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寺廟供奉著佛祖化身,記錄著文成公主和倉央嘉措的心酸愛情

2016年9月,我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洗滌心靈之旅。西藏這個我國邊陲的省份與內地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不論是山川還是建築,都能讓你感覺到一股異域風情。在普通人眼裡西藏最出名的是布達拉宮,那是西藏的靈魂。但是在佛教信徒眼裡西藏最出名的則是大昭寺,這裡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這座寺廟供奉著佛祖化身,記錄著文成公主和倉央嘉措的心酸愛情

這尊佛祖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當時從長安帶去的嫁妝,據說是佛祖在世的時候親自塑建、開光、加持的。佛像是按照佛祖等身比例鑄造,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見像如見佛祖本尊。

如果你去布達拉宮、大昭寺一定要找導遊講解,裡面的故事比你見到的古建築更能讓你刻骨銘心。文成公主本身並不是公主,原本是李唐遠支宗室女。而唐朝和吐蕃的這個和親確切來說是迫於無奈,表面上吐蕃臣服於唐朝,實際上唐朝是希望通過和親來維持穩定。去過西藏的人都知道西藏海拔高,漢人很容易出現高反。當時吐蕃頻繁騷擾大唐的邊境,唐軍由於不適應高海拔氣候所以無力還擊,最後只能用和親的辦法解決問題。

這座寺廟供奉著佛祖化身,記錄著文成公主和倉央嘉措的心酸愛情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後帶來了各行各業的工匠以及大量的穀物種子,將最先進的中原文化帶到了吐蕃,讓吐蕃從一個原始的遊牧社會變成農耕社會。可以說文成公主對整個吐蕃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她的個人生活並不那麼如意。文成公主嫁到西藏的時候松贊干布已經有了4個妻子,它們雖然結婚十年但是很少生活在一起。事實上尼泊爾國的尺尊公主地位要高於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主持建造的寺廟叫小昭寺,尺尊公主支持建造的寺廟叫大昭寺,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區別。大家可以試想下,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兩個人語言首先不通,無法比較深入的交流。然後飲食文化也不同,西藏主要以肉類為主,而且不能吃魚。文化也有差距,那時候的西藏人一生只洗兩次澡,沒有公共廁所。這諸多的種種原因以及各類歷史典籍記載都表明文成公主在西藏過的不幸福。按照當時的宗教信仰,吐蕃人是不能和外族人有子嗣的,所以文成公主一生都沒有為松贊干布留下後代。

這座寺廟供奉著佛祖化身,記錄著文成公主和倉央嘉措的心酸愛情

不論文成公主過去的際遇如何,這一切都被淹沒字西藏的歷史河流中,不可否認的是她為漢族和藏族同胞的大融合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也由於她的出現,才讓當時的的社會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除了文成公主,還有一位大家都熟悉的人和大昭寺有著很深的淵源,那就是倉央嘉措。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這是倉央嘉措的名句,這位六世達賴喇嘛,大家眼中的詩人有著一段非常刻骨銘心的愛情,而這段愛情的鑑證者就是大昭寺。

這座寺廟供奉著佛祖化身,記錄著文成公主和倉央嘉措的心酸愛情

在大昭寺外圍的八廓街至今還保留著一家叫做“瑪吉阿米”的餐廳,傳說這家餐廳是倉央嘉措的情人“瑪吉阿米”開的。倉央嘉措的本籍是門巴族,自幼隨母親勞動,直到有一天他被選為“轉世靈童”,從此他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人生路。

在一次遊歷中,倉央嘉措愛上一個叫瑪吉阿米的民間女子,從此無法自拔。期間,倉央嘉措頻繁的與瑪吉阿米約會,並且寫下了不少關於他們的愛情詩篇。其中這一段非常有代表:“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這座寺廟供奉著佛祖化身,記錄著文成公主和倉央嘉措的心酸愛情

在倉央嘉措20歲那年這段戀情得到了徹底的爆發,在他準備授比丘戒的時候為了愛情竟悲憤的想要自殺。當時的政權勢力為了阻止倉央嘉措派人將瑪吉阿米姦汙,告訴他這是一個汙穢的女子。而倉央嘉措卻說,世間一切的汙濁都不足以玷汙瑪吉阿米的聖潔。此後他寫下了讓我最難忘的名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座寺廟供奉著佛祖化身,記錄著文成公主和倉央嘉措的心酸愛情

至今大昭寺與八廓街上的“瑪吉阿米”依然在相互遙望,如同佛法與愛情之間永遠隔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這些曾經感人的片段只有歷史、只有大昭寺、只有八廓街依稀記得。

這座寺廟供奉著佛祖化身,記錄著文成公主和倉央嘉措的心酸愛情

如果你有機會去西藏一定要去大昭寺,那裡不但有歷史悠久的建築,有佛教信徒心中的佛祖,還有許多被歷史淹沒的傳奇故事。

謝謝欣賞,我是“養花那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