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朱塞佩·託納託雷的拍片數量不多,大多以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為主,幾乎每部都是精心錘鍊的作品。

如《海上鋼琴師》,與他的另外兩部作品《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合稱為“時空三部曲”。

這部電影的口碑兩級分化很明顯,喜歡它的人將其視若神明,不喜歡它的人把它比作糟粕。

所以《海上鋼琴師》便有了一個奇怪稱號——世界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但這並不妨礙《海上鋼琴師》的偉大。

在豆瓣電影TOP250中位列第15位,95萬人的評價下依舊保持著9.2分的高分,許多人認為它是一生必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高級的天才鋼琴師1900,遺憾的豪華郵輪弗吉尼亞號,落魄的小號手麥克斯,經典的鬥琴片段,以及對自由女神趨之若鶩的人群……

這些不同的視角都讓《海上鋼琴師》的解讀不止一種,但這樣的好電影值得多說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小時候的我們和1900一樣。

1900從未上過陸地,因為那裡有太多欲望,而1900是個純粹的人。

如同小時候的我們一樣,很單純,也對世界充滿好奇,對規則不屑一顧,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個性。

未被世界浸染,都曾特立獨行。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但最後皆被現實打磨成平凡人,因為我們都明白年少輕狂的好日子,一懂事就結束。

不像1900那樣,沒有束縛,沒有世俗的約定。

在船上,他能夠做他想做的一切,也可以保持他想保持的樣子,如他可以不理會指揮,隨心所欲的彈奏自己喜歡的曲子。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但我們不一樣。

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被父母要求我們做個好孩子,於無形中剪掉我們可以天高任飛的“翅膀”。

學校要求我們做個好學生,強制性地扼殺了我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與鬼靈精怪的活潑;社會要求我們做個好人,容不得半點沒有無知的個性。

這些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希望我們變得聽話,本質上是想扼殺掉我們身上的野性,最終讓我們都成“溫良恭儉讓”式的人物。

就像一隻剛出生的山羊被割掉了下體,再也不會漫山遍野地奔跑、發情、鬥爭、交配而是變得溫順、沉默。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然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在妥協、害怕、沉默中被脅迫著長大,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失去了個性、扔掉了脾氣、忘記了初心。

提高了所謂的情商,說著違心的話,做著違心的事,學著違心的假笑,但這一切會被美名其曰為“長大”。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其實1900也想過長大,想過與世俗接軌,所以他才會選擇到了紐約下船,可走到一半卻扔掉了帽子,返身回到船上。

因為他看到了無盡,看到了不可控的事物,看到了想要慢慢把他變庸俗的所謂懂事。

他不想失去內心的熱烈、激情與叛逆,才選擇了繼續做小時候對規則嗤之以鼻的自己。

就像那時候為了不讓警察帶他去孤兒院,在船艙躲了22天,最後出現在鋼琴前一樣。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可我們與1900不一樣。

長大後的我們都變得包容了,對待萬事萬物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再過多的計較。

有些人把它叫做成熟,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算了。

我們都長大了,我們也逃無可逃,因為我們沒有像1900那樣找到可以躲避的船艙。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拒絕步入世界。

1900有他的自由,他的自由是:

當弗吉尼亞號遇到大浪時,其他人或在嘔吐、或待在房間、或穿上救生服,而他選擇在舞廳隨著船體的搖晃,坐在滑行的鋼琴上彈奏美妙的音樂。

因為他可以拒絕隨波逐流,因為他生下來就沒有步入這個世界,所以他可以選擇不步入這個世界。

這不是勇敢,這是一種本能。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而我們生下來就被拋進了世界,所以我們步入這個世界並不是多麼勇敢,只不過由不得我們選擇而已。

我們也曾被這種本能感動,去追求遠方的詩和田野,去羨慕以夢為馬,浪跡天涯的生活。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我們開始說走就走的旅行。

放下手中的PPT,去阿拉斯加看鱘魚躍出水面;不理會客戶的催促,去玉龍雪山看鋪滿的皚皚白雪;

忘卻擁擠的地鐵公交,到青藏高原轉遍所有經筒,漫步在拉薩街頭,做世間最美的情郎。

踢開辦公室的無聊,到茶卡鹽湖欣賞蕩起的陣陣漣漪,走在佛光閃閃的高原上,三步兩步便能看見天堂。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可我們終究成不了1900,不會像他那樣堅持不下船。

我們只會在一時的打動之後,轉頭就投入到重複性的生活中去,繼續蝸居在城市的某一角落暗自哀傷。

因為我們在踏進社會的那一刻開始,所有東西就已經不由我們控制。

漸漸地我們都會變,變得大腹便便、變得不修邊幅、變得滿口黃腔、變得頭髮稀少、變得只顧利益,最終變成曾經最不想成為的樣子。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不該有偏見與優越感。

我們先來看看偏見和優越感是怎麼產生的。

任何文化都是具有包容性的,可總會有所謂的大多數把文化中糟粕的部分拿出來並加以放大作為論證別人無知落後的證據。

也許本意不壞,但是當一群人都跟隨的時候,玩笑也就演變成了事件,事件隨之成為長久難以消除的世俗認知,偏見、優越感產生。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1900又是怎麼做的?

