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陽公主爲什麼喜歡和尚?

用戶59093779835


一個是大唐公主、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高陽公主;一個是大唐高僧、《大唐西域記》的執筆人辯機和尚。

明明是最不可能的兩個人,卻有了一段孽緣。兩個人“草廬通姦”,後“寶枕洩密”,他被賜死,幾年後,她亦被賜死。

由是,高陽公主成了淫蕩的女人,辯機和尚成了有罪的和尚,千百年來被口誅筆伐,亦滿足了無數看客。是是非非,你以為看到的是事情,或許還在迷霧中。

高陽公主與房遺愛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她聰明、率真,雖然是庶出,卻因為極投李世民的脾氣而常常陪在身邊,為了給高陽公主一個幸福的未來,李世民將其嫁給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

房玄齡有四子二女,所娶所嫁之人皆地位顯赫,房家家大業大,關係錯綜複雜,而高陽公主似乎並不喜歡好武的房遺愛,但並不妨礙房遺愛因著公主的關係獲得聖寵,他是駙馬爺中是待遇很高的一個,官至太府卿,是個肥缺。

夫妻兩人的婚姻生活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房遺愛常常陪著高陽公主去她的封地打獵,然後,就遇到了辯機和尚。

辯機此人

辯機和尚是大唐的最有前途的高僧,他姿容俊美、少有高志,十五歲那年剃度出家,是著名法師道嶽的弟子,道嶽成為普光寺主持後,辯機住進了會昌寺,自此鑽研佛法,修習佛理,寒暑不輟,併成為佼佼者。

645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歸來,在弘福寺開譯場,辯機被推選為九名綴文大德之一,這是無上榮耀之事,他成為《大唐西域記》的執筆人,辯機文筆流暢,文采斐然。儼然是佛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高陽公主與辯機

高陽公主與辯機相遇在何時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兩人似乎相愛了,她率真自然,他溫潤如玉。於是,她拋棄了一個有夫之婦本該恪守的禮儀,他丟棄了一個和尚本該遵守的清規戒律。高陽公主將自己用過的寶枕送給辯機做了定情信物。

而房遺愛不但沒有指責高陽公主,還為兩人遮掩,必要的時候創造機會,為此,高陽公主不僅給房遺愛數不清的財物,還給了他兩個美女。人後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人前夫妻恩愛如初。

648年,房玄齡去世,高陽公主欲奪取房玄齡長子房遺直繼承的爵位,房遺直知道後想要讓給房遺愛,被唐太宗所阻,父女二人有了嫌疑。

第二年,發生高陽公主的寶枕被偷案,然後高陽公主與辯機私通的事情被暴露,唐太宗知道後,腰斬了辯機和尚,殺死奴婢十餘人。而高陽公主怨恨父親的無情,在唐太宗去世的時候滴淚未落。653年,高陽公主再次想要奪取房遺直的爵位,並且誣告房遺直對她無禮,最後唐高宗李治派長孫無忌徹查,然後牽出了房遺愛謀反案,原來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參與到擁立荊王李元景的謀反事件中。長孫無忌將事件擴大化,最終導致李元景、房遺愛、高陽公主、吳王李恪、巴陵公主等被賜死。

關於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私通的事情並不見於《舊唐書》,反而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等正史中被大肆渲染,然而這就像楊貴妃和安祿山有私情一樣,描述的活靈活現,卻經不起推敲。

  • 比如辯機做為一個有作為的高僧,能被玄奘選中,這說明他是被廣泛認可的足以服眾的,倘若經常徹夜不歸寺院,如何不會被發現,又如何被允許?
  • 比如房家門庭顯赫,高陽公主即便貴為公主,又如何敢肆意非為? 房家又如何會忍氣吞聲?
  • 比如高陽公主如果真的和辯機私通,並和唐太宗離了心,李治繼位後,她又如何成為長公主,房家還以她為榮?
  • 等等

當然也只是疑問,畢竟直到今天,也沒有任何實質的證據證明高陽公主和辯機並沒有私情。

所以你要覺得高陽公主喜歡和尚,和辯機有了私情,那麼他們就有私情;你若覺得高陽公主可能只是傾慕辯機和尚,兩人之間並無私情,那麼,他們就是清白的。


蕭曉四姑娘


看到本問題的幾個高贊答案,實在覺得有必要對信口開河的回答做一點回應。

首先,高陽公主跟辯機和尚私通這事是不是真的,學界尚有爭議,因為《舊唐書》裡並無這方面的任何記載,而《新唐書》的作者歐陽修、範鎮、宋祁、呂夏卿等,及《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都有排佛的傾向,所以也有可能是從野史中道聽途說再編纂而來。加之後人對這種事情總是興致盎然,從古至今都有不少人捕風捉影將這段歷史按照自己的方式演繹。

