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樣誕生的?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疫苗的發現是人類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1796年英國醫生詹納(Edward Jenner,1749—1823)將正在出牛痘的女孩皮膚上的水泡中的液體,接種到一個8歲健康男孩身上,堪稱醫學史上最為冒險的一次實驗,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由此誕生,詹納也被後人譽為“免疫學之父”。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詹納(Edward Jenner,1749—1823)

詹納

免疫學之父

當詹納還是一個年輕的醫學實習生時,他就開始思考從鄉村擠乳女工那裡聽到的一件事。女工認為,她從不為感染天花擔憂,因為她已經感染過一次牛痘了。牛痘是一種極其溫和的疾病,非常普通,從乳牛的乳房轉移到擠乳女工手上,引起小膿包疹子。牛痘類似於天花,但是病情輕得多。在詹納當鄉村醫生的英國格洛斯特郡鄉村地區,牛痘可以導致對天花免疫的事實已經是普通的知識。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詹納和家人在鄉村度假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倖免於輕微的天花,他或她就會對下一次感染具有免疫力,事實上,有些醫生已經給少數富人嫁接過這種溫和的病症,以保護他們不受18世紀席捲歐洲的天花大流行的傳染。接種很花錢,其危險程度幾乎和疾病本身一樣。接種過程有時甚至會致命,並且往往給病人留下醜陋的傷痕。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17—18世紀,天花是西方最嚴重的傳染病

詹納用了幾乎20年研究這個問題,對牛痘和天花病人作詳細記錄。最後在1796年5月,他做了一個實驗。他從受感染的擠乳女工手上取得牛痘膿液,在名叫菲普斯(James Phipps)的8歲小孩身上“種痘”。正如詹納期望的那樣,小孩染上了溫和的牛痘,但也和詹納希望的一樣,很快就恢復了。兩個月後進行下一步。這時詹納給小孩接種致命劑量的天花。這是非常危險和有爭議的實驗,但是小孩一直保持健康,並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感染上了這種致命疾病。又幾個月後,詹納重複他的試驗,再次給年輕的菲普斯注射另一份強劑量的天花漿液。小孩仍然健康。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詹納給8歲的菲普斯“種痘”

詹納由此得出結論:牛痘病毒與天花極其相似,因此身體能夠同時對這兩者產生抗性,但是牛痘症狀非常輕微,種痘後只會引起輕微的不適。

詹納發表了他的研究發現。儘管起初有人懷疑,遇到阻力,但英國在1800年還是完全接受了種痘,並很快被世界其餘地方採納。值得一提的是,詹納本人在他家鄉的庭院裡,每天要給300多位窮人種痘。到了1800年,估計有100 000人獲得了新的免疫力,許多國家很快實施強制性種痘,在這以後,天花發病率急劇下降。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一組表現詹納給人們種痘的畫作

詹納的實驗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的疫苗誕生了。但是當時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為什麼天花疫苗有效,或者是什麼因素引起這種或者那種疾病。儘管後來發現,天花種痘術並不終生有效,還必須“重新激活”或者後續“增強”,然而,詹納的措施不僅使世界擺脫了一種可怕的疾病,而且建立了免疫學這門科學,並且還為後人的研究打開了通道,促使後來的科學家巴斯德等人針對其他疾病尋求治療和免疫的方法。

1885年,法國微生物學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為一位被狂犬咬傷的9歲小男孩約瑟芬(Joseph Meister)打下人類的第一針狂犬疫苗,一個月後,男孩康復。巴斯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能從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為紀念他對人類抗擊狂犬病的巨大貢獻,聯合國指定巴斯德去世紀念日暨每年9月28日為世界狂犬病日。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

巴斯德

開創人類防治傳染病的新時代

作為細菌理論的創建者、食物消毒中巴氏加熱殺菌法的倡導者以及狂犬病疫苗的發明者,巴斯德的名字家喻戶曉。

他在19世紀60年代提出的“細菌學說”是生命科學史上的重大突破,從此確認微小的生物體是引起傳染性疾病的媒介,使許多從事公共衛生的人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巴斯德及其工作環境

