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老年人都七老八十了還要找老伴了?

包蕊傑


老人都七老八十了還要找老伴,估計主要原因是: 寂寞。老人年紀大了以後,長相行動言語思維都改變很大。我認知良好且有自我犧牲精神又願意改變自己的老人,會不斷的調整自己,這種老人就是別人眼中的好老人,能得到周圍人們的尊敬愛戴喜歡。



這樣的老人鳳毛麟角。大多數的老人,順其自然,能適應自己變老就不錯了。而有的老人,我行我素,不顧周圍人包括自己子女的疾苦,經常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添堵。這也許就是有的老人不受待見的原因。而現在,多數人都為了生活忙碌奔波,沒精力主動關心照顧與自己無關的老人。

前兩年有段時間,網上更有“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的話題。種種有關老人的話題,所以目前在一般情況下,社會中的老人不會得到更多的優待,不遭嫌棄就不錯了。有的獨居老人,整日整月甚至整年沒有溝通交流機會。

一次我因趕火車,晚七點半以後到一快餐廳吃飯。我對面一位六七十歲老人(女),扭頭與旁邊一對四十歲左右正在吃飯的夫妻講話,那對夫妻偶爾搭一句。一直到我吃完飯,她就沒停過。我開始挺反感,聲音大,真噪音。

後來我聽明白了: 她與那對夫妻根本不認識。那對夫妻有修養才會偶爾搭她一句。她教那對夫妻吃什麼有營養,什麼菜怎麼燒。更指著盤子裡的菜,指著他們倆“你吃這,你吃那”。從神情看,她腦子沒毛病。
這位年紀不大的老人,若是因為孤獨使然,還是值得小同情的!你看獨居的老人,想吵架都找不到人吶!七八十歲的老人找老伴,肯定比年輕人找真愛要難的多。既然如此,那就理解支持吧😄!


相距一粒米——緣


無法準確地猜出題主的意思到底是疑問,還是不屑,甚至是嘲笑,但不理解是肯定的。

都七老八十了,為什麼還要找老伴?

問這個問題的人肯定不是老年人。在年輕人看來,老年人吃穿不愁,經濟寬裕,兒女孝順,就應該知足了。但是他們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少年夫妻老來伴”,喪偶老人的情感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是失落,是不安全感,是一種煎熬。這種感受只有站在老年人的立場上才能懂得。老年人的再婚問題也只有站在老年人的立場上才能真正理解。

老年人的婚姻問題,現在社會上比較熱。央視原來有個夕陽紅的節目,有《再婚》這個專題,分五集播出,探討老年人再婚問題。另外還有一些電視劇,如《激情永遠燃燒》、《再婚進行時》等也都是以老年人再婚為題材的。

有人總結了老年人再婚的幾大好處。

一是可以幫助老人更好的從悲痛中走出來,重拾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有些老人面對曾經朝夕相處的老伴的突然離世,會一下子變得失去依靠,若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因為情緒問題而影響身體狀況,當出現一個新的老伴,新的朋友後,兩個人可以互相安慰,更好的敞開心扉。

二是可以減輕子女的精神負擔,多數老人的子女大都已經結婚生子,他們往往會將重心放置在自己的小家庭上,忙於照顧孩子,忙於家庭瑣事,很大程度上會疏忽對老人的照顧,甚至會讓老人獨居等,會對老人的身體心理產生影響,若老人再婚就可以減輕兒女的精神壓力。

三是可以幫助老人找到一個陪伴的對象,很多時候,子女與父母都是分開住的,老人獨居不僅會感覺到孤獨,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隱患出現,若老人再婚,白天兩個人可以一起鍛鍊買菜逛街,晚上可以互相體貼,互相慰藉,避免出現意外。

四是可以讓老人找到一個傾訴的對象,現在社會,由於受教育程度,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子女與父母之間往往會有比較大的代溝,兒兒女說的老人聽不懂,老人說的兒女不愛聽,會讓老人內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會失落沮喪,當老人再婚後,兩個同齡人可以一起進行交談,一起分擔心中的快與不快,有利於老人的心理健康。