(米露飾演的高陽公主)

有人把高陽公主說成淫娃蕩婦,風流成性,生活作風極其不檢點,而駙馬房遺愛對此並不介意,兩人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在辯機死後,高陽公主還與道士李晃、和尚智勖、惠弘等私通。

也有人認為高陽是一位痴情公主,在最好的年華遇到了顏值高且才華橫溢的辯機和尚,一見傾心,二人兩心相悅,暗許終生,只因金寶神枕失竊一事二人愛情敗露,辯機被腰斬,從此高陽生無可戀,一生都惦念著辯機,之後與和尚道士尋歡作樂也是為了在他們身上尋求辯機的影子。

第一個版本滿足了大眾的窺私慾,第二個更唯美一些,畢竟我們還是要相信真愛的。

關於高陽被賜死,本問題某高贊答案說高陽因唐太宗腰斬了自己的摯愛辯機懷恨在心,並且將這種怨恨轉接到了高宗李治也就是自己的親弟弟身上,所以謀反被李治賜了一丈白綾。我只能無語地感嘆答者的想象力。

按照《舊唐書》裡的記載,高陽驕縱慣了,想剝奪駙馬的大哥房遺直的爵位,便稱其非禮自己。太宗讓長孫無忌調查此事,結果牽出了高陽公主和房遺愛想擁立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景謀反一案。也有人認為高陽並非真的謀反,而是當時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看靠譜的歷史,學有趣的經濟。

關注經史通義,做有深度的你。


經史通義


高陽公主的婚姻

高陽公主作為唐太宗最喜歡的女兒,在高陽公主15歲的時候,唐太宗就為高陽公主選了駙馬。選擇的是宰相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房遺愛這個人人高馬大的,按照常理來講很多姑娘都會喜歡的。但是高陽公主對房遺愛完全沒有感覺。因為房遺愛根本不是高陽公主的菜。

那麼高陽公主喜歡什麼樣類型的男子呢?

高陽公主喜歡的是那種溫文爾雅的,英俊非凡,有才華的男子。所以房遺愛除了在洞房花燭那天進過高陽公主的閨房之後就再也沒有進去過了。

所以,婚姻不幸的高陽公主整天在外遊山玩水,房遺愛就一直陪著她。

辯機是誰

辯機是一個和尚,這個和尚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他是一個佛學淵博,品行高潔的非凡的和尚。他有多牛逼呢?當時唐玄奘從西域回來,在全國範圍內尋找九個人一起譯經,然後參與撰寫聞名世界的《大唐西域記》,那年的辯機才26歲。

相遇辯機

前面說到高陽公主一直在遊山玩水,有一年打獵的時候,高陽公主遇到了辯機。一個皇家公主,一個學富五車的英俊的和尚(或許英俊才是最重要的吧)。兩個人一見鍾情,從此以後兩個人如膝似膠整天在一起。

房遺愛知道他們兩人的事情,但是他幫他們隱瞞還給他們製造機會。(這小子綠帽子戴的爽啊)

辯機之死

辯機被玄奘選中的時候,去了弘福寺長住,高陽公主送了玉枕給辯機,但是沒想到後來玉枕被小偷偷了。官府在抓到小偷後往下調查的時候發現了高陽公主和辯機的事情。唐太宗知道後斬了辯機。

高陽公主之死

高陽公主恨死了自己的父親,可是辯機死後沒幾個月唐太宗也死了,李治登基。高陽公主就把對父親的恨轉接到了李治身上。她想要造反,可是失敗了。皇帝賜他白綾,高陽公主就在一束白綾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年才二十七八歲,辯機死那年辯機才30歲。

暫時就說這麼多吧,喜歡的話加個關注,點贊吧!


