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的護理方法 護理誤區不能碰

骨科疾病病史時間特別的長,而且治療上面會出現很多的問題,畢竟受傷害的部位在肉裡面,沒有一定的時間是治療不好的。要想徹底使膝關節炎的病情得到恢復,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雖然臨床上治療膝關節炎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有很多種原因影響到疾病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也不要恢心,只要採取正確的膝關節炎的護理方法,可以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

膝關節炎的護理方法 護理誤區不能碰

膝關節炎的護理方法:

飲食護理

患者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等。以便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促使軟骨及關節潤滑液的生長,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症狀。儘量避免身體肥胖。

心理護理

避免患者由於病情或臨床出現的一些症狀產生過重的心理壓力。耐心向患者說明此病的病因、相關因素、病理過程、防治方法等等。避免由於此病病情纏綿,遷延時間長,造成患者焦慮、煩躁的心理。

日常護理

(1)及時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減少負重,注重防止對膝關節的進一步磨損,避免長時間頻繁上下樓、跑步、爬山等對膝關節磨損較大的運動,避免跌打扭傷。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至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為低座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康復鍛鍊護理

勸導患者在可忍受的情況下,儘可能活動膝關節,做蹲下起立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可做醫療體操、健美操,打太極拳等,經鍛鍊症狀減輕,以免發生關節僵硬,可更好地保持關節活動範圍,同時不可活動過於激烈;可根據主治醫生指導進行必要的康復鍛鍊,促使股四頭肌的功能鍛鍊,防止肌肉痙攣,保持關節活動度。

膝關節炎護理誤區

誤區1:膝關節炎越痛越要煉

由於該病是因關節軟骨的磨損破壞引起,若盲目以強力擠壓和摩擦性的所謂刻苦鍛鍊,會加重軟骨病變的磨損,甚至使之剝脫。正常人的膝關節表面有大約3-5毫米厚的白色透明軟骨,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軟骨會逐漸地磨損變薄,但是如果過度活動,會加速軟骨的磨損破壞。因此鍛鍊時應注意保護關節軟骨,應避免或限制做以下運動,如負重下蹲、急步上下樓梯、高強度對抗運動、攀爬、舉重、疾跑等強力磨損性運動。

誤區2:膝關節痛主要靠靜養

關節炎患者急性發作,適當地休息是必須的,但患者長期不敢活動,久而久之,將導致膝關節僵硬,膝關節周圍肌肉廢用性萎縮,進而出現膝關節不穩,容易發生或加重關節軟骨的損傷。所以,即使膝關節疼痛也應適當鍛鍊,正確的方法是散步、游泳等,練習抬腿鍛鍊股四頭肌,可以改善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廢用性萎縮;在不負重的情況下(如坐著),輕緩地活動膝關節,可以改善膝關節的活動能力,關鍵是鍛鍊要得法。

誤區3:膝關節痛是由骨刺引起的

骨刺不是膝關節疼痛的原因,骨刺是因為膝關節軟骨的邊緣因軟骨磨損後缺乏穩定性時,人體代償增生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一定程度的骨質增生可以增加關節接觸面,提高關節的穩定性,所以骨刺有其積極的一面,根本沒有必要盲目切除。其實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軟骨磨損後累及了軟骨下的硬骨神經所致。保護關節軟骨才是減輕疼痛的主要目的。

誤區4:單靠藥物就可治癒膝骨關節炎

由於膝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結構性改變所致,也和人體衰老退變有密切的關係,關節就好比一個機器軸承,長時間的運轉會出現磨損老化。在目前尚未發現能使軟骨再生的藥物時,還不能只是通過幾種藥物來使已退變的關節變成年輕時的關節,也就是說世上還沒有“返老還童”藥。藥物只是減輕症狀、減緩退變方式之一。

誤區5:膝關節疼痛單純補鈣就能治好

許多人以為關節疼痛就是缺鈣,所以吃鈣片就能治膝關節炎。其實健康的人每天從正常飲食中攝取的鈣量其實已經足夠,單純服用鈣片及維生素D對治療骨關節炎不但作用甚微,而且還有潛在隱患。長期、大量服用補鈣製劑,可能引起便秘、腎功能不良及結石等病症。

誤區6:膝關節有些疼痛是年齡加大的正常現象

膝關節骨關節炎因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又被稱為退變性關節炎或老年性關節炎。其實,在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形成中,除了年齡是主要因素外,還和關節損傷、體重、炎症破壞、遺傳等有關,並非是單純傳統認為的老化或退變。所以,老年人出現膝關節炎症狀並非正常現象,應當及時就醫。有膝關節炎問題可以諮詢熱心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