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有驚喜 濱北街道「市場化」盤活綠化林帶

炎炎夏日酷暑天,正是西瓜成熟的季節。7月19日,記者在濱城區濱北街道的一大片林地裡看到,一個個滾圓的大西瓜煞是喜人。瓜農正忙著摘瓜、運瓜、賣瓜,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今年氣候適合,雨水不多,西瓜皮薄肉脆味甜。”承包方劉忠東告訴記者,他承包了4000畝政府流轉的林地,發展林下經濟,其中170畝轉包給利津瓜農種植西瓜,其餘全部種上大豆,經濟效益可觀。

近年來,濱北街道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兩年造林2.5萬畝,植樹總計80萬棵。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標準,去年北宋、周史樓、北劉、河東劉、薛家等村居分別栽植核桃樹、柿子樹、櫻花、法桐等經濟、景觀樹木,打造了核桃村、柿子村、櫻花村、梧桐村等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31個;實施各項農田水利工程4萬餘畝,植樹23萬餘棵,提升了農田水利工程的品質和觀感。濟濱東高速、德大鐵路、205改線兩側共計植樹5500畝27萬株。長深高速、205國道兩側共計植樹4500畝23萬株,圓滿完成了兩年造林計劃。其中,205國道改線綠化工程成為全市樣板。

完成綠化工程並不意味著任務的結束,苗木需要保持存活率,每年每畝需要200—300元的養護費。以往,政府掏錢請人來養護,花錢不說,存活率一直不高。濱北街道向市場找辦法,進行林地轉包,鼓勵發展林下經濟,探索企業投資、“企業+政府+農戶”合作種植模式。政府負責協調組織土地流轉,承擔流轉費用,企業負責苗木購置、施工管理、後期管護。按照協議規定,企業第1—3年每年每畝向辦事處交納土地承包費100元,因為樹型較小,可間種植矮棵作物,發展林業種植和養殖;第4—7年每年每畝交納土地承包費300元,此時林木基本成型可間伐,擴展林木成長空間,經濟效益逐步提高;第8—10年每年每畝交納土地承包費500元,此時林木成型,出售綠化苗木可產生經濟效益。10年合同到期後,承包方負責栽植胸徑不低於3釐米的苗木交於政府。

截至目前,街道已有5000餘畝林帶被承包方用來種植大豆、花生、西瓜、花灌木等套種作物。他們的目標是將所有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帶全部承包出去。

“林帶轉包後,承包方為發展林下經濟,施肥澆水管理及時,使苗木的存活率提高了30%,達到90%以上。政府不僅節省了養護費用、增加了收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林木存活率,保證了綠化效果。而且,原本閒置的造林空間得到有效利用,為承包方創造了經濟效益。”濱北街道分管農業工作的統戰委員王新軍說,“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可持續循環發展,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