非說不凡


李世民為了實現“政治聯姻”,在愛女高陽公主剛成年的時候,就許配給宰相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

可是,高陽公主對一介武夫的房遺愛並不滿意。婚後不久,高陽公主在一次狩獵中偶遇了辯機和尚,兩人一見鍾情,在辯機的草菴中有了肌膚之親。

後來,高陽公主把自己的兩名貼身侍女給了丈夫,意思是“咱倆各玩各的,誰也甭管誰!”就這樣,公主與和尚的婚外私情持續了八九年之久。

高陽公主還將李世民賜給自己的外邦進貢玉枕,送給了心上人辯機和尚。

真相大白後,唐太宗盛怒,下詔將辯機和尚處以腰斬,並殺死知情不報的奴婢十餘人。

辯機和尚死後,高陽公主極度傷心地說:“辯機是我的真愛!”從此,高陽公主對父親李世民心生仇恨,直到李世民駕崩時,她也沒有一絲悲傷。後來,高陽公主又公開納智勖和尚等三個和尚為“男寵”,智勖和尚慫恿高陽公主發動宮廷政變,終被賜死。

那麼,大唐高陽公主為什麼喜歡和尚呢?

唐代李家受北方胡人血統的影響,唐朝的性觀念相對開放,李世民納弟媳為妃,李治封庶母武則天為皇后,李隆基奪兒媳楊玉環為貴妃,太平公主公然包養男寵……另外,高陽公主由於對婚姻的不滿無處發洩,加上高陽公主喜歡是溫文儒雅的書生,所以高陽公主最終選擇了私通有知識、長得帥的和尚。


書房記


大唐公主高陽與唐玄奘高足辯機和尚的故事流傳了千年。雖然真假難辨,但是,唐朝佛教興盛時,宮廷婦女喜歡世外和尚是當時流行的風尚之一。

這裡邊蘊含多重含義,一是,當時男女間是相當開放的。尤其是女性的愛情觀,為了心中的愛情和情郎,可以不顧世俗的身份地位、社會輿論等等。二是,當時的佛門淨地與世俗世界的聯繫非常緊密。尼姑和尚偷情也不算是什麼新鮮事。

說到,高陽為什麼放著當朝宰相房玄齡家的二少奶不做,而去找和尚偷情。應該說,先是婚內不滿。房玄齡是唐太宗的股肱之臣,高陽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女兒,把高陽嫁到房玄齡家,是目的非常明確的政治聯姻。

據史書記載,高陽對房遺愛並無愛情,高陽喜歡的不是房遺愛這麼憨厚老實、學無所長的男人。房遺愛也只好順著貴為公主的高陽。

再是,感情的空虛在辯機出現時一下子就彌補了。辯機聰敏好學,沉著從容,儒雅風流。想想,玄奘譯經,從全國就找來有數的幾個和尚,辯機即是其一。其人才有多麼萬里挑一!

尤其是在宮廷呆久了,看到這世外之人,風流多情、深閨寂寞的高陽如何不春心蕩漾呢?辯機也活該著“著道”,竟然與公主偷起情來。要說,唐代風氣開放,也可見一斑了。但是,高陽畢竟是公主,幾年下來,事情敗露——小偷從辯機這裡偷了高陽贈給他的玉枕,查到最後,查出了這段私情。

結果是,和尚被腰斬。唐太宗親自殺了他心愛的女兒的情人。雖是偷情,罪不至此。但是,這就是政治,各種力量的制衡之下,高陽婆家是房玄齡,不殺辯機,怎麼給人交代呢。高陽被逼謀反,最終也被哥哥李治賜死。

現在的人提起這段千古風流案,無論結局怎樣,大家都覺得是一場真正的愛情。只是可惜了辯機這佛門萬里挑一的好人才。


老照片


不管是高陽公主喜歡和尚,還是後來的武則天喜歡和尚,既然有男女之別,就他們那點破事,都離不開男歡女愛的範疇,唯一的區別在於是否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祝福!(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十七女,她的婚姻可以說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到了適婚年齡的高陽公主,被唐太宗指婚給唐太宗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

房玄齡做為一代名臣,歷史留名,但這起名字的功夫,的確值得商榷,本來姓房的人就不多,他還弄個遺愛,好像生的多多餘一樣,就房遺愛來說,對房家的確是個災難。

一說到政治婚姻,好像置身其中的男男女女就很悽慘,當然就我們要講的主人公高陽公主、房遺愛二人,的確也就是那麼回事。


但放到當今社會,對大多數人來講,至少對女娃兒來講,能嫁入豪門――不管是政治豪門還是商界豪門,恐怕都是件讓人豔羨的事情,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看似戲謔不可理喻,其實卻極現實,也是很多父母擇婿的標準。

再說這高陽公主,雖然她沒有寶馬,但她有高頭大馬,照樣錦衣玉食,吃穿不愁,生活質量只要她願意,調調定高點似乎也無可厚非。

但就是在這樣優渥的條件下,高陽公主並不滿足於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樣的跟房遺愛(提到這名字就覺得房玄齡水平不行)廝守一生,相親相愛。

而是在婚姻之外開始尋找安慰,高陽貴為公主,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她出軌的對象就是與玄奘合作的高僧辯機,《大唐西域記》的執筆人。


倒不是高陽公主偏愛和尚,後來的武則天幾個相好的都是和尚,只可能是和尚由於身份的原因出入禁地比較方便而已,也可能是當時的和尚生活條件較好,身體比較健康罷了!

