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港交所的鑼不夠用了?

港交所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盛景了。

7月12日,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港交所有上市敲鑼的傳統,為了讓這8家公司能同時敲鑼上市,港交所搬出來4面鑼,兩個人敲一面。

新裝修完的港交所擠滿了人,九點半一過,4面銅鑼同時響,歡呼聲、掌聲驟起,氣氛好不熱鬧。

在這8家公司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映客,這家成立僅僅三年的直播公司,順利在港交所IPO。除了映客以外,同在“互聯網+”概念下的還有做遊戲的指尖悅動,做互聯網家裝的齊屹科技以及提供汽車電子解決方案的英恆科技。

為何港交所的鑼不夠用了?

而第二天,7月13日,51信用卡上市時是三面鑼。

港交所對於科技股的歡迎已經溢於言表了。痛失阿里巴巴以後,港交所為了引入新鮮血液,推出“同股不同權”的巨大改革。因此2018年以來,科技公司紛紛把港交所作為了上市首選。

超級獨角獸小米已經敲鑼,美團已經遞交了招股書,此外,滬江、找鋼網、寶寶樹、蜜芽、平安好醫生、同城藝龍、齊家網都在積極籌措在港交所上市。

不過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在上市後被投資者的追捧,新股破發率高,就算是小米在首日開盤後也一度破發,更何況這麼多科技公司共同上市,投資者的錢恐怕都不夠用了,破發風險直線上升。

一面是港交所張開雙臂熱烈歡迎,一面是不顧破發堅持上市,這不禁讓人發問,港交所為什麼給科技股大開便利之門?科技公司為什麼在今年扎堆上市?港交所投資者的錢還夠用嗎?

港交所為什麼給科技股大開便利之門?

香港給外界的形象一直是富裕的、先進的,建國以來,香港的房地產業、金融業蓬勃發展,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應運而生。

李嘉誠一直是香港的ICON,半個多世紀以來,整個中國都在講述著他的財富神話。

但是李嘉誠已經90歲了,以他為代表的老一代的創業家已經老去,目前的企業家多是一群“守業者”。

香港依然富裕,但卻逐漸失去活力。從數據上來看,從1997年到2012年,香港的GDP增速僅為2.0%,排在亞洲四小龍末尾(韓國4.77%、新加坡4.29%、臺灣2.7%)。

香港逐漸失去的活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它和21世紀最大的經濟變量“科技” 和“互聯網”沒有太多的關聯。香港需要新的生命力,這激發了香港對科技公司,以及港交所對於科技股的異常渴求。

其渴求程度從閱文的上市便可見一斑。

擁有騰訊純正血統的閱文,上市首日便大幅上漲58%,在此後多日內,股價持續走高。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借了在香港有“股王”之稱的騰訊的光,但是從投資者的熱烈追逐也可以看出,香港的投資者多麼希望有科技題材的投資標的。

港交所決意變革。

為方便科技股上市,港交所開始考慮打開“同股不同權”的閘門。在此之前,因為無法實現同股不同權,本來有意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最終選擇了紐交所,港交所因此錯失了阿里巴巴。

2018年4月,討論許久的“同股不同權”政策最終在港交所落地,小米成為了享受“同股不同權”待遇的第一股。內地的一大批科技公司也因為這個變革紛紛把港交所作為了上市的第一首選,滬江、找鋼網、寶寶樹、蜜芽、同城藝龍都在赴港上市的路上。

科技公司為什麼在今年扎堆上市?

這是繼2000年度、2014年度兩撥上市大潮之後,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第三次上市大潮。

2000年開始,百度、騰訊、搜狐、網易等公司陸續上市;2014年,阿里、京東先後上市。

和前兩次上市相比,今年的上市潮和2000年的上市潮更為相似。

回到2000年的納斯達克,隨著美聯儲連續6次加息,市場流動性收緊,互聯網泡沫迅速破滅——新浪流血上市,緊跟其後的網易搜狐也沒能倖免。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迅速反映在了股價上,以網易為例,網易上市即破發,並在其後的一年內市值蒸發了90%。

當下的市場流動性收緊得和2000年一樣明顯。自2015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宣佈了7次加息。美元利率回到2%的整數關口,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重回此心理敏感點位。美元帶動著全球市場流動性收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投資公司很難再找到慷慨的基金了。沒有了基金公司的資金支持,投資公司本身也就沒有錢大把地投給創業者。

全球市場流動性收緊的影響從基金到投資公司逐層傳遞給了創業者,不僅如此,他們還面臨著一些財務投資者的壓力。

戰略投資人會和創業者走得更遠,因此也會對其更加寬容,但是財務投資者需要的是更多的回報。大批在2014年左右投資互聯網公司的背後的投資基金進入3-4後的退出期,換句話講,這些投資人要把之前投的錢連本帶利地要回來了。

自身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錢,財務投資人的錢也要還上,在雙重壓力下,創業者尋求去二級市場上市變現。

港交所也是摸透了投資人和科技公司的需求,才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大開方便之門。

上市雖好,但破發常有,就連小米也沒能逃過。不過對於這些忙著上市公司來說,破發不破發已經不重要了。在全球流動性都在收緊,經濟危機隱約浮現的大環境下,上成上不成是生與死的問題,只要能上市,就有迴轉的機會,網易便是可參考的先例,至於股價會是多少,那是活得好活不好的問題了。

雖然是趕在2018年上市,但是各家科技公司的心態卻不一樣,小米、美團自信滿滿,但是體量較小的公司就不同了。他們很清楚,二級市場即便有錢,錢也不是無盡的,先到先得,都被大公司佔了先機,自己恐怕連喝湯的機會都沒有了。現在如此多公司搶著上市,恐怕是想在螞蟻金服上市之前,先分得一杯羹。

港交所投資者的錢還夠用嗎?

這麼多科技公司共同上市著實讓港交所的投資者們興奮,但是扎堆上市的科技股似乎也讓投資者們的錢不夠用了。

昨天上市的映客最終以10.65%的漲幅收盤。不知道首日發行的成績會不會讓奉老闆歡呼雀躍,但是對比虎牙首日33%的漲幅,映客的漲幅並不算高。

據虎牙遞交的招股書披露,其2017年營收為21.848億元,淨虧損0.81億;而映客同年營收是虎牙的1.8倍,淨利潤7.92億元,相比較之下,映客的發行估值不足70億人民幣,虎牙為70多億美元,映客其實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但因為緊跟小米發行,映客特意把自己的發行價定的比較低。用其早期投資人朱嘯虎的話說,“我們的定價很厚道”。

然而投資人並沒有因為其“厚道”的定價把股價抬得足夠高。前有小米後有美團,二者都是吸金大戶,再加上還有那麼多其他的科技公司可供選擇,投資人的選擇很謹慎。

“厚道”成了最近港交所的關鍵詞,幾天前,雷軍還說“做好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產品”,雷老闆的產品厚道,奉老闆的發行價厚道,來上市的公司都講求個性價比。

在市場流動性收緊的大環境裡,明星股也好,績優股也罷,都要謙遜定價發行,映客的做法非常值得後面的公司參考。

在當下的上市盛宴面前,港交所的投資者雖然興奮,但是在投出真金白銀錢,還是會謹慎地捂一捂錢包。因為一旦選好了,投資者或許在未來幾個月內,都不會考慮同一題材裡新的上市公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