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來自於哪裡?

護城河,用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的話來說,就是“企業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芒格和巴菲特在伯克希爾使用的比喻則是:公司本身等同於“城堡”,而城堡的價值是由“護城河”決定的。

護城河可能來自於哪裡呢?在查理芒格看來,以下是幾種潛在的來源:

1)供應方的規模經濟

在一些寡頭壟斷的市場裡,大型公司在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方面產生掌握了規模經濟,產品的單位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

案例:以沃爾瑪為例來解釋規模經濟的好處,通過對其分銷系統的投資,沃爾瑪擁有了龐大的供應方規模經濟。這些投資給沃爾瑪帶來了護城河,配合其高度的運營效率,幫助沃爾瑪增加了盈利能力。

2)需求方的規模經濟(網絡效應)

如果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它,產品或服務就會變得更有價值,這時候需求側的規模經濟(也稱為“網絡效應”)就會產生。與供應方規模經濟不同,網絡效應往往表現出兩個特點:非線性,可累積。所以,在投資時,如果需要在供給方規模效應和需求方規模效應中選擇,最好選後者。

案例:微信,你的微信朋友圈中,你最親密、最重要的人越多,你就越傾向於更頻繁地使用微信。

亞馬遜既有供應方也有需求方的規模經濟,而且兩者相互促進。例如,由於需求方的規模經濟,在亞馬遜上寫下評論的人越多,其對其他用戶的參考價值就越大。另一方面,亞馬遜在倉庫和供應鏈上的規模經濟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優勢。

3)品牌

芒格和巴菲特在購買喜詩糖果之前,一直不瞭解品牌的價值。他們在收購後才發現,這家公司可以定期提高價格,而客戶並不怎麼表示不滿。他們稱這種能力為“定價能力”。

4)監管

很多企業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因此可以輕鬆面對監管。但強監管卻會成為競爭對手進入的障礙,所以,相關的法規可能會保護一家公司,為其創造出護城河。

案例:穆迪在債券評級業務中就具備類似的“監管護城河”。為了發行債券,監管機構要求發行人從極少數債券評級機構那裡獲得評級,而評級機構本身具備極高的門檻,這意味著對於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和惠譽來說,他們都具備“監管護城河”。

再拿富國銀行來說,它在這方面的收益也很大,甚至已經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這同樣意味著,它從監管中獲益,擁有“監管護城河”。

5)專利和知識產權

被政府授予專利或其他類型知識產權的公司實際上擁有合法的壟斷權。

高通公司就是一個好例子,這家公司通過知識產權建立護城河,它擁有非常多的專利,並且設法將它們變成(或是融入)足夠重要的行業標準,再加上需求方面的經濟規模,高通公司創建了一個防禦性極強的護城河。

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護城河的持久性。

即使你現在有一個好生意,但這並不意味著會持續很長時間。

比如,假設你開了一家服裝店,開始還算成功,但這會吸引模仿者和競爭對手。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當然很高興,因為提供給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會越來越好。但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結果可能會非常不確定。

再比如報紙,這是一個曾經擁有驚人護城河的行業,現在這個護城河正在衰落。對於報紙來說,技術的變化使得他們幾乎失去了自己的護城河。

如何衡量公司護城河的深淺?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利潤大於資金成本,並且這個利潤水平在未來幾年內能夠保持合理的程度,那麼你的護城河就很強大。因此,護城河的持續時間是其深淺的一個判斷標準。

另外,定價能力也可以作為護城河深淺的評判標準。實際上,有的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價格來大幅提高回報——但他們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他們有很大的未開發的潛力,比如迪士尼,比如可口可樂,它們都有尚未開發的定價能力。

關於這一點其實巴菲特早就說過,如果你在提價之前必須舉行祈禱會,那你就沒有護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