他對待任何人都是一致的,在他的認知中無分三六九等,也不管膚色是黑是白,因為在船上他學到的就是包容一切。

如他小時候被一群和丹尼一樣的黑人鍋爐工養大,養父意外身亡後,他加入了船上的演奏團,又和一群白人打得火熱。

所以他可以在頭等艙為上流人士彈奏爵士樂,也可以在三等艙為窮人們演奏布魯斯和民間小調。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再來看看優越感,1900身上仍舊沒有這種歧視。

在頭等艙參加舞會的都是白人,即便爵士樂的發明者傑利已經功成名就,但他到來時依然會引起一陣驚呼“他是個黑人”。

但1900並未這樣驚訝,剛開始是把他當成能夠讀懂自己內心的音樂知己,只是在傑利爆粗口之後,他才動怒。

可其他人不同,他們的潛意識裡就會將黑人定為下等民族,而他們是高貴、優雅的,這是他們膚色和階級的優越感。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而區分優越感最普遍的辨別方式,是嗅覺、視覺、聽覺、味覺、語言……

嗅覺即氣味,這種氣味是三等艙架子床上的窮人味、廉價的麵包味、低劣衣服上的發黴味、長期不洗澡的汗臭味……

電影中,對這種氣味的優越感,也有展示。

白人富人為了聽到1900彈奏自己喜愛的音樂,與三等艙的窮人擠在一起時,他會用手帕捂住鼻子。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既然如此,問題來了。

為什麼在現實中根本見不到1900式的人?

答案很簡單,因為以現實的標準來看,1900根本不存在,他沒有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任何證件。

在電影中,導演也告訴了我們,1900不會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他選擇讓爆炸聲響起,讓1900隨著弗吉尼亞號一同消失。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我們都是孤獨患者。

陸地世界沒有1900活著的痕跡,只有無盡的孤獨和世俗,也許他恐懼未知,害怕迷茫,但他的內心始終有著近乎偏執的孤獨。

他能夠看懂舞會上每一個人的想法、性格和情緒,如偷著上來想要搭訕的底層人,裝清白的貴婦,虛假的有錢人……,可他依然孤獨。

他在三等艙為窮人彈奏音樂時,眉飛色舞,快樂的就像第一次和丹尼一起讀報紙那樣簡單。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可當人群一擁而散後,只留下1900坐在鋼琴前,眼神中盡是失落,他還是要面對自己的小小世界。

正如現實世界中的我們,一個人的孤單,是狂歡;一群人的孤單,也是狂歡。

表面上的1900合群、快樂,有著龐大的社交圈,當一個人獨處時,清楚的正視自己的內心時,才明白其實他和我們一樣,是一個孤獨的人。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你想要怎樣的生活。

1900的唯一摯友麥克斯,有三次暢想他下船後的生活。

第一次是希望他結婚生子、田園牧歌;第二次是肯定他名滿天下、家財萬貫;第三次是渴求他改變自己,重新開始。

但1900並不想下地,因為他一旦落入凡塵,結局應該和程蝶衣一樣,捲入時代的洪流,再多的堅守也敵不過薄情寡義、滄海桑田。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這不是他想要的無限生活,他不想像陸上的人那樣,浪費很多時間琢磨為什麼。

“冬天到了,就急切地盼望夏天;夏天來了,又擔心冬天將至;所以你們永遠不厭其煩的旅行,總在追尋遙遠的四季如夏的地方,我覺得這種地方根本找不到。”

這種找不到的地方不是1900的生活,找得到的安逸才是他心底最美的藝術生活,所以他一輩子也沒有下船,所以他掰斷了已經錄製好,可以令他光芒萬丈的唱片。

但麥克斯與他不同,他更像是沉默的大多數,一直在尋找不知道終點的夏天,渴望著耀眼的瞬間和劃過天際的剎那火焰。

船上的芸芸大眾也是如此,拋棄已經逐步沒落的歐洲,在冉冉升起的美國開始新的生活,追求屬於自己的美國夢。

這部電影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這些都是他們的生活,無關理想、無關高低。

正如張國榮在《我》中唱到:“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不用閃躲,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