偷吃哪還談得上喜不喜歡,能吃就不錯了!


歷史三日談


貴為千金的唐朝公主喜歡不能近女色的和尚,多麼狗血的劇情。

我們看看前人是怎麼講的:

根據《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的記載,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愛女,公主與太宗很投脾氣,很受寵愛。太宗將其嫁給了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房玄齡在當時炙手可熱,是太宗的左膀右臂,號稱“房謀杜斷”,可見公主在太宗心中的分量。

根據傳說,公主並不喜歡房遺愛,愛情生活不大幸福。有一次,他們出去打獵遊玩,碰到了辯機和尚。這個和尚眉清目秀,談吐不凡,一下子就虜獲了公主芳心,史書上說,“會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兩人共赴巫山雲雨,行其好事,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個字,後面的畫面感實在太強。

公主出了牆,房遺愛沒意見嗎?公主給了老房兩個宮女,讓他快活,兩人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公主極愛辯機,送給他一個玉枕。不巧的是,這個玉枕被小偷偷走了,後來小偷落網,官府發現這個玉枕不是民間之物,順藤摸瓜,一下子發現了這麼大的姦情。御史報告給太宗,太宗大怒,將辯機腰斬。公主從此失寵,也恨上了太宗,以至於太宗駕崩後,公主也沒有多少表示。

公主失去辯機後,很是傷心,於是就四處尋找年輕俊俏的和尚來做替代品,先後找了智勖、惠弘等僧人,肆意快活,最終,在他們的攛掇下,高陽公主意圖謀反,事洩被殺。

當然,以上這些情節都是宋朝編訂的史書裡出現的,很多學者提出質疑,很有可能是當時著史的人,引用了很多小說、傳說等內容,給高陽公主抹黑。她是政治上的失敗者,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一隻死老虎,也不在乎多啐一口唾沫。


飲水君


唐朝-----紅杏眾枝出牆來,高陽公主是唐朝宮廷女性的縮影。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愛女,是武則天的好友加政治盟友。有一天武則天約高陽公主到寺廟進香許願。雖然高陽公主貴為公主,但是皇宮的高牆大院一般很難出來。

高陽公主如出籠飛鳥,一路歡歌笑語。這時的高陽以為人妻,夫君是大唐大名鼎鼎宰相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其是高陽公主的婚姻並不美滿,高陽公主平時生活在深宮嬌生慣養,性格霸道。房遺愛出身相府,當然是飽讀詩書,再加上父親是唐朝有名的大忠臣,肯定是虎父無弱子。

房玄齡把兒子房遺愛的這段婚姻也看在眼裡,為了維護皇室和相府的尊嚴,不得不啞巴吃黃連。

武則天和高陽公主到了寺廟,得到寺廟最高禮儀,和尚辨機接待了她們。

和尚辨機是玄奘法師最得意的徒弟,這時的辨機才高八斗,學識五車,他幫助玄奘完成了佛經的翻譯工作。根據有些書中記載那時辨機是十幾歲的小和尚,少年得志。

高陽公主看到和尚辨機面如寶玉,身似潘安一見鍾情。對於不幸福的婚姻高陽公主早已按耐不住那顆盪漾的春心。

高陽公主名為燒香,實則給辨機暗秋天的菠菜。

就這樣高陽公主和和尚辨機眉來眼去造就了千古一和尚——騷和尚。

和尚辨機被腰斬,這就是不守清規騷和尚的歸宿。


大漠甘露2


《新唐書》裡有所謂高陽公主謀反的罪狀,其中說到她跟兩個和尚和一個道士私通。這種事即便是真的,在唐朝說實話真不是什麼新鮮事,之所以被拿出來說事,說白了還是長孫無忌想要藉此搞掉政治上的對手。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高陽公主唐太宗的女兒, 深受寵愛。她下嫁給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

