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院三墩院区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后……

俞茜茜

得知自己可以出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入普通病房,21岁的萧强(化名)忍不住地咧嘴笑,因为嘴唇上疱疹结痂了,萧强笑起来的样子有点滑稽。这是萧强第一次进ICU病房,这也是他这半个月来最开心的笑容。

7月3日,萧强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一度达到40多度。对一般的年轻人来说,发高烧算不了什么,休息几天可能就好了。但是,对于萧强来说,每一次高烧,都是生死考验。萧强4年前因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做过骨髓移植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了,可是萧强的免疫力非常弱,反复肺部感染,一次高烧就能够让他陷入险境。2016年10月因肺部真菌感染灶做过肺叶切除术。

萧强被家人送到了当地医院,可是体温一直居高不下。于是,又被救护车紧急送到了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当时情况危机,萧强癫痫发作,伴随着意识丧失,ICU开通了绿色通道,萧强就这样成为了浙江医院三墩院区ICU第一位住院病人。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后……

∆如今萧强已经转入普通病房

1

活着的每一天,都来之不易

4年前,萧强还是个高一学生,在一次肚子不舒服去医院检查验血的时候,发现一向健康的他居然得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对于原本幸福的一家人来说,疾病来得太突然了。刚刚工作一年多的姐姐萧琳(化名)从弟弟确诊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再去上班。4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她几乎都陪伴着身患重病的弟弟。“记得确诊后的第二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陪着弟弟到杭州来看病,一路上,爸爸妈妈都在哭,这真的是天塌下来的感觉。”回忆起四年前的那一天,萧琳的眼睛一下就红了。

萧强先是在上海接受化疗,随后又到北京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姐姐和萧强骨髓配对成功,移植手术顺利完成。“从2014年5月确诊,一直到2017年底,我们全家人几乎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这4年,我都没怎么睡过床,弟弟在医院,我睡躺椅,弟弟回出租房,他睡床,我睡沙发。”萧琳说。虽然花了巨额的医药费,但是对萧强一家来说,只要一家人齐齐整整的,什么都是值得的。

终于,2018年上半年,萧强一家度过了这四年多来相对平稳的半年,“每一天都很珍贵,我弟弟很坚强勇敢,每天会跟我们一起散步运动,身体也在逐渐恢复。”萧琳说。

得知弟弟又发烧了,萧琳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陪着弟弟四年多,她对萧强的病情了如指掌,各种指标、各类药物,她都非常了解。

2

他第一次进ICU

也是三墩院区第一位ICU住院病人

虽然萧强经历了4年的治疗,但是他却没有进过ICU。“在北京好多家医院治疗过,几年来身边熟知的病友现在活着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好几次都让我们进ICU,我们都硬撑着没进去,因为我们看到过进ICU的病友,就没有活着出来的”。所以ICU的那扇门,对于萧琳他们来说,不是一扇普通的门,而是“生死之隔”。

可是,这一次,萧琳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情况非常危机,必须先稳定病情,进ICU是惟一的选择。“当时也没有其他办法,进去后的第三天,我和妈妈就在说,这一次,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让弟弟进ICU一点都没做错。”

“这是三墩院区投入运营以后ICU收治的第一位住院病人,病情危急,患者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史,免疫力差,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颅内感染,全身感染,血行感染,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脱髓鞘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等,ICU团队对此制定了严密的诊疗方案,针对患者原发病因及本次疾病加重的诱发因素,综合患者的病理生理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及时采取正确的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予以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等脏器功能支持,精准的休克液体复苏治疗……通过上述治疗,患者最终获得快速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浙江医院科教部主任、重症医学科蔡国龙主任医师说。

萧强第一天住进ICU,在重症医学的技术支持下生命体征得以维持,癫痫持续发作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很快就明确了病因,腰椎穿刺结果提示颅内感染,针对查到的致病菌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使用温控仪,萧强的体温当天就稳定下来。“考虑到萧强的免疫力特别差,我们对他住的病房严格消毒,每天三次,落实各项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林娟说。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后……

∆三墩院区重症监护病房

病房里是对抗病魔的萧强,病房外是担心、焦虑、无法入眠的家人。“那些天,我们就守在ICU门口,每天的探视时间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萧琳说。每一天,萧强的病情都在好转,烧退了、拔管了、能吃点东西了……“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是新开的医院,没想到救治的过程那么及时、畅通,医生的经验也非常丰富,我弟弟的病情很复杂,但是这边的医生却能非常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弟弟恢复这么快,真得感谢他们。”陪着弟弟走南闯北看病的萧琳说。

3

坚强的他转入普通病房

在妈妈和姐姐眼里,萧强虽然已经是21岁的大小伙子了,但“胆子”却非常小,“可能跟这些年生病也有关系,想着他晚上一个人躺在ICU,我们都很心疼。”萧强妈妈说。最初的那几天,萧琳和妈妈一直守在ICU门口,虽然看不到萧强,但是这样的守护让她们觉得安心。

三墩院区的ICU病房一片敞亮,萧强的病房正对着外面的挂着的时钟,他每天看着时间慢慢走过,盼望着家人的探视,盼望着能够早日走出ICU。

7月17日,住进ICU的第14天,早上,妈妈和姐姐给萧强熬了粥,他已经能吃点东西了,得知下午能够转普通病房,能够跟家人在一起,萧强很激动。他在床上做起了抬腿运动,林娟拍了照片带给他的家人看,萧琳很感慨:“他真的是个特别勇敢的人,心态也很好,只要有可能,他都会坚持锻炼”。

下午,萧强如愿转到了普通病房,在ICU病房的那些天,他终于撑了过来。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陈上仲、张慧慧、吕晓春、陈星星、颜默磊等医师这些天时刻守护在萧强的身边,“他既往病史比较特殊,病情也瞬息万变,我们也是时刻准备着,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患者能够转入普通病房,是ICU的医护人员最开心的事,林娟说:“进ICU的患者都是重症,看着他们一天比一天好转,恢复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后……

∆家属送来锦旗

最近,浙江医院的不少医护人员收到了来自患者的感谢。88岁的陈爷爷,因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住院,浙江医院神经外科赵冬青主任医师、龚杰医师对他进行手术并精心治疗和照顾,陈爷爷出院后,家属送来了感谢信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ICU第一位住院病人的背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