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企業創業往往需要資本助推,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資本是天使還是魔鬼?

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1、阿里巴巴:股東“三角戀”

自從阿里巴巴集團形成馬雲團隊與雅虎、軟銀三足鼎立的股東格局之後,馬雲便陷入了控制權旁落的潛在威脅之中。

那場引人注目的“支付寶事件”,僅僅是馬雲與投資人雅虎、軟銀之間摩擦的一個片段。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之間的三方恩怨,從軟銀董事局主席孫正義決定給馬雲投資時起就已經註定。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馬雲向來視孫正義為“資本恩人”,但是對於雅虎的入股,馬雲必定是追悔莫及。

如果不是那場交易,馬雲決不可能失去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更不可能有控制權旁落的風險。但是歷史不能假設。

在中國,“本命年”向來被視作不吉利的年份,2011年恰好是阿里巴巴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本命年。

對於馬雲來說,這個本命年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支付寶爭奪戰”了。

如今,支付寶已經成功地從以雅虎為第一大股東的阿里巴巴單飛出來,落入了馬雲的私人口袋。

對此,雅虎抨擊馬雲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了支付寶,而馬雲則回應說雖然“不完美但唯一正確”。

他所說的“不完美”指的是,單方面取消阿里巴巴與支付寶之間的“協議控制”有違約之嫌;他所說的“唯一正確”指的是,100%遵守了國家法律。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風波,成為2011年度中國最大的商業新聞之一。

雖然事件最終以馬雲與雅虎及軟銀達成補償協議而告終,但馬雲在此次事件中的是非對錯依然眾說紛紜。

不可否認的是,馬雲在此次事件中賠上了慘重的聲譽代價。

“支付寶事件”僅僅是馬雲與投資人雅虎、軟銀之間摩擦的一個片段。

他們之間的三方恩怨,從軟銀董事局主席孫正義決定給馬雲投資時起就已經註定。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軟銀當年的投資,或許不會有今日的馬雲,也不會有日後孫正義牽線搭橋引雅虎入局阿里巴巴,更不會有馬雲與雅虎之間曠日持久的矛盾紛爭。

因而可以說,馬雲與資本方衝突的種子,從馬雲創業首次融資之時起就已經埋下了。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2、馬雲創業,蔡崇信助力

據說從馬雲創業開始,阿里巴巴的每次內部會議都會錄下視頻,以作為阿里巴巴的史料供後來者看。

1999年2月20日,馬雲帶領“十八羅漢”創立阿里巴巴時的演講視頻至今仍被保存著。

在杭州湖畔花園馬雲那間150平方米居住兼辦公的房子裡,在這種簡陋的辦公條件下,馬雲以他那與生俱來的極具感染力的演講口才向他的團隊宣佈:我們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不做門戶,我們要做B2B,B2B將成為互聯網的下一輪革命性模式。

當時,“十八羅漢”之中還沒幾個人能弄明白馬雲說的B2B究竟是什麼,大概他們只能根據B2C的亞馬遜與C2C的eBay去猜想B2B的模樣。

他們之中也不知有幾個人深信馬雲說的是美好前景而不是“一個美麗的餅”,但無論是深信不疑還是半信半疑,總之,17個人跟隨馬雲踏上了創業的道路。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那時候的馬雲團隊被稱為“三無團隊”(一無顯赫出身,二無成功案例,三無技術優勢),這種團隊背景是難以入投資人法眼的。

馬雲回憶:“我記得1999年到硅谷尋找資金,跟很多風投、資本家接洽,但是沒有人有興趣投資阿里巴巴,我被一 一回拒。”

這種情況下,一個人的出現,對阿里巴巴的首輪融資成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99年5月,蔡崇信從香港飛到杭州面見馬雲。誰知,首次見面,蔡崇信便被馬雲那極富感染力的演說打動了,與馬雲一連聊了四天。

馬雲能在創業之初就有一位華爾街背景的CFO加盟顯然是太幸運了,相比而言,眾多知名企業都是在上市前才能有幸請到如此背景CFO的,比如搜狐網的古永鏘、噹噹網的楊嘉宏、鄉村基的戎勝文等。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蔡崇信上任之初,幹了兩件關鍵的事情:

其一是明確並落實了十八羅漢的股權協議,

其二是幫助阿里巴巴引進了首輪融資。

在湖畔花園炎熱的夏夜,蔡崇信揮灑著汗水在白板前向十八羅漢講解股份權益,並將18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讓馬雲及其他成員分別簽字畫押。

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創始人的股東地位已經在法律上得到完全約定,十八羅漢的團隊利益從此綁到了一起。