五是有利於下一代的撫育,現在社會,許多家庭都是子女外出打工,將孩子交給父母帶,但隨著老人年紀的增大,行動力變遲緩,聽力等的退化,很容易在撫育孩子中出現問題,若老人再婚,兩個人可以一起互相照顧,一起分擔撫養孩子的任務,不僅可以豐富老人的精神世界,還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六是有利於減輕國家的負擔,因為我國仍舊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力的不發達,地區發展的不平衡,科學技術水平與人民素質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的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國家還不足以承擔孤寡老人的生活問題,若老人再婚,不僅可以找到一個好歸宿,還可以減輕養老院等部門的負擔。

所以老年人再婚的有是有好處的。

從另一個方面看,老年人再婚也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婚姻法》第三十條特別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老年人的婚姻關係變化而消除。”老年的婚姻受法律保護。

其實,不管多少理由,作為子女,應該懂得,老年人是否再婚應該由老年人自己決定。老年人既然自己認為需要,兒女就應該理解和支持,不可過度反對,若你希望你的父親或者母親得到幸福,得到快樂,就請你大方的祝福他們,畢竟他們年紀越來越大了,孝順孝順沒有順哪兒有孝,遇事多順從一下他們的意願才是正道。

當然,老年人再婚比較現實,也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法律問題,財產繼承問題,與子女的溝通問題,感情問題等,需要周到考慮,謹慎處理好。


卯酉鄉音


為什麼七八十歲還想找個老伴?我想,這樣的事情離不開孤獨兩個字。有些人獨自就能繼續生活下去,有些人卻抵不住孤獨感。抵不住孤獨的人,可能會經歷下面的階段:

老伴比自己先去世,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悲傷。儘管還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和安慰。但在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

早上醒來,突然發現身邊空無一人。整間房子異常地安靜,就像是時間停滯了一般。突然,聽到了人的走動聲,原來是鄰居趕著上班。這時候我才明白到,時間並沒有停滯,而我的生活卻停滯了。

我不禁思考:兒女?不可能一直陪著你,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朋友?連親生的兒女都不可能陪著你,朋友能做的並不多;這時候的孤獨感,很難承受。這種孤獨感,是精神上的孤獨。而在各種孤獨之間,人最怕的,就是精神上的孤獨。

沉寂了一段時間。“再找一個老伴?”心中突然萌生這樣的想法,“但是...兒女會答應嗎?畢竟...好像不太好。”況且,我擔心別人的看法,也擔心財產問題。

然而兒女不可能時時刻刻在身邊,“我萬一死在家裡,會有人知道嗎?”

之後,我決定了,我想要再找一個老伴。社會在不斷進步,老齡化也比較嚴重。以後夕陽戀會越來越多。我認為,老人和年輕人一樣,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

關於財產的問題,做個婚前公證就能解決,抑或是,不領證。

關於夕陽戀要處理的問題

1. 傳統觀念的阻礙。傳統觀念肯定講究從一而終,這一點肯定深入很多老年人的心。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年人是否也應該轉變老舊的思想,學著接受新事物呢?

2. 兒女是否同意。不少兒女會反對老年人再婚。一方面,認為老年人這樣做是對不起去世的父親/母親;另一方面,怕老年人的財產被騙走,影響自己的利益。這時候,老年人和兒女之間的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

3. 財產問題。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認為,財產的問題阻礙了夕陽戀的進行,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顧慮。這時候可以選擇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不領結婚證;二是做婚前的財產公證,一旦婚後發生了財產的糾紛,就有了法律作依據;

關注“頤福來養老”悟空號,或者微信關注公眾號(頤福來養老),獲取最專業的養老知識!


頤福來養老



無人陪你立黃昏,無人問你粥可溫。”這句話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孤獨,再準確不過了。


何況對於喪偶的老年人,那種孤單和寂寞,是任何事情都排遣不了的。老伴的作用,也是任何一個人也沒有辦法替代的。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如果兩個人身體都健健康康,相伴到老,那真是老天恩典,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如果一方去世,健在的老人,面對空蕩蕩的房間,似乎這裡還留著老伴的氣息,還有老伴的音容笑貌,可是回到現實,卻是一場幻覺。那種舊夢醒來的悽婉,無法排遣,讓人動容。



老來無伴,沒人陪伴的日子,少了許多的人間溫情與煙火氣息。生活上沒有人互相幫襯,互相照顧,精神上缺少溝通交流。這樣更不利於老人的身體健康。


有人說,沒有老伴,不是還有孩子們嗎?


