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看灕江(因天氣原因,本文中的所有好片子均由影人之家老趙提供)

且說那日臨別灕江,在江邊找了一處裝修不錯的餐館,點了桂林有名的啤酒魚,準備小吃一頓後就再向他處去。等菜的時候偶然看見桌子上有一張相公山的宣傳單頁,那照片上分不清是太陽東昇還是夕陽西下,一片玫瑰色的天空下,灕江平靜如水緩緩流淌,錐子一般的山峰連綿不絕,偶有村落在山腳下堆積環繞,這種近乎於上帝之眼的視角,讓灕江的立體感清晰起來。

我不禁想起,在朋友圈也有人發過這樣的照片,我還曾特意評論,朋友說是桂林的相公山,眼下這兩個圖景在腦海裡合二為一,於是臨時動了相公山之行的念想。給單頁上的手機號撥了電話,對方是一個熱情的中年男人,原來他在那兒經營著一個攝影基地,這種情況我在全國很多地方都見過,比如金山嶺長城的段先生、灕江石鼓鎮長江第一灣的一處人家,他們都脫胎於農民,因為紮根於景區的核心地段,慢慢的懂得了以攝影基地的方式來經營新的人生,他們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路線、角度,對遊客,特別是喜歡攝影的遊客所關心的話題了如指掌,這種導遊式的服務更讓人稱道和信賴,於是驅車前往。

從灕江景區開往相公山的路程基本都是山路了,路不算寬,但也不算陡,走了一半多天就已經全黑下來,能看見車在不停的上山、下山,有時候遠處半山腰裡也能看見對向的車燈,整個連綿不絕的山路上,往來的車輛不多,再加上天氣陰沉,霧霾漫漫,頗有一種單車深山遊蕩不知所往的寂寥感。

大約晚上9點左右,總算是進入了一個小村莊,來到了攝影基地,電話裡的那個中年男人姓趙,熱情憨厚,我們住在了500元一晚的客棧裡,這個客棧規模不小,大約也有4、5層高,一層還沒裝修完工,春節工人已經放假,2層以上住人,配有電梯,500元一晚的客房很大,大概有30平左右,衛生間裡有一個蹲坑和一個坐便,這種“雙坑”設計倒是有點意思。

簡單安頓後,我們下樓吃飯,此時已經沒有其他食客,我們點了菜,然後和老趙閒聊。原來這個山頭是他父親那一代承包,商機的發現也是始於一些攝影師的到來。那時候交通不便,攝影師要坐船、步行,來一趟相公山較為困難,老趙的父親就做起了背夫,幫著攝影師開山闢路、背運物資,漸漸的從這裡悟到了商機。

於是不僅在全村修了第一家帶有衛生間的客棧——那時候當地人認為房間裡有衛生間風水不好,還逐漸承包了幾個小山頭,並先後斥資100多萬,修建了通往相公山山頂的階梯小路和觀景臺,隨著交通和住宿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老趙家的攝影基地也逐漸發展成了今天這樣的建制,一幢四五層高的客棧,同時容納幾十人住宿、就餐都沒問題,同時也帶動了村裡客棧、賓館的興起。

來老趙的攝影基地,當然是為了登相公山一睹灕江在腳下的風采。老趙的家離相公山極近,開車也就幾分鐘,就算是步行,估計也就十來分鐘。第二天早上6點來鍾,天還一片漆黑,我獨自起來,開車到景區門口,這時已經有一些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人在聚集,兩個村民已經把守在景區門口售票,大約是因為並沒有正式的手續,這兒的門票是以垃圾清理費的名義收取的,一人50,如果住在老趙家裡,出示門卡的話能便宜大約一半,門票是貴了點。

進入景區的時候,天仍然是黑漆漆的一片,階梯上的燈光並不充足,需要打開手機的手電功能輔助照明,四周也都是黑漆漆的,暗夜裡偶然傳來幾聲狗吠,或者一些不知名小鳥的啼鳴,山間或有幾盞昏黃的燈光,而移動的燈光則是在山裡穿行的汽車,大地和天空沉浸在一片暗灰和混沌之中。

從山門到達山頂大約只需要不到半個小時,桂林這邊的山峰都是喀斯特地貌,山陡峭而不高,但修築這樣一條攀山階梯也著實不容易,老趙還在山頂錯落開闢了幾處觀景臺,這樣有高低不同的視角,也便於分散人流,看得出是為攝影人想的周到。唯一遺憾的是山頂垃圾較多,收取的垃圾清理費似乎也並沒有派到用處。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天漸漸亮了,山頂上也聚集了一二十人,但霧和霾仍然籠罩一切,按說這個角度正是紅日東昇的方向,但除了天色漸亮之外,根本看不到太陽在哪兒,蒼茫茫一片灰霾。有些不明就裡的當地人肯定會說,這是霧不是霾,可我要告訴你,超過100的PM2.5指數顯示這就是霾,無需狡辯。

隨著天逐漸亮起來,眼前的視界慢慢打開了,眼前多了幾座同樣是錐子型的山體,霧霾仍然籠罩一切,四周輕悄悄的,彷彿所有人都在屏聲凝氣的等待巨大的金剛從哪座山體背後冒出頭來,腳下的灕江也慢慢有了輪廓。接著,更多的錐子般的山峰浮現,江面上閃著漁火的小船緩慢前行——假如是個大晴天,那麼眼前的景象可能跟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沒什麼兩樣。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但因為霧霾,一切美景只能是幻象。就這樣,帶著失望離開了相公山,好在結識了老趙及他的家人,吃過他家的土雞和金桔,住過他家最好的客房,聽他聊過他父親這一輩以來如何開山迎客,這就是緣分。如果以後再去桂林,可能不會再去灕江,但回到他的客棧,喝他的土雞湯,聽他的故事,可能還是一樁心願。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相公山,一個人“開鑿”出來的灕江景區


關注“一生的旅行”,發現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