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胎」?——窯變

在五彩繽紛的顏色釉中,窯變釉瓷器因其色彩斑斕,釉面光滑瑩潤而深得藏界的垂青。

窯變釉,顧名思義,是器物在燒成過程中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它本出於偶然,由於形態特別,人們又不知其原理,故稱為“窯變”。

“怪胎”?——窯變

備受喜愛的窯變釉

窯變釉以獨特的自然窯變藝術效果在瓷林獨樹一幟、卓爾不群。拍賣場上從來不乏窯變釉的身影,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一直保持比較平穩的價格走勢,也深受藏家的青睞。

2009年,當國內藏家對清宮彩瓷趨之若鶩時,一件北宋鈞窯窯變釉大花盆以5800萬元的成交價在北京中嘉拍賣會上傲視全場,這件瓷器也是目前窯變釉瓷器拍賣排行榜中的第一位。

“怪胎”?——窯變

不祥的“怪胎”

明代時,人們無法預測窯變的發生,因此窯變曾被認為是不祥的“怪胎”,尤其是官窯出現窯變,往往被砸碎。

“怪胎”?——窯變

此後,隨著窯變的時常出現,人們開始發現其獨特的形態美,或如夕陽晚霞,或似秋雲春花,更有大海怒濤,萬馬奔騰,因而窯變釉被作為一種

藝術瓷釉為人們欣賞,明代宣德時期景德鎮仿製過鈞釉盤,釉呈玫瑰紫釉偏點藍。

窯變的缺陷美也逐漸得到人們的喜愛,窯火給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後反而讓人回味無窮,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記”之類的美稱。

“怪胎”?——窯變

清代花釉

到了

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時期,窯變已被視為一種祥瑞。據《南窯筆記》記載,清代生產窯變釉,入火使釉流淌,顏色變化任其自然,並非有意預定為某一種色澤,但基本已掌握了窯變釉的規律。

“怪胎”?——窯變

雍正

由於雍正皇帝對鈞窯器情有獨鍾,《唐英瓷務年譜長編》

中記載,唐英於雍正七年三月,曾多次命令景德鎮御窯廠燒製仿鈞釉,督陶官唐英就曾派好友吳堯圃前往河南禹縣探查燒製鈞窯器的古方,終於成功研製鮮豔悅目的仿鈞窯變釉。雍正朝窯變釉多為精緻小品,釉色變化多端,一般以紅色為主,濃處如同雞血石,夾雜著月白、藍色、綠色、紫色的絲條和流動的斑片。後世各期的窯變釉漸漸失去了這種靈動,變成片狀的色塊,顯得呆滯。

“怪胎”?——窯變

乾隆

這一時期窯變釉主要是紅、藍、月白各色交織在一起,紅釉較為突出。釉面玻璃質感強,開小紋片,及小坑點現象。乾隆朝處於清代鼎盛時期,乾隆對於書畫詩詞及各類工藝美術品的癖好,均達到了狂熱的程度,而對瓷器的愛好尤甚,經常在瓷器上題款作詩。在這樣的背景下,乾隆時期瓷器的製作水平均達到了歷史的頂點。

“怪胎”?——窯變

嘉慶、道光

嘉慶一朝,景德鎮御窯廠已無專司其事的督陶官,瓷器品種和數量也遠遠不及乾隆盛世。從道光時起,瓷器器型漸由規整趨向笨拙,器型線條生硬,常常見稜見角,無圓潤秀美感。窯變釉在這一時期仍繼續燒製,釉面變化不大,流傳下來的御窯整器製作精美,胎釉精良,分外絢麗,品質不讓雍正、乾隆御窯分毫,但這一時期器型顯得笨拙。

“怪胎”?——窯變

光緒、宣統

清光緒、宣統二朝計37年,為清朝末世,這一時期窯變釉仍以紅釉為主,但與前朝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釉面上藍紫色彩斑,越變越少,而紅顏色的面積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幾乎看不到藍紫色斑了。到光緒、宣統時,還出現了另一種由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窯變紅釉,常在器物邊角處出現黑釉為特色,釉面玻璃質感強烈,並開細紋片。

“怪胎”?——窯變

今天,景德鎮祖傳窯傳承前人古法,

精心燒製出獨一無二的窯變花釉瓷器,

將窯變再次發揚光大!

“怪胎”?——窯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