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牡丹產業如何讓救濟式扶貧轉換升級爲產業式扶貧!

對於我國貧困地區來說發展的方式有很多,但為什麼目前將產業扶貧作為一個重點呢?

首先,產業扶貧可以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這些貧困地區一直以來靠傳統農業都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救濟式扶貧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產業扶貧可以使這些地方的貧困人群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因此國家扶貧資金到了地方上要求將其中70%左右用於產業扶貧。

為打贏脫貧攻堅之決戰,要結合實際情況,大膽推陳出新,變被動為主動,將“救濟式扶貧”變為“產業式扶貧”,積極調動貧困農戶積極主動脫貧。

扶貧工作已進入決戰之年,一些農戶思想意識還有待提高,沒有自己努力發家致富的想法,只想靠國家相關政策的資助過上‘米蟲’的生活,沒錢了去當地政府要就行了。

由於之前的扶貧方法主要是以“救濟式扶貧”為主。對貧困村和貧困戶是以資金、物資的直接輸入的方式,只能解決眼前的困難,不能真正使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而貧困村和貧困戶的思想沒有轉變,我窮,現在又有政策支持,理所當然應該給我錢給我物讓我脫貧,思想上沒能轉變過來。

針對這種現象。轉變扶貧工作方法,變過去的“救濟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以產業規劃、增加收入方式為主,物資、資金支持為輔,調動貧困村、貧困戶的主動性,授之以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貧困村和貧困戶落後老化的思想。

國家的政策支持必將推動油用牡丹的快速發展,同時油用牡丹產業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合理的規劃和有力的技術服務支撐。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把產業放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發展壯大,不但能夠獲得充分的經濟效益,還能夠增強農戶的市場意識和本領,培養農戶的主體意識,從“讓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01

即:引進高效“特色產業”。

以引進油用牡丹為主的特色種植項目,並配套建成牡丹籽油加工生產線,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油用牡丹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

牡丹園的建設,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有力助推脫貧攻堅的同時,促進群眾轉變發展觀念、科技支撐農業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實現普通農民向產業工作轉身的有力抓手。

油用牡丹既是一項特色產業,又能較快的帶來經濟效益。

現在牡丹深加工產品已作為一個全新的領域而崛起,種植+產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既能帶動公司的發展,又能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提高土地產出,不斷促進農戶脫貧致富。

油牡丹產業如何讓救濟式扶貧轉換升級為產業式扶貧!

02

即:搶抓新一輪退耕還林機遇。

“企業+基地+農戶”模式一直以來都是政府提倡發展油用牡丹及現代農業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優勢是使得勞動力、技術等資源合理配置,各取所需,各有所用,有力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現代農業需要規範化、精品化發展,油用牡丹的發展則可以建立種植示範基地,以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給予技術支撐,有效促進鄉鎮產業健康發展。

油牡丹產業如何讓救濟式扶貧轉換升級為產業式扶貧!

培育

即:培育中藥材、經濟林等三大主導產業。

油用牡丹間作套種一是為了解決前期經濟效益低的問題,二是前期苗小,氣溫高或日曬強時可起到遮陰的作用。

中藥材及其他經濟林木與油用牡丹套種是很好的選擇,林果業又是鄉村生態旅遊的一大特色,賞牡丹花、採果等,是很受大眾歡迎的生活體驗方式之一。

油用牡丹結合現代農業,打造美麗鄉村,聚力鄉村精準脫貧扶貧,真正縮小城鄉差距,才能讓農村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