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炮不動,必是十縱,指揮梁山阻擊戰的開國上將是他

1947年梁山阻擊戰,揭開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粉碎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的進攻的一次戰役,此戰華東野戰軍以5個縱隊組成陳士榘、唐亮和葉飛、陶勇兩個兵團,協助劉鄧作戰,宋時輪所屬第十縱隊編入陳唐兵團執行阻擊作戰任務。

梁山阻擊戰關係重大、任務艱鉅。作戰命令下達後,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唐兵團司令員陳士榘親自給十縱參謀長趙俊打電話,要求十縱一定要堅決把國民黨軍整編第五師、第八十四師阻擊在梁山地區。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指揮梁山阻擊戰的開國上將是他

要知道整編第5師,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裝備。敵我力量對比懸殊,仗怎麼打?宋時輪分析認為,縱隊阻擊作戰地區梁山,古稱“水泊梁山”,周圍都是水,經過千百年的變遷,梁山和東北相鄰的二龍山周圍已經沒有水了,只是在東平附近還有一個方圓幾十裡的大湖,即東平湖。作戰採用逐次防禦的辦法,從鄆城打起,背靠黃河,並且要向黃河與東平湖相交而形成的袋形地域撤退,實際上是平原地區的阻擊作戰。劉鄧大軍南下雖然吸引了敵人44個旅的兵力,敵人仍認為在梁山有利可圖,所以,8個旅被牢牢地吸在這裡。敵人是想憑藉黃河天險消滅第10 縱隊。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指揮梁山阻擊戰的開國上將是他

因此,必須改變縱隊過去進行阻擊作戰的方法,同時要創新工事,宋時輪決定,將縱隊所屬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兩個師作一線配置,並肩作戰,以縱隊特務團為預備隊。各師按梯次部署,第一梯隊在前面阻擊敵人時,第二梯隊在後面構築工事,並準備隨時支援第一梯隊作戰。第一梯隊按規定的時間和抵抗線完成阻擊任務後聽命令後撤,再由第二梯隊憑藉已構築好的工事繼續阻擊敵人。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指揮梁山阻擊戰的開國上將是他

十縱隊於梁山地區阻敵八天,連續作戰,重創敵第五師5個營,使其失去戰鬥力,緊緊拖住敵人不能增援,勝利完成了掩護劉鄧大軍南下和我一、三、四、八縱隊補充休整的任務,曾受到野戰軍首長的電賀嘉獎。”

在1947年至1948年間,宋時輪還率領第十縱隊先後在土絲口、鄆南、定陶、鉅野等地進行了一連串的阻擊作戰,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部隊也因此贏得“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的美譽,在1955年被授上將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