可是,殘酷的現實是:孩子們有了他們的小家,人到中年,正是家庭、事業上的支柱。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住在一起,更不可能長期的陪伴。


網上最近不是有個老人,3個兒子都不在身邊,他穿著3萬塊錢的衣服死在家裡,好幾天才被鄰居發現嗎?


還有那個“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的老人。她覺得她當晚去世,第二天早上就會被人發現,卻沒想到,屍體腐爛有了難聞的氣味,才被鄰居發現。她的死訊也是鄰居告訴她的兒女的。


所以,有的老人七老八十了,找老伴根本不是什麼性生活的需要,更不是“老不正經”。


他們只是需要陪伴,需要進屋有人說說話,病了有人打個電話給120,或者給兒女。老伴,給他們最後的晚年生活多了一層保障。



這既是生活上的互相關照,也是精神上的互相慰藉。老年人找老伴,並不丟人。


有些兒女怕老人再婚後,會有什麼財產糾紛,如果有擔心,可以讓他們做一個婚前財產公正,妥善解決。不要讓老人遺憾離世。


做為兒女,理解老人的同時,也要做到有時間的話多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多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讓他們頤養天年,人生不留遺憾。


作為兒女,適當滿足老人生活精神所需,就是最大的孝。


有書課堂


感覺問這個問題真的很幼稚?

七八十歲了,為什麼不能找老伴?

芊芊不僅要問一句,那些找了老伴的老人子女些,你們有多少時間陪自己的父母?

以我自己來舉例吧!

我的母親去世得早,那時候我父親才40多歲,而我才十多歲。母親去世之後,父親一直都沒有再找,因為他怕找的後媽會對我不好,家庭不和諧,還有就是再組家庭,面臨很多的問題,合適的也不好找。

因為各種原因,直到我成家立業了,父親年滿60,一直都是一個人。

因為在外忙事業,我在家陪父親的日子屈指可數,也沒有對父親的個人問題上心。而父親本人也對找老伴也沒多大興趣。用他的話來說,單身20多年了,習慣了!

而之後發生的事情,讓我對父親的個人問題重視起來!

我們村也有一個喪偶的老人,跟我們家情況差不多。在一個夏天,老人突然在家過世,直到臭了才被鄰居發現。老人的子女回來哭天喊地的,人都沒了,哭有什麼用。看見別人家發生的事,我突然很擔心自己的父親了,萬一哪天有意外,連個報信的人都沒有!

我想把父親接走,老人又不願意挪窩。我們不可能一直待在家裡,於是我萌生了給父親找老伴的想法!

剛開始父親也不是很願意,他說這麼大歲數了,還結什麼婚?我給他做工作,說你年齡大了,我們又不在身邊,給你找個說話的人。

老人晚年最怕什麼?不就是孤獨嗎?這話說到父親的心窩裡了,他不再言語,默認了!

替父親找老伴的過程我就不再多說,是長篇故事。總之現在父親有了老伴,兩個人在農村過得很好。

也許現在的你不能理解為什麼七老八十還要找老伴,但是等到你老了,子女不在身邊,你就會明白,孤獨是多麼可怕,陪伴自己最久的,也只有老伴!


聽芊芊說事


老伴老伴,老來更需要有個伴兒。特別是孤身老人,雖然兒女也都挺孝順。不缺吃,不缺穿。但對於老人來說,這一切不足以讓他們感到滿足和快樂。因為他們更需要一個有說笑,相扶相攙,有共同語言的人。雖然他們的年紀都不小了,但他們都渴望著找一個,知心貼已的伴侶,解決自己的孤單。



雖說有的兒女,並不同意老人找老伴。平時照顧得也還周到。吃穿用也不用老人發愁。可一旦兒女們忙起來,就很難有時間來陪伴和照顧他們了。這樣老人們就有了一種淒涼感,和對於兒女們的埋怨。便有了一種想找老伴兒的想法。可又怕兒女們不同意。當然,兒女們也有他們的想法。也不是不同意老人找老伴。而是怕別人認為,沒有照顧好老人,老人生氣了,想自己找個老伴兒分出去過。

