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於快遞業安全發展,《快遞暫行條例》十大要點

聚焦於快遞業安全發展,《快遞暫行條例》十大要點

《快遞暫行條例》聚焦於快遞業安全發展的老問題和新挑戰,對於快遞運輸工具、快遞企業用地、末端網點等都有相關規範,對用戶的信息安全進行了專門的規定,對企業違規行為明確了嚴格的法律責任。條例從制度層面奠定了我國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一、國家鼓勵和引導快遞業綠色發展

條例建立了綠色生產消費的制度導向,明確鼓勵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複使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企業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充分發揮相關各方積極性,共促快件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這一規定為快遞業綠色發展指明瞭方向,鼓勵快遞企業在包裝材料的選擇,回收和再利用上探索最為環保的方式方法,從制度層面促進快遞業的綠色發展。

二、政府不得出臺違反公平競爭、可能造成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的政策措施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良好的快遞業營商環境,支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加強服務質量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為用戶提供迅速、準確、安全、方便的快遞服務。

《快遞暫行條例》按照“放管服”改革的方向,進行了制度上的突破和創新。減少了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條例明確禁止地方政府出臺違反公平競爭、可能造成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的政策措施,以保證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

聚焦於快遞業安全發展,《快遞暫行條例》十大要點

三、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公佈抽查事項目錄,明確抽查的依據、頻次、方式、內容和程序,隨機抽取被檢查企業,隨機選派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和查處結果應當及時向社會公佈。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強對快遞業務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提高快遞業管理水平,強化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條例基本建立了企業合法獲取、使用、保管信息,郵政管理部門依法引導、檢查和追責的用戶信息保護機制。

四、建立健全快遞業信用記錄、信息公開、信用評價制度,依法實施聯合懲戒措施,提高快遞業信用水平

條例注重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要求協會促進企業守法、誠信、安全經營,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引導企業不斷提高快遞服務質量和水平。

條例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規定加強快遞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快遞業信用記錄、信息公開、信用評價制度,依法實施聯合懲戒措施,提高快遞業信用水平。

五、建立健全快遞運輸保障機制,對快遞服務車輛加強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

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和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快遞運輸保障機制,依法保障快遞服務車輛通行和臨時停靠的權利,不得禁止快遞服務車輛依法通行。

郵政管理部門會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等部門,依法規範快遞服務車輛的管理和使用,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行駛時速、裝載質量等作出規定,並對快遞服務車輛加強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對其從業人員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培訓。

快遞從業人員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範安全、文明駕駛車輛。快遞從業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快遞從業人員所屬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依照民事侵權責任相關法律的規定承擔侵權責任。

聚焦於快遞業安全發展,《快遞暫行條例》十大要點

六、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條例規定,除信件和已簽訂安全協議用戶交寄的快件外,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並登記身份信息,但不得在快遞運單上記錄除姓名(名稱)、地址、聯繫電話以外的用戶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在不降低安全防範水平的前提下,減少了開展實名收寄的壓力和阻力。

這項規定既保障了用戶的交易隱私和個人信息安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快遞公司對客戶信息進行倒賣等違法行為。

七、快遞末端網點無需辦理營業執照

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開辦快遞末端網點,並應當自開辦之日起20日內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備案,快遞末端網點無需辦理營業執照。

條例明確了快遞末端網點的法律地位,規定進行屬地的事後備案,無需辦理營業執照,並支持和鼓勵在農村、偏遠地區發展快遞服務網絡,完善快遞末端網點佈局,減輕了企業佈局末端網絡的負擔。

聚焦於快遞業安全發展,《快遞暫行條例》十大要點

八、國家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從前收寄快遞經常會出現快件損失賠償難,快遞公司與客戶相互推責的情況,而如今引入快件損失賠償商業保險,條例鼓勵保險公司開發相關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讓用戶多一層賠付保障。

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自行或者委託第三方企業對快件進行安全檢查

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接受委託的第三方企業應當使用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安全檢查設備,並加強對安全檢查人員的背景審查和技術培訓,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接受委託的第三方企業對安全檢查人員進行背景審查,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要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

條例從多個層面保護用戶信息安全,條例禁止在快遞運單上記錄不必要的信息,減少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點,限定實名收寄的快件範圍,明確企業蒐集用戶信息的行為邊界,規定了信息洩露時的補救義務,為企業設定了法律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強化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條例基本建立了企業合法獲取、使用、保管信息,郵政管理部門依法引導、檢查和追責的用戶信息保護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