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模式大創新(一)

糖豆廣場舞APP宣佈B輪融資2000萬美元。

咕咚APP融資2億多,估值9億。

ofo共享單車平臺宣佈完成超過7億美元E輪融資。

環顧四周,目前市面上很多互聯網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離不開資本的鼎力支持,無論是滴滴還是摩拜。

要想真正理解這些商業現象,就必須的弄清楚,“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法則是什麼?商業邏輯發生了哪些變化?

“互聯網+”時代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互聯網既消除了空間的地理距離,又改變了信息不對稱的主動方和被動方的地位,使消費者的主導地位得以確定。這意味著整個商業從此將由企業主導轉為用戶主導,用戶真正主權時代到來了。

美國東北大學教授,網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巴拉巴西在《複雜》一書中說:“網絡思維將滲透到人類活動和人類思想的一切領域,網絡思維意味著關注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之間的關係。”這意味著整個商業從經營產品轉向經營用戶,從經營用戶轉向經營社群。

那麼“互聯網+”時代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商業的重心正在從“物”轉移到“人”,

2、商業的驅動力正在從“流量”轉換為“關係”,

3、商業的衡量標準正在從“價值”轉換為“價值觀”。        

——摘自《社群+:互聯網+企業行動路線圖》“互聯網+”時代,為什麼企業越來越關注商業模式?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為什麼微信今天能有壓倒性領先優勢?無論是ofo還是摩拜等共享單車,其實在產品層面也沒什麼重大的技術性突破,不過是多了個密碼鎖,憑什麼值那麼多錢?顯然資本看中的不是他們的產品,而是自行車背後的海量用戶。因為有了海量的用戶商業模式才有用武之地,有了海量用戶商業才有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

在所有創新之中,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企業最本源的創新,它是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的基礎。離開商業模式的創新,其他的創新將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可能和盈利基礎。而創新是互聯網的基因,是互聯網永恆不變的主題。因此,對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PC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入口級產品獲取用戶,把控網絡流量,最後通過流量變現來贏利。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是通過極致的產品和服務來獲取用戶,把用戶變成“粉絲”後通過跨界整合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最終提高用戶的黏性和客單價,形成有黏性的用戶平臺後再嫁接商業模式。

變化的原因在於:

1)移動互聯網用戶量更多,但是碎片化的特徵導致無效流量增加,無法通過簡單的流量變現來贏利

2)PC互聯網可以通過標準產品來獲取用戶,而移動互聯網只能通過有個性標籤的產品來獲取用戶,用戶因為認同產品背後的價值主張,而對產品有較高的認同感和粘性,容易形成“粉絲”群

3)移動互聯網的強社交屬性增加了用戶平臺的粘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