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比這位作者更會寫女人了

由保羅·範霍文執導的《她》,主打懸疑情色的招牌。

主演伊莎貝爾·於佩爾憑藉此片斬獲第74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並提名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魅力不容小覷。

沒有人比這位作者更會寫女人了

電影《她》劇照

影片改編自法國作家菲利普·迪昂的小說《哦……》。於佩爾飾演的米歇爾是一家電子遊戲公司女老闆,強勢獨立,看似無堅不摧。一天,獨自在家的她遭到了蒙面男子的毆打和強暴,依靠自己力量得到真相的米歇爾,逐漸掌控一切,開始走向反抗之路。

雖然導演範霍文對原著做了不少改動,但飽滿的女性形象,依舊以“強弱”兩面,詮釋了“女強人”曝光於外的堅強和無法示人的脆弱,圍繞著“她”,荒誕戲謔的戲碼,有了強而有力的解讀。

劇本鮮明的風格,少不了原著作者一如既往的寫作基調——畢竟,在很多讀者心中,沒有人比菲利普·迪昂更“會寫女人”了。

沒有人比這位作者更會寫女人了

菲利普·迪昂

甚至範霍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他從出品人手中接到《她》的原著小說時,便立刻認出了它的作者。他認為,這更像是一個由角色驅動主導的影片,電影裡的人遠比其行為更為重要。與菲利普·迪昂的合作,或許再合適不過。

對於很多中國讀者而言,瞭解菲利普·迪昂,多源自他的小說《三十七度二》。1986年,由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大獲成功,成為了電影史上最知名的情色電影之一,影片的中文譯名——《巴黎野玫瑰》,至今如雷貫耳。

沒有人比這位作者更會寫女人了

電影《巴黎野玫瑰》海報

雖然電影的火爆使得小說《三十七度二》成為紅極一時的暢銷書。但菲利普·迪昂本人,卻並不滿意這次影視化的改編。2013年,他受邀來到上海,幾乎在每一場活動中,他都公開批判和否認了這部影片。“電影和小說完全不同”,迪昂認為,在原著小說裡他借用了東方的“陰陽”思想,來表現人性中任何一面過於極端後造成的可怕後果,而在電影中,這個故事被簡單化為一個愛情悲劇。

“他更願意把自己定位於一位對語言有追求的作家,而不是講故事的人。”

生於1949年的菲利普·迪昂,在1970年代末開始接觸寫作。能成為一名“作家”,在他眼中卻是奇蹟般的偶然。

1981年,當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50比1》問世的時候,他還在一條偏僻的高速公路的收費亭裡擔任夜班值班員。“我通過郵局給巴黎的一家出版社寄了短篇小說集的書稿,出版社馬上就聯繫了我,讓我去巴黎,要馬上出版我的書。我的回答是,‘我不願去巴黎,不願需要跟你握手才能出版我的書。’”

這種不羈的性格,讓他在未與出版社見面的前提下,出版了三本小說,在打通巴黎文學圈的同時,也引來了質疑和批評。一些批評家對他的法語純潔性提出質疑,並且批評他對虛擬未完成時態隨便濫用,以及他從來不在小說中使用分號,甚至因為他的書中出現太多的“冰箱”,而大加指責。

沒有人比這位作者更會寫女人了

電影《她》拍攝現場

然而,這種聲音並沒有影響讀者對他作品的熱愛。

許多人沉浸在他的文字中,聆聽著來自熟悉世界中,那些真實又尖銳的聲音。

直至1985年,長篇處女作《三十七度二》出版,將他徹底推向寫作生涯的巔峰。1993年,他的作品被享有極高聲譽的伽利瑪出版社看中,合作關係一直延續至今。有趣的是,迪昂在16歲時曾在伽利瑪出版社打過工。命運使然。

如今,貼在菲利普·迪昂身上的標籤有很多:特立獨行、“垮掉一代”的法國代言人、偶像型作家。他本人並不介意。

他認為,自己更多擔當了“垮掉的一代”繼承者的身份。“作家一直談論東方哲學思想,比如艾倫·金斯堡,他們還使用致幻劑,整個人非常迷狂。他們把這些東西帶給了年輕人,讓我們認識到物質生活並不是最重要的,要追求美式生活方式相反的一面。他們這些‘垮掉的一代’作家也成為我們這代作家的精神領袖,是他們讓我們瞭解東方哲學和生活藝術。”

沒有人比這位作者更會寫女人了

電影《她》劇照

而談及寫作風格,他也曾明確表示,語言的魅力遠超於作品的故事性。“我是一個對語言感興趣的作家,甚至可以說我對故事不感興趣。

“我在寫作的時候,不是因為有一個靈感再去寫,我就是寫一個句子,再寫一個句子,然後覺得放在一起很好,就繼續寫”

“比如《三十七度二》裡沒有什麼故事,就是一個愛情。”

步入寫作生涯的第30年,他依舊筆耕不輟,保持著自己的寫作頻率。菲利普·迪昂的名字以低調的方式,頻頻閃耀在銀幕上,換以鏡頭語言,活躍在性格鮮活的人物身上。

獨特,是迪昂處世的盔甲,也成為他建構人物語言的武器。誠如《三十七度二》中所描寫:“我們這代人身上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一種對孤獨和虛無的最深刻的體驗。幸運的是,生活依然是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