如果沒有蔡崇信,阿里巴巴也許將成為一家只屬於馬雲兩口子的家族企業,而難再有現代公司制度的色彩。

正是蔡崇信的出現,改變了“三無團隊”的性質,將阿里巴巴做成了公司,並找到了投資,這對阿里巴巴的長久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1999年10月,在蔡崇信的牽線下,由高盛牽頭,聯合蔡崇信的原東家Investor AB公司以及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等VC,共同向阿里巴巴投資500萬美元(如下圖)。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上圖是 阿里巴巴第一輪融資 注:此股權結構僅為示意圖,股權比例不詳。

拿到融資之後,資金稍顯寬裕的阿里巴巴終於告別了馬雲自住的居民樓,搬到了華星大廈寫字樓辦公。

3、孫正義相馬,慷慨解囊

就在馬雲獲得第一輪融資之後,日本軟銀主席孫正義來到中國物色投資項目。

當時的孫正義在互聯網界可謂如雷貫耳,因為他投資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雅虎,並且是雅虎的第一大股東,隨著雅虎的上市,軟銀獲得超過百倍的回報。

軟銀邀請了中國當時最為知名的一些互聯網創業者,包括新浪的王志東、搜狐的張朝陽、網易的丁磊等人,孫正義給了每個人20分鐘時間推介自己的項目,馬雲獲悉這個信息以後也趕了過去。

按照馬雲的說法,他那次並不是為了融資而去,因為剛剛拿到高盛的500萬美元,所以並沒有太迫切的再融資需求,他只想去跟孫正義談談他的阿里巴巴並且聽聽孫正義對阿里巴巴的看法。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那天馬雲遲到了,等他到達軟銀北京辦公室時,黑壓壓一屋子人看著一個身穿破夾克、手捏半張紙的黑瘦男人推門進來,誰都不知是何方神聖。

由於前面的人已經講得差不多了,主持人便告知馬雲,他只有6分鐘的介紹時間。

馬雲上去就說,我不缺錢,如果你們有興趣,我可以給你們介紹一下阿里巴巴的情況。

於是他不時地看看手中半張紙上草草寫就的幾個英文單詞(似乎是他的演講提綱),對著孫正義侃侃而談自己的阿里巴巴。

馬雲的演講口才又一次出色地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孫正義在內。

曾是軟銀中國區合夥人的吳鷹(孫正義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投資過吳鷹創立的UT斯達康)回憶道:

他大概寫了主要幾點,馬雲是學英文的,所以英文很好,他的語言天賦還是用上了。他在那兒講電子商務,我當時聽得雲山霧罩,也不太懂電子商務,就是覺得這個人很有熱情,講得也還是很清楚。他非常自信地講,“我不缺錢”。

孫正義事後一打聽,馬雲居然已經獲得高盛的投資,而且還有一位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背景的蔡崇信做他的CFO。孫正義立馬決定要投資馬雲,而且是“必須投”。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隨即,孫正義告知馬雲準備投3000萬美元,佔股30%。馬雲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只接受了孫正義2000萬美元,他擔心自己的股份被過分稀釋。

於是在2000年1月,軟銀聯合富達、匯亞資本、日本亞洲投資、瑞典投資、TDF等六家,共同向阿里巴巴投資2500萬美元,其中軟銀投資2000萬美元(如圖)。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上圖 阿里巴巴第二輪融資 注:此股權結構僅為示意圖,股權比例不詳。

外界都說孫正義是馬雲的第一位伯樂,自從他發現馬雲之後就一直支持馬雲,並且持續給馬雲追加投資。其實,蔡崇信才能稱得上是馬雲的第一位伯樂。

在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之前,馬雲在投資人面前幾乎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籌碼。

如果沒有蔡崇信的加盟,就不會有來自高盛的第一輪融資,如果沒有蔡崇信的身份背景及高盛首輪注資,孫正義當時即使再欣賞馬雲的口才及思維,也不至於如此斬釘截鐵地給馬雲投資。

馬雲丨創始人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資本、抓牢自己的控制權?

也正是在此次融資時,馬雲表達出了對控制權的在意,“你要買我股份沒問題,但一定要我來掌控這家公司,否則的話,我也不需要你這樣的投資”。

這也是馬雲選擇只要孫正義2000萬美元而不要3000萬美元的重要原因。

馬雲對控制權的在意,除了身為創始人的天然控制慾之外,還與他曾經的經歷有關。

馬雲在1995年時曾經創辦過一個叫“中國黃頁”的網站,後來杭州電信收購併成為該網站的大股東,失去了控制權的馬雲隨之也失去了話語權,最終被迫套現離場。

——更多請關注頭條號“周治龍談合夥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