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醫院三墩院區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後……

俞茜茜

得知自己可以出重症監護病房(ICU)轉入普通病房,21歲的蕭強(化名)忍不住地咧嘴笑,因為嘴唇上皰疹結痂了,蕭強笑起來的樣子有點滑稽。這是蕭強第一次進ICU病房,這也是他這半個月來最開心的笑容。

7月3日,蕭強突然發起了高燒,體溫一度達到40多度。對一般的年輕人來說,發高燒算不了什麼,休息幾天可能就好了。但是,對於蕭強來說,每一次高燒,都是生死考驗。蕭強4年前因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做過骨髓移植手術,手術雖然成功了,可是蕭強的免疫力非常弱,反覆肺部感染,一次高燒就能夠讓他陷入險境。2016年10月因肺部真菌感染灶做過肺葉切除術。

蕭強被家人送到了當地醫院,可是體溫一直居高不下。於是,又被救護車緊急送到了浙江醫院三墩院區。當時情況危機,蕭強癲癇發作,伴隨著意識喪失,ICU開通了綠色通道,蕭強就這樣成為了浙江醫院三墩院區ICU第一位住院病人。

浙江醫院三墩院區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後……

∆如今蕭強已經轉入普通病房

1

活著的每一天,都來之不易

4年前,蕭強還是個高一學生,在一次肚子不舒服去醫院檢查驗血的時候,發現一向健康的他居然得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對於原本幸福的一家人來說,疾病來得太突然了。剛剛工作一年多的姐姐蕭琳(化名)從弟弟確診的那一天開始,就沒有再去上班。4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她幾乎都陪伴著身患重病的弟弟。“記得確診後的第二天,爸爸媽媽和我一起陪著弟弟到杭州來看病,一路上,爸爸媽媽都在哭,這真的是天塌下來的感覺。”回憶起四年前的那一天,蕭琳的眼睛一下就紅了。

蕭強先是在上海接受化療,隨後又到北京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姐姐和蕭強骨髓配對成功,移植手術順利完成。“從2014年5月確診,一直到2017年底,我們全家人幾乎都是在醫院度過的,這4年,我都沒怎麼睡過床,弟弟在醫院,我睡躺椅,弟弟回出租房,他睡床,我睡沙發。”蕭琳說。雖然花了鉅額的醫藥費,但是對蕭強一家來說,只要一家人齊齊整整的,什麼都是值得的。

終於,2018年上半年,蕭強一家度過了這四年多來相對平穩的半年,“每一天都很珍貴,我弟弟很堅強勇敢,每天會跟我們一起散步運動,身體也在逐漸恢復。”蕭琳說。

得知弟弟又發燒了,蕭琳的神經一下子繃緊了,陪著弟弟四年多,她對蕭強的病情瞭如指掌,各種指標、各類藥物,她都非常瞭解。

2

他第一次進ICU

也是三墩院區第一位ICU住院病人

雖然蕭強經歷了4年的治療,但是他卻沒有進過ICU。“在北京好多家醫院治療過,幾年來身邊熟知的病友現在活著的一隻手都數得過來,好幾次都讓我們進ICU,我們都硬撐著沒進去,因為我們看到過進ICU的病友,就沒有活著出來的”。所以ICU的那扇門,對於蕭琳他們來說,不是一扇普通的門,而是“生死之隔”。

可是,這一次,蕭琳他們沒有別的選擇,情況非常危機,必須先穩定病情,進ICU是惟一的選擇。“當時也沒有其他辦法,進去後的第三天,我和媽媽就在說,這一次,我們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讓弟弟進ICU一點都沒做錯。”

“這是三墩院區投入運營以後ICU收治的第一位住院病人,病情危急,患者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史,免疫力差,肺部侵襲性麴黴菌感染,顱內感染,全身感染,血行感染,感染性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脫髓鞘腦病,癲癇持續狀態等,ICU團隊對此制定了嚴密的診療方案,針對患者原發病因及本次疾病加重的誘發因素,綜合患者的病理生理及疾病發生髮展的演變,及時採取正確的聯合抗感染治療,同時予以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應用等臟器功能支持,精準的休克液體復甦治療……通過上述治療,患者最終獲得快速有效的臨床治療效果。”浙江醫院科教部主任、重症醫學科蔡國龍主任醫師說。

蕭強第一天住進ICU,在重症醫學的技術支持下生命體徵得以維持,癲癇持續發作得到了有效控制,並且很快就明確了病因,腰椎穿刺結果提示顱內感染,針對查到的致病菌進行抗感染治療。並且使用溫控儀,蕭強的體溫當天就穩定下來。“考慮到蕭強的免疫力特別差,我們對他住的病房嚴格消毒,每天三次,落實各項隔離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浙江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林娟說。

浙江醫院三墩院區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後……

∆三墩院區重症監護病房

病房裡是對抗病魔的蕭強,病房外是擔心、焦慮、無法入眠的家人。“那些天,我們就守在ICU門口,每天的探視時間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蕭琳說。每一天,蕭強的病情都在好轉,燒退了、拔管了、能吃點東西了……“浙江醫院三墩院區是新開的醫院,沒想到救治的過程那麼及時、暢通,醫生的經驗也非常豐富,我弟弟的病情很複雜,但是這邊的醫生卻能非常快速做出正確的判斷,弟弟恢復這麼快,真得感謝他們。”陪著弟弟走南闖北看病的蕭琳說。

3

堅強的他轉入普通病房

在媽媽和姐姐眼裡,蕭強雖然已經是21歲的大小夥子了,但“膽子”卻非常小,“可能跟這些年生病也有關係,想著他晚上一個人躺在ICU,我們都很心疼。”蕭強媽媽說。最初的那幾天,蕭琳和媽媽一直守在ICU門口,雖然看不到蕭強,但是這樣的守護讓她們覺得安心。

三墩院區的ICU病房一片敞亮,蕭強的病房正對著外面的掛著的時鐘,他每天看著時間慢慢走過,盼望著家人的探視,盼望著能夠早日走出ICU。

7月17日,住進ICU的第14天,早上,媽媽和姐姐給蕭強熬了粥,他已經能吃點東西了,得知下午能夠轉普通病房,能夠跟家人在一起,蕭強很激動。他在床上做起了抬腿運動,林娟拍了照片帶給他的家人看,蕭琳很感慨:“他真的是個特別勇敢的人,心態也很好,只要有可能,他都會堅持鍛鍊”。

下午,蕭強如願轉到了普通病房,在ICU病房的那些天,他終於撐了過來。

浙江醫院重症醫學科陳上仲、張慧慧、呂曉春、陳星星、顏默磊等醫師這些天時刻守護在蕭強的身邊,“他既往病史比較特殊,病情也瞬息萬變,我們也是時刻準備著,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患者能夠轉入普通病房,是ICU的醫護人員最開心的事,林娟說:“進ICU的患者都是重症,看著他們一天比一天好轉,恢復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浙江醫院三墩院區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後……

∆家屬送來錦旗

最近,浙江醫院的不少醫護人員收到了來自患者的感謝。88歲的陳爺爺,因為慢性硬膜下血腫住院,浙江醫院神經外科趙冬青主任醫師、龔傑醫師對他進行手術並精心治療和照顧,陳爺爺出院後,家屬送來了感謝信表達他們的感謝之情。

浙江醫院三墩院區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