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相傳“血滴子”是清朝雍正皇帝手下特務組織的一種獨門暗器,從外表上看形狀頗似鳥籠,內部則藏有數把快刀,可以輕鬆取人性命。這種武器給了很多電影人在創作上的靈感。

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在影史上,與”血滴子“有關的電影作品並不少,隨便一列舉,就能數得出有《獨臂拳王打破血滴子》,《盲劍血滴子》,《血滴子秘史》和《陰陽血滴子》這麼幾部,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部,莫過於1975年由邵氏導演何夢華拍攝的《血滴子》,總之經過影視劇無數次的加工和再創造,無疑為這一武器增添了幾分更神秘和更獵奇的色彩。

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然而時隔了幾十年之後,具有懷舊情結的監製陳可辛讓”血滴子“再一次重現江湖,並與執行導演劉偉強在2011年搞出了一部新版的《血滴子》。

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其實重拍《血滴子》並不是偶然。

當時陳可辛已經開始實施了他的翻拍邵氏四部曲計劃,前三部分別是根據《刺馬》改編的《投名狀》,根據《上海灘十三太保》改編的《十月圍城》以及根據《獨臂刀》改編的《武俠》。

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除了最後這一部,前兩者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或許是因為《武俠》的改編太過激進並不招待見,所以這部《血滴子》便沒有太過於大刀闊斧的重新修飾和創造了。

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雖然名字叫《血滴子》,但片中致敬邵氏老電影的地方比比皆是,甚至還能看到不少張徹《十三太保》的痕跡,當然整個敘事風格和氣氛烘托還是陳可辛式的,尤其是那些捕捉人物面部表情以及動作的大量的凝鏡和慢鏡的特寫,以體現出人物身處亂世的痛苦,是很個性化和標籤化的。陳可辛在監製《十月圍城》時,就主張陳德森使用這樣的拍攝方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甄子丹準備慷慨赴死時的表情特寫,如此一來,就顯得別具張力也更慘烈悲壯。

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無論是描寫人物面對利益時的變節還是人物捨身取義時的心態,陳可辛的武俠片均對“俠義”做出了現代化的重新詮釋和闡述,當然在這部新版的《血滴子》裡,血滴子最終被洋槍損毀,變得一無是處,也暗示了這支清廷暗殺部隊最後難逃全軍覆沒的命運,電影背後的核心主旨,相比起舊版來說更加值得玩味。

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為本片擔任編劇的林愛華沒有將其中的人物描寫得有血有肉,使血滴子部隊之間的兄弟情顯得十分蒼白,大多數角色的性格特徵也是十分模糊,以致觀眾很難被打動。

雖然本片嘗試以文藝手法去拍武俠——阮經天飾演的如冷最後還悟出了”正義之念,望天下大同之心“,但陳可辛和劉偉強都不是王家衛,他們沒能讓這種風格一直走到底;而作為一部商業片來說,本片也是勉強及格,它缺少了一種與觀眾精神上面的互動,以及讓人感到有些失望的打鬥場景,兩個因素綜合相加,豆瓣上的4.6分足以說明觀眾對於本片認同度的高低了。

陳可辛曾翻拍了4部邵氏電影,這部很可惜,本應是大片卻成了爛片

​對於如今想要拍武俠片的導演來說,找到一種既適合自己,又能抒發情感並引起觀眾共鳴的方式實在太重要了,《血滴子》是一次實驗和嘗試,雖然最後沒能成功,倒也不失為一種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