總的說。老人找個老伴,如果身體還硬朗。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可減輕兒女們的負擔,也讓老人有了個依靠。讓他們的生活起居,有一個更穩定的,快樂的生活空間。

找個老伴,生活相互有個照應。有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兩個人就可以處理。閒時嘮嘮嗑,遛遛彎兒。可以愉悅老人的心情,能減少兒女們的負擔。可以讓兒女們有更多的精力,幹好他們的工作。

從生理和心理上,找個老伴兒。能提高老人們生活質量。使老人們的心情更快樂。相互有了依靠的同時,白天遛彎兒,晚上嘮嗑兒。最主要的是,他們都屬於同齡人,也更容易溝通。也有共同的語言。雖說兒女們照顧的也周到,但他們想的跟老人想的,還是有不小的區別。更是有代溝的差距。

所以說,正常的情況下。老人如果有有想找老伴的意願,做兒女的儘量不要反對。給老人點空間,給他們點自由。讓他們的晚年更幸福快樂!


這片白樺林


這很正常,老人不管多大年令,還是找個老伴好,兒女在孝順都替代不了夫妻之間的陪伴。現在的人不缺吃,不缺穿缺的就是精神上的交流。人不能缺愛,據說人為什麼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愛。我是做物業的,經常有老人來我辦公室聊天,老人們經常感嘆,下來聊聊天心情就好多了,他們說在家等死,不如出來走著等死。\\其實他們都是老紅軍,有的是錢,有啥用呀還是孤獨。說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多麼重要。所\\以在儘可能的情況下老人還是找個老伴好,彼此精神上有個寄託,相依相扶度過餘生。老人高興,兒女們也少操心。舉個例子,我父母65了,母親走後,我們兄弟二個真的是好吃好喝供著,沒用父親一不順心就\\發脾氣,結果我們給父親找了個老伴,小了父親10歲。結果經常我們回家看到父親在做飯,心情好的不得了。老父親說做著飯都是高興的,因為精神有了寄託,有你阿姨陪著,我要好好活。這是父親的原話。說真的看見老父親高興,我也高興,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父親的孝最重要的還是順吧,只要老父親開心就好。支持我觀點,有同感的記得給我點贊加關注。


江湖上人1980


七老八十了為什麼就不能找老伴,年紀大了找老伴很丟人嗎?每個人都有選擇自活法的權力,誰規定年紀大了就不能再找個老伴,老了就連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老人家辛辛苦苦把孩子都拉扯長大了,丈夫或妻子過世了,到了老年時期才是最孤單的。孩子忙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家庭要管,對於老人也就是物質上的幫助,甚至有很多老人還是獨居的,平日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感覺自己是被這世界拋棄的,他們的內心一定是很孤獨的。找個老伴,相互扶持,有人一起說說話,去哪裡都有個人陪伴 ,這樣不會讓老人家覺得自己的孤獨的,老人找老伴,找的是心理的慰藉。


我的外婆,已經獨居生活了十幾年,外公去世早,外婆也就一個人過了十多年。舅舅有舅舅的家庭,外婆不願意很兒子一起住,就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說話,一個人睡覺……每次去看她,她都說自己快連話都不會說了,沒有人來看她,想找個人說話都沒有。每天只要一天黑,她就睡覺了,她說到了晚上一個人坐著很難受,覺得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這樣的老人,生活上什麼都不缺,他們缺的是心理的慰藉,缺的是親人的陪伴,如果能有那麼一個合適的老伴來陪她,那對家人來說肯定是好的,當然,前提是找的老伴沒有其他不單純的個人目地。


在中國,獨居的老人,尤其是獨居的老婆婆很多,她們可能也想過再找個人陪自己過最後的時光,只是礙於面子或者老舊道德禮教的束縛,覺得老了還找老伴會對不起自己死去的老伴,對不起孩子。覺得年紀大了找老伴會讓人笑話,讓人覺得自己老不正經,難道老年人就沒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嗎?當然不是,老年人的心理會更加脆弱,當自己沒有勞動能力,退休下來了,沒有工作了心裡想的事情反而會越多,沒有了老伴的陪伴,她一個人要獨自去面對每天長長的時間,沒人說話,沒人陪伴。


