢中”。坐在左金昌家庭院的硬化地上,起來時身上乾淨如初。

左金昌:美麗鄉村守護者

這一切,緣於美麗鄉村守護者左金昌。

57歲的左金昌是木則村幹河組村民,穿著樸素整潔,長得高挑精瘦,平易近人,說話思維縝密,有理有據。受父母和老師的言傳身教,他從小都愛整潔愛乾淨。父母常說,笑髒不笑破,即便是破了的補丁衣裳,洗乾淨穿在身上也舒舒服服的,母親最厭恨邋遢的人和環境,在他的記憶中,母親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屋子,從裡屋到外屋,從外屋到院子,從院子到房前屋後。天天樂此不疲。上小學時,入學的第一節課老師就教他養成勤換衣勤洗澡勤剪指甲和愛護公共環境的良好衛生習慣。老師還語重心長告誡全班同學,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在父母和老師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就見不慣髒和亂,每當見到地髒就掃、路上有垃圾就撿、有雜物就理順擺放整齊。他常說,路上乾淨院壩乾淨家裡乾淨,大家的心情舒暢不說,哪家有個親戚朋友到來也坐得下去,就是在外邊講個媳婦人家也找不到挑剔的。

左金昌:美麗鄉村守護者

左金昌他說,他有三個孩子,老大是個女孩,叫左美;老二和老三分別叫左青和左毅,是男孩,三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成績一直都不錯,為了供三個孩子讀書,他輾轉廣東、浙江、河北等省打工11年,賺錢供孩子上學。每到一個地方,他就細心地觀察和研究這個地方的環境衛生等情況,把外面好的經驗和做法牢記在心裡。他說,只要因地治宜,率先垂範、有一顆公心,別人搞得好,我們也照樣搞得好。

過去,寨子裡的井水只夠吃半年,豐水季節倒不愁,一到枯水季節井水就會乾枯,不得不到好幾裡遠的山窪裡挑水吃。在農村,日常生活、餵養牲畜、洗衣做飯樣樣都不能缺水。面對這一情況,2009年,村民義務投工投勞,利用政府的小水窖補助項目把原來的水井改建成底部3.5米、高3.5米的圓形水池。儘管如此,到寒冬臘月還是沒有水。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左金昌又把寨子裡的50多戶人家召集在一起商量,每戶集資500元購買水管水泵,從很遠的山溝裡把水抽到寨子裡,從此,幹河村民組的飲水問題才徹底解決。

左金昌:美麗鄉村守護者

2011年3月15日,原村民組長彭躍倫外出打工,左金昌被群眾推舉為幹河村民組組長。要致富,先修路。當時沒有通組路項目,左金昌就把寨子裡的群眾組織起來,召開群眾會討論修進寨路事宜。群眾對修路積極性格外高漲,沒有資金,大家一致商定50多戶人家每戶出資5000元,由寨子裡義務投工投勞。回想起那段日子,左金昌說,家裡沒錢的農戶,就向親戚朋友借錢集資修路,我手頭緊也向親戚借了兩三千元,左金華、吳線文、朱仕雲等村民的集次款也是給親戚朋友借來的。尤其是挖毛路時,很多村民的手板先被打起血泡,繼而慢慢變成厚厚的老繭。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村民齊心協力的配合下,2013年終於挖通了近1公里的毛路;2015年在中寨鄉政府的支持下硬化了通組路;2016年,“一事一議”項目串戶路也由村民義務投工投勞修好,寨子裡的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左金昌:美麗鄉村守護者

通組路和串戶路修好後,問題來了。左金昌說,過去沒硬化的土路落些樹葉在地下也看不出來,硬化好的路上如果鋪滿落葉,一眼看得清清楚楚,就像大熱天穿的白襯衣上有一滴墨汁一樣顯眼。為此,從2015年起,除了把自己住的家裡和庭院打掃乾淨外,他每天從家門口沿著通組路打掃200多米,把路上的豬糞牛糞、樹葉、泥土、紙屑、菸頭、塑料瓶等打掃得乾乾淨淨,掃好的垃圾用竹筐收集起來,挑到離村子不遠的地方焚燒。半年後,患高血壓的姐姐左金秀心疼他,又跟著弟弟掃,漸漸地,村民曹勇、彭忠、曹啟祥、朱仕海、朱仕學等等也加入其中……如今,左金昌的清潔隊分為四個小組,各組隊員除了打掃乾淨自家的庭和房前屋後的衛生外,並劃定區域天天打掃,隔三岔五輪流檢査。

與此同時,左金昌深入寨子裡的每一戶人家,手把手地教農戶把家裡的物件擺放有序,清潔爽朗。家裡的堂屋、臥室、廚房的佈置,東西的歸類與擺放都花了不少工夫,在“三改三化”工程還沒有進入幹河村民組,大多數農戶已自發地把自家的廚房改造得爽爽朗朗,有條不紊。村民們從不亂堆亂放,亂扔亂甩,圈舍也定期打掃沖洗,坐在庭院喝茶談天時雲淡風清,彷彿置身世外桃園。

看著村裡成片的李樹碩果累累,我問左金昌何時栽的?他說,2013年臘月間,中寨鄉政府拉了一批李樹到幹河組,每戶種了100多株,這些掛果的李樹就那時種下的,每年他家賣李子的收入就有10000多元,其它農戶最少也是幾千。這些年來,他也陸續種了些櫻桃、梨子、核桃、枇杷等果樹,他說,無論春夏秋哪個季節來幹河組,都保證能吃到時令水果。

如今,左金昌的三個兒女早已大學畢業,大女兒左美在中寨鄉衛生院工作,二兒和么兒在貴州省路橋公司高就。他什麼負擔也沒有了,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守護家鄉這片綠水青山和幸福潔淨的美麗家園。(來源:六枝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