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的卒子不回頭,北伐軍團圍攻懷慶(沁陽),被清軍反包圍

太平天國北伐軍團渡過黃河向溫縣挺進,遭到在籍鄉宦李棠階率眾阻擊。不過面對兇悍的太平軍北伐軍團李棠階這點力量實在不起什麼作用,太平軍馬步兵連綿數十里,勢不可擋。1853年7月7日,太平軍經溫縣向西北方向的懷慶(今沁陽)挺進。懷慶經濟殷實,礦產資源豐富,盛產火藥,是重要的軍火重鎮,這對於缺糧缺火藥的太平軍來說極具誘惑力。林鳳祥等人很清楚,想要繼續順利北伐就必須在懷慶補充軍事上的物資,所以太平軍對懷慶志在必得!

過河的卒子不回頭,北伐軍團圍攻懷慶(沁陽),被清軍反包圍

河南懷慶(今沁陽)

駐守懷慶的是知府餘炳燾和河內知縣裘寶鏞,他們在太平軍搶渡黃河時開始趕修城垣、增設火炮,鞏固城防。同時,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為了穩定軍心,餘炳燾、裘寶鏞下令開閘洩水,沁河水勢大漲,在城東築起水牆防禦。雖然懷慶的城防工作已經非常充分,但面對太平軍浩浩蕩蕩的大軍餘炳燾、裘寶鏞兩人還是惶恐不安,他們擔心懷慶城守不住,均試圖棄城而走。林鳳祥、李開芳將指揮部設在了懷慶東面的湯帝廟,開始兵分兩路圍攻懷慶。太平軍將沁河閘板重新封上,並開挖導流河將河水引開,破城指日可待。

過河的卒子不回頭,北伐軍團圍攻懷慶(沁陽),被清軍反包圍

北伐太平軍圍攻懷慶

聞知太平軍已搶渡黃河並開始圍攻懷慶重鎮,北京的咸豐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他首先將負責黃河防務的王履謙等人撤職,然後開始調兵遣將圍剿北伐軍團。咸豐當即任命大學士、直隸總督訥爾經額(滿洲正白旗人)為欽差大臣,統一指揮北方各路清軍對付太平軍,江寧將軍託明阿、陝甘總督舒興阿、山東巡撫李僡、陝西巡撫哈芬等協同展開圍剿事宜。

過河的卒子不回頭,北伐軍團圍攻懷慶(沁陽),被清軍反包圍

清軍對太平軍反包圍

懷慶是軍火重鎮,彈藥充足,加上城內臨時補充了幾千兵力,缺少火藥的太平軍首戰未能順利攻破城池。1853年7月15日,託明阿、西陵阿、善祿的三路兵馬將近五千人全部北渡黃河,向懷慶疾馳增援,清軍悍將勝保也率大軍趕至懷慶城外,開始和太平軍展開對峙,太平軍的攻城計劃被延宕。到了7月底,懷慶城外清軍已經增至兩萬人,對圍困懷慶的北伐軍團形成反包圍。太平軍腹背受敵,既要攻城又要對付背後的清軍,處境甚是狼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