高宗繼位, 高陽公主想讓房遺愛得到他哥哥房遺直的爵位,於是就說房遺直調戲 她。房遺直就反擊,說更高陽公主夫婦罪盈惡穩,會連累家人。

高宗讓長孫無忌審理這個案子。在長孫無忌手裡,家務事成了一樁謀逆案,最終導致高陽公主家破人亡。

房遺直要反擊,直接說自己的弟弟要謀反肯定不行,這會連累自己。所以他說的罪盈惡穩,應該指的是私生活問題。但到了長孫無忌哪裡,這個事情就可以被拿來利用了。

高陽公主和高宗是兄妹,關係其實不錯,高宗某種意義上是她的靠山。自己搞掉靠山邏輯上說不通。

高陽公主的老公房遺愛的罪名是跟薛萬徹有這樣的對話,說要是國家動盪的話,要奉李元景為主。

薛萬徹不承認說過這樣的話,最後還是房遺愛出來做人證。李元景的女兒是房遺愛的弟媳婦,他也不認罪。最後他的罪狀是說做了一個手握日月的夢。由此可以看出,證據本身是被羅織出來的。

那長孫無忌為什麼要將盡腦汁找出這些所謂的證據?簡單說就是要藉此搞事情,整人。矛頭之一是吳王李恪。

唐太宗曾想讓李恪取代李治當太子。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舅,李治能保住太子之位,長孫無忌出了大力。所以李恪跟長孫無忌的矛盾不可調和,長孫無忌抓住任何機會要除掉他。

還有長沙王李道宗,也跟長孫無忌不合。這些人都被裹挾進了這樁謀反案。最後核心人物高陽公主等人死於非命,其他人也都不得善終。從這個結果來看,更多像一場陰謀。而在這場陰謀中,高陽公主作為核心的人物,她的那些“喜歡和尚”的行徑,即便能被坐實,也更多是更大陰謀的導火索,動機跟當時的社會風尚有關係,拿出來被大說特說,得更像輿論造勢的伎倆。


了不迪


高陽公主喜歡的是辯機,而辯機恰巧是個和尚。

高陽公主性情開朗,陽光活潑,深受唐太宗喜愛,並將其許配了給房玄齡之子房遺愛。房玄齡乃是貞觀重臣,太宗將高陽嫁進房家,足見其對這個女兒的疼愛。

可是婚後生活卻不盡如人意,房遺愛與才名在外的房玄齡不同,他不學無術、空有一身蠻力,高陽對這個夫婿很不滿意,迫於房家勢力與皇家顏面只能把心酸嚥進肚子裡。

平靜的日子沒有過太久,有一天高陽公主在領地狩獵遇見了那個改變她一生的男人,這個男人就是辯機和尚。陽光下溫文爾雅的辯機擾亂了高陽的心扉,颯爽英姿的高陽也驚豔了辯機的時光,只一眼他們便再也忘不掉對方了,這就是他們的初戀,那一年高陽16歲,辯機21歲。

歷史上有很多后妃淫亂,與和尚私通,不過那些和尚都是貴人們的性奴罷了,人品卑劣,出身低賤。可是辯機不同,他是玄奘的接班人,是名負長安的高僧,撰寫了《大唐西域記》,翻譯了諸多經文,在遇見高陽之前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愛上一個女人,更別提是有夫之婦的大唐公主了。也許正是辯機的大德高僧形象,讓少年的高陽一見傾心,奮不顧身去追求,不惜墜入阿鼻地獄。

自此他們開始了頻繁的約會,而高陽的丈夫房遺愛不但不阻攔,反而會替公主把風,不知道這位駙馬爺是怎樣看待自己頭上的綠帽子的。公主也夠意思,把自己的兩名漂亮侍女送給房遺愛,以後就各玩各的,夫妻倆也是其樂融融。

這樣的生活過了八九年,辯機被選去譯經,很久未見高陽,但一直隨身帶著高陽送的玉佩。後一時不小心玉佩被盜,更倒黴的是偷玉佩的小偷被官府抓到了,官府發現玉佩乃是宮中之物逼問小偷玉佩來源,於是辯機與高陽的事情就被揭發出來了。

唐太宗大怒,下令將辯機腰斬,知情不報的奴婢斬首。辯機死後,高陽深受打擊,整日閉門不出,捶胸頓足,如同瘋了一般。支撐她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向自己父親報仇。

疼愛她的父親去世時,她沒有一絲難過,她是真心愛辯機,所以痛恨殺了辯機的父親。太宗死後,她甚至想奪走李家的江山來祭奠辯機,結果不但沒成功還因此喪命。

在辯機死後,高陽又找了三個和尚當男寵,大概只是想從他們身上找到辯機的影子罷。只是世上只有一個辯機,再多的和尚也不是辯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