很多子女不願意自己家老人找老伴,無非就是怕贍養一個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以後還可能會牽涉到遺產紛爭,所以老人找老伴會變得很困難,追求幸福的路也會變得困難重重。看過很多老人找的老伴,生活的也很幸福,有了老伴,整個人都精神面貌都不一樣啊,老人找老伴合理合法,只要老人自己願意還是可以的。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墨采薇



謝謝邀。你提出的有些老年人都七老八十了還要找老伴呢,我回答如下。

俗話說的好:老伴老伴,到老做伴,吹燈說話兒。

也有不少事實證明,老人中間少了一口,另外那一口子一般不會超過三年。

所以,再找一個老伴的作用就很明顯了,就是白天能互相挽扶,互相照顧,晚上能說個話兒,對打發漫長而又寂寞的夜晚,保持身心愉悅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健康也是受益不小。

如果走了一半剩下一半,他也不再續個老伴的話,跟著孩子住的雖然白天也沒人陪伴,晚上也沒人說話,但其碼一天三頓飯還能吃個現成,還能湊個熱鬧,不至於寂寞到不行。如果老人單住,隻身一人在家,早上無人驚夢,晚上沒人說話,做一頓飯吃一天,能湊合時準湊合。白天,拄著柺棍路邊看人,晚上冷鍋冷飯的湊合一頓。冷寂了精神,虧待了身體,時間長了,必落下疾病,所以為命也不會太遠。

所以老人落單後,子女們如果不能天天陪伴,就應積極主動給老人找一伴侶,度過他們的風燭殘年。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為什麼有些老人都七老八十了,還要找老伴? 如果我沒有說錯,問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是個年輕人。你的家裡沒有獨居老人,對到了這個年齡,還找老伴兒的老年人,內心深處是不接受的。



在這裡,我要說說自己的看法。我對老年人再婚,特別理解,也支持。為啥這麼說呢?因為我的母親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得心梗去世了。當時我的父親70歲,他和老伴兒從來就沒有分開過,是大家公認的恩愛夫妻。在母親突然去世,可以說還沒有出殯的時候,就有長輩跟我們幾個子女說:“少年夫妻老來伴,現在你媽不在了,得考慮讓你爸再找個老伴兒。”

當時,我們都很開明,三個子女都同意。父親當時還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不讓我們提這件事。

開始那幾個月,親朋好友,老鄰舊居總是陪著他。等到給我母親燒完百天,大家都各自忙各自的了,他開始陷入孤獨中。他看到我母親用過的東西,看到母親的照片,都會哭半天。整個人都顯得抑鬱了。



這時候,有人張羅給他介紹後老伴兒,也有人自己找上門來。經過一段時間,他的“活心”了。經過認真思考和衡量,跟現在這個老伴兒走到了一起。 這個老伴兒身體健康,為人熱情,又跟父親早就認識,很快父親心情就好多了。

在這裡,我說句實話,老年人再婚首要需要解決的是“財產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能夠解決好了,子女對父母再婚,大多數是支持的。一提到財產問題,就比較敏感,也比較棘手了。



我父親是離退休教師,每月有5000元工資。家中也有房產、地產。而別人給他介紹的阿姨是個農民,沒有勞保,也沒有其他財產來源。這就讓我們心裡上不能接受,因為父親年齡大了,不僅需要找一個能夠照顧他的人,還不能讓他太操心了。我們曾經多方面跟父親分析過,父親最終還是要跟這個阿姨過。 何為孝順?要“順”寫著老人的心意,才能體現孝。

看著父親身體硬朗,心情鬱悶的父親,想到他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整天唉聲嘆氣的樣子,我們都順從了他的心意。 兩位老人經過幾年的生活,如今都很健康快樂。雙方子女相處得也比較融洽。

我總結了老年人再婚的幾大好處。



1、老人有人照顧,我們不那麼擔心他的日常生活,可以安心在外工作。

2、老人一方有個頭疼腦熱,小病小患的,可以相互照顧。如果有什麼大病,也可以及時有人發現,打電話通知子女,解決了雙方子女的後顧自憂。

3、老人年齡相仿,有許多相同的經歷,可以相互傾訴。兩個人相依相伴,讓自己內心不再孤單就好。

希望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如果寡居老人想要找個老伴兒,不論年齡多大,兒女要支持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