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抖音與拼多多的一個邏輯,投資多賺一個0

看懂抖音與拼多多的一個邏輯,投資多賺一個0

01

無論是投資者論壇還是貼吧,甚至是劉強東等大佬,以下言論常見:

  1. 抖音這種短視頻,玩過一段時間就沒什麼吸引力,玩得更少甚至卸載。
  2. 拼多多這種電商,用過幾次就不想再用。

然而實際數據是,抖音、拼多多的用戶粘性一直在飛速提升。

拼多多的日活月活比高達47%,高過淘寶;時長方面淘寶稍勝一籌。

抖音的日活月活比高達61%,超過QQ,全網第二(稍微大點的app,小的不太清楚),僅次於微信,單用戶單日時長也有1小時左右。

能想明白這裡面的邏輯,如果去創業或投資,值好多個零。

段永平當時如果有教給黃崢東西,或許就是這個邏輯。這套邏輯甚至把小米也殺下馬,孫彤宇懂、衛哲也懂,虧我聽了衛哲的課,今天才想明白。

這些都是絕頂聰明之人,你我懂的道理,他們多半是懂的,但他們懂卻還去做,這裡面的邏輯你我就未必懂。

這篇不談拼多多、抖音能起多大的成就,能不能威脅阿里或者騰訊,只是在想所見與實際的差異背後的原因。

02

看懂抖音與拼多多的一個邏輯,投資多賺一個0

以下內容說答案。

每一個產品都有其受眾人群,除滿足極少數需求的產品是全民通用並由於網絡效應很容易形成單一產品壟斷局面的,多數產品要麼是隻滿足部分的人需求,要麼是和其餘產品一起去分全民需求(網絡效應與規模效應不夠強)。

現在中國有11億左右臺活躍移動設備,8億左右網民(自然人,一個人可以有多臺設備,後文把11億臺設備當成用戶,讀者自己注意其中的差別),對於某一類產品來說,11億用戶可以歸為三類:

(1)高頻使用的核心用戶。

(2)偶爾用、可用你產品也可用其餘產品的外圍用戶。

(3)不屬於你產品的用戶。

問題在於,事先沒人知道這11億用戶,哪些是(1),(2),(3),

所以必須把這11億用戶全部拉來產品處過濾一遍,過濾掉(3),留下是(1)(2),特別是(1)。

這個過程越快越好,燒錢營銷、洗腦廣告甚至一些流氓手段都可以用(個人反感欺騙和流氓手段)。

一旦你的過濾完成,把(1)(2)找出來,因為用戶遷移成本遠大於拉新成本,競爭對手就沒機會了。完成後,競爭對手只有等下個大變革時,採用差異化手段才有機會。

(你只完成一部分,別人複製你的形式去你還沒有覆蓋到人群推廣,是有機會超過你甚至幹掉你的:美團外賣超餓了麼,OV超小米,此為原因之一;騰訊抄襲產品做死原產品,就是這個邏輯。)

03

看懂抖音與拼多多的一個邏輯,投資多賺一個0

回到我們的問題本身:

A、拼多多。

拼多多目前的產品形式,其核心用戶1億左右,外圍用戶2億左右。

三年時間裡,聽過它的少說也有七八億,試過它的也有五六億,目前篩選出來2億左右的用戶。

結果就是,被它過濾掉的用戶,認為它不好,沒前途;留下來的越來越多核心用戶,活躍度一直在提升。

B、抖音。

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也是如此,聽過的少說也有九、十億,試過的也有七、八億。

據國內移動端數據研究公司QuestMobile(QM)發佈的數據,抖音短視頻月活用戶目前剛突破5億——這是留下的。

2018年上半年,短視頻新增月活用戶不到1億,實際這段時間有了解和嘗試下載的用戶遠不止這麼多,因為數據上的新增用戶=實際新增用戶-流失用戶。

不妨想一想,你大約就是被目前被抖音和拼多多過濾掉的用戶。

04

看懂抖音與拼多多的一個邏輯,投資多賺一個0

抖音代表的短視頻與拼多多不同的是,短視頻的受眾人群更大。

長視頻在經歷15、16年的爆發後,17年曾進入一段低速增長期,18年又爆發,目前覆蓋率已經超過95%,基本上全民都有。

目前的短視頻形態大概只能滿足6-7億左右的用戶需求,這個暑假基本上就會把剩下的產品用戶過濾出來。

如果功能與內容沒有大突破,之後就會進入瓶頸期,低速增長甚至流失一部分(2)類用戶(偶爾用、可用你產品也可用其餘產品的外圍用戶)導致總活躍用戶稍有減少(去泡沫過程)。

當然短視頻最終的覆蓋率即使是比長視頻差,也只會差一點。長期看隨著老產品進化、新產品推出,短視頻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9-10億不是問題)。

15年“O2O”大爆發,16年用戶同比甚至衰減,但17年、18年用戶早已超過15年的泡沫高峰(從到店到外賣的產品進化);

16年直播大爆發,17年上半年用戶同比甚至衰減,但下半年遊戲直播大爆發,目前的用戶規模也早已超過16年的泡沫高峰(從秀場直播到遊戲直播的產品進化)。

騰訊今年上半年全力推微視,一輪下來,月活到四千萬級別,但日活是四百萬級別,目前的戰局下機會幾乎為零。

它最後的機會在於抓住短視頻產品的進化機會,由它來完成這件事,這個時候跟隨戰略是完全無效的,必須拿出產品創新能力(抖音超快手,就是抓住了第一次產品進化機遇)。

如果騰訊要抄襲你產品,你怎麼辦?抖音與釘釘的回答都是,我跑得足夠快就能贏。

所以,這些年來,能正面對抗騰訊的也只有阿里和字節跳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