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爲全市愛滋病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建設培訓

7月18日,受成都市疾控中心邀請,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張珂老師在成都市疾控中心一樓活動中心為全市艾滋病防治醫務工作人員做了一場關於《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員心理建設》的培訓,旨在通過心理學相關技術,為全市從事一線艾防工作的醫務工作人員提供減輕壓力和舒緩情緒的方法。

在心理講座的互動過程中,張老師分別從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員需要面對哪些工作的壓力及對應處理方法、艾滋病感染者心理歷程變化及醫務工作人員對應處理方法、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及醫務工作人員對應處理方法三個方面為在座的醫生進行了生動的講解。

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為全市艾滋病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建設培訓

艾滋病防治醫務工作者心理建設

張老師首先以圖式的方式闡明瞭艾滋病防治醫務工作人員因為工作內容繁雜,工作強度巨大,面對工作的性質特殊,社會認可度偏妥,以及其他因素影響(包括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大量反覆撥打衛生系統電話從而延誤影響醫務工作者正常開展既定工作),這引起了很多與會醫生的共鳴。有醫生表示因為長期從事基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工作繁冗,並不一定得到別人的理解,感覺到壓力巨大,有一定的職業倦怠感。

趁著大家進入狀態,張老師順帶拋出了一道趣味心理測試題,讓艾滋病防治醫務工作人員通過選擇書桌,沙發,床和電視櫃等幾個物體粗略測試他們當前的心理狀態,大部分艾滋病防治醫務工作者都選擇了沙發,而沙發恰恰代表了壓力大希望得到休息。通過展示心理模擬圖,用模擬圖展示了自我對壓力的評估。張老師表示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存在著壓力,壓力將會呈大致正弦規律的方式出現,通過及時正確的抒發將會使壓力得到釋放,從而心理保持健康。在講座現場,分別演示了冥想,腹式呼吸法,鼻式呼吸法等運用調息呼吸頻率及自由聯想的方式進行轉移注意力和釋放壓力。

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為全市艾滋病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建設培訓

積極互動 郭老師笑得最燦爛

第二部分, 張珂老師著重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員工作中主要服務對象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心理歷程變化及對應處理方法,分別講解了艾滋病感染者的否認期,怨恨期,妥協期,抑鬱期和昇華期,在每個週期感染者所對應的特點和主要心理活動方式。在號召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員關心關注艾滋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時,也建議關注感染者親屬的心理健康。

第三部分,張珂老師著重向艾滋病防治醫務工作者講解了讓大家頭痛的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形成原因和分類,以及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應該如何進行交流溝通。張老師重點講了“艾滋病感染風險評估及臨床心理干預評估”。在以艾滋病科學防治為基礎的條件下,將恐艾干預技術科學的以艾滋病感染風險評估和艾滋病恐懼症臨床心理評估的流程圖給各位在座老師進行了詳細的解釋。特別是針對於艾滋病恐懼症臨床心理評估,首次提出了刺激源,恐懼時間,恐懼程度三維理論,並且在刺激源,恐懼時間,恐懼程度下又提出了三個小分類,結合輔助評估因素的四個小分類,共計13個功能板塊來進行恐艾症的綜合性心理評估。所有相關數據和框架結構來展現的艾滋病恐懼症干預流程讓在座艾滋病防治醫務工作人員真實的瞭解到了原來對於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這麼一個小群體,還有如此多的考究和學問。

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為全市艾滋病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建設培訓

艾滋病恐懼症形成三要素

據悉,本次培訓共有數百名來自成都各區市縣的艾滋病防治醫務工作人員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