到了19世紀90年代,好幾種細菌被識別並確定它們與某些疾病和傳染病相關,還找到了消滅它們或者至少控制其傳播的新方法,並引進到醫院和外科手術中。但是還有一些疾病依舊難以解釋,似乎更難對付。狂犬病就是其中之一。巴斯德推測,也許與之有關的生物體小到這樣的程度,即使通過顯微鏡也難以看到。(後來的研究證明了巴斯德的推測:病毒也是疾病成因。)

巴斯德曾有三個子女死於傳染病(傷寒),這讓他痛苦不已,此事激發了他去研究治癒各種致命傳染病的方法。後來他發現狂犬病是死亡率是最高的,為了挑戰這一難題,巴斯德開始著手研究對付狂犬病的方法。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巴斯德在研製狂犬疫苗

巴斯德認為傳染病的微生物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變成防病的疫苗。因此他大膽地從一位五歲狂犬病患者身上採集唾液稀釋後注射到兔子體內,兔子相繼發病死去。巴斯德又接著採集這些死兔的唾液稀釋後繼續注射到其他健康兔子體內,毫無例外這些兔子也都死掉了。如此重複試驗100多次後,巴斯德懷疑這種人畜共患的疾病是作用於神經系統的。於是他打開病兔子的腦殼,提取病原菌並進行培養,稀釋成不同濃度繼續給兔子試驗。

直到將“毒性最弱的病菌液”注射於狗,這隻狗在28天后恢復正常。隔一段時間後,又給這隻狗注射“毒性最強的病菌液”,這隻狗成功地活了下來。巴斯德推論出狂犬病病毒應該都集中於神經系統,因此他大膽地從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懸掛在一支無菌燒瓶中,使其“乾燥”。將乾燥後的脊髓和蒸餾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上,狗都神奇的活了下來。(我們今天已經知道,這是一種減毒活疫苗)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巴斯德用兔子做實驗

這隻狗的存活堅定了巴斯德疫苗研製的信念。他相信這種從病死免身上抽出脊髓、放入完全消毒的瓶中乾燥、14天后取出並研碎加水製成的疫苗可以用在人體上。1885年7月6日,感染狂犬病的男孩約瑟夫(Joseph Meister)的出現,不僅是約瑟夫生的希望的開始,更是巴斯德實驗成功的開始。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1885年7月6日,巴斯德發明的狂犬疫苗首次使用,他親手為9歲的約瑟夫接種狂犬疫苗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世界第一例被狂犬疫苗挽救的人——約瑟夫(Joseph Meister)

與現代細胞培養疫苗相比,巴斯德一百多年前發明的用動物腦組織培養的狂犬病減毒活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都有嚴重的缺陷。按現代狂犬病疫苗的質量標準,巴斯德當年的狂犬病疫苗全都是不合格產品。但巴斯德發明的狂犬病疫苗,在當年就是利大於弊,也為其他一系列現代疫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創了人類防治傳染病的新時代。經過多次的更新換代,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才發展成現代的用細胞培養的狂犬病滅活疫苗。

1887年,巴斯德研究所在巴黎成立。如今,尖端的巴斯德研究所已經分佈在全球29個國家內的32所研究機構,已有8位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在巴斯德研究所學習和工作。正如巴斯德建所時所期望的“我們的研究所將成為狂犬病的治療中心,傳染性疾病的研究中心和培訓中心”,巴斯德的美好願景如今已經實現。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巴斯德研究所及其紀念雕像

相關圖書

《科學的旅程》(珍藏版)

《科學的旅程》第一版曾獲得中國政府出版獎(提名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文津圖書獎,優秀暢銷書獎,全國科普優秀作品獎等13項榮譽,是備受好評的經典讀物。珍藏版又增加了48頁彩色插圖和近百幅黑白圖片,並配以有趣的說明文字。這些圖片不但展現了科學發展的主要歷程,而且展現了當時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探究過程,提高了本書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世界上第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

本文資料主要來自

《科學的旅程》(珍藏版)

長按圖中二維碼可進行識別關注

直接購買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