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玉振續簫聽—回憶歐陽中石先生傳承京劇藝術

著名學者、書法家、教育家,歷任數屆全國政協委員的歐陽中石教授,是京劇“四大鬚生”之一奚嘯伯先生(1910—1977)極其喜歡的學生。他師從奚嘯伯年頭早、時間長。自1943年兩人在濟南結下師徒之緣後,彼此之間數十年如一日,情同父子,過從親密。後來,中石先生還得到過名家張伯駒(1898—1982)、劉曾復(1914—2012)先生指教。

金声玉振续箫听—回忆欧阳中石先生传承京剧艺术

歐陽中石先生從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習國粹藝術,深得奚師真傳,唱唸表演,形神畢肖,幾可亂真。更為可貴的是,他既有登臺經驗,又有研究深度,殊為難得。由於時間久遠,世事變遷,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為脆弱易失的聲腔藝術,尤其亟需搶救、保護和傳承。1999年,中石先生已年逾古稀,身體不好,還患過腦血栓和腦溢血。如果再不把他所專擅的諸多瀕臨失傳的京劇傳統戲老唱段留下來,可能就要永留遺憾了。於是,時任濟南市委副秘書長兼舜耕山莊黨委書記、總經理的我和歐陽先生的其他幾位學生及有關方面,共同邀請中石先生到濟南。當時,我委託劉罡同志(時任舜耕山莊辦公室副主任,現任國家博物館藏品保管二部主任)聯繫了山東人民廣播電臺。在潘世強副臺長安排下,中石先生不顧年老體弱,以對歷史負責的嚴謹治學風範和對藝術精益求精的精神,用近一週時間多次進入剛建成使用的錄音棚,共錄製了二十幾段已經多年不易聽到的老唱段。師母張茝京先生事先親自襄助整理謄錄唱詞。伴奏由山東省京劇院樂隊擔當,鼓師分別請曹同凱(1927—2006)、魯華師徒執鍵,京胡由“琴聖”沈玉才先生的高足、國家一級琴師武誠操琴。最後,由中石先生擷選出15段唱腔和唸白,由中國唱片總公司正式出版了一張CD光盤專輯。一時之間,京魯各地,菊壇票界,競相爭索,傳為佳話。

金声玉振续箫听—回忆欧阳中石先生传承京剧艺术

《中石唱唸自娛》封面之一

這一珍貴的音像出版物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

一、所選奚派唱段,都是奚嘯伯先生未及留下錄音資料的。比如,《戰北原》中諸葛亮“我自幼習兵法學演八卦”一段“西皮原板” 唱腔優雅,頗具奚派洞簫逸韻。《大保國》中楊波“臣不奏” 一大段 “二黃三眼”,緊拉慢唱,蕩氣迴腸,酣暢淋漓,餘音繞樑。原汁原味的18句唱詞把明代開國曆史概述一過,聽著十分過癮。而現在所能聽到的這段唱都是經過縮減和變調的版本,在韻味和完整性上已打了折扣。

二、除奚派唱腔外,還涉獵了體現“四大鬚生”中其他門派特色的唱段。如《上天台》中劉秀的三段唱中唯有第一段奚先生沒錄音資料留下來。中石先生就按當時奚先生所學、所傳言菊朋先生(1890—1942)的調式演唱,既展示了奚派源流,又再現了言派風韻。再如《回荊州•闖帳》中魯肅一段“西皮散板”:“聽說劉備回荊州,都督苦苦做對頭。凡事需要存忠厚,事過方知失計謀。急急忙忙寶帳走,見了都督說從頭。”張伯駒先生說,其中“失計謀”一句,按餘叔巖(1890—1943)的唱法,類似“哭頭兒”又不是“哭頭兒”,很是別緻。中石先生就特意用餘派還原了這段唱。俗話說“千斤唸白四兩唱”,在這一唱腔後面,歐陽先生還專門錄下了一段韻味十足、急徐有致、頗見功力的唸白。

三、收錄了一些久已不演的劇目或瀕臨失傳的唱段。如《安居平五路》久已息影氍毹,其中諸葛亮“報國家”一段“二黃三眼”悅耳賞心,尤顯珍貴,於是被放在本專輯15個唱段的首位。《空城計》諸葛亮現在唸“兵扎祁山地,要擒司馬懿”的地方,原來是唱上專輯收入的“嘆炎漢”一段“西皮快三眼”。因早年間多是演出連臺本本劇,譚鑫培先生(1847-1917)嫌重複,就改成了“唸對兒”。言菊朋先生則將這一段唱如何處置的問題交給了奚嘯伯先生,而奚師又轉付給了歐陽中石先生。中石先生以為,如果只演《空城計》一折,應從唱這一段開始,最後再念“人言司馬善用兵,今日不敢進空城,看來漢家大數未盡,回營去斬馬謖拷打王平”,便是很完整的一出摺子戲了。在基本上都以摺子戲形式演出傳統京劇的今天,這種處置方法仍堪稱為“切時如需”。再如,《馬鞍山》鍾父唱 “老眼昏花路難行”一段“二黃原板”,現在各派老生在唱詞中均沒有了褒揚孝道的“烏鴉倒有反哺義,羊羔也有跪乳情”一句。中石先生特意將這一唱段完整收入。

記得在此前後,中石先生多次要求我們,以保留資料為主,萬勿張揚,一怕對不起老師,二怕對不起聽者。他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大家方明先生的解說詞,誠懇地請求方家、聽者提出批評指正。他為這個光盤秉筆題名為《中石唱唸自娛》,落款除用了一枚常用名章外,還專門加蓋了一方“伴”字圓形陽文閒章,既表達自己與國粹京劇終生為伴之情,又將“伴”字拆解為“半人” ,詼諧地表明自己是以傷病之身勉成此事的雅謔之意;還特意囑咐在光盤封頁兩面都印上“敝帚”兩字,以表“敝帚自珍”的謙矜之殷。

金声玉振续箫听—回忆欧阳中石先生传承京剧艺术

本文作者鄒衛平陪同歐陽中石先生在錄音棚錄音

為更完整地保存珍貴資料,與光盤出版發行的同時,中國唱片總公司還出版發行了一套兩盒共收錄25段唱唸的同名磁帶。後來,為擴展這項“非遺”傳承保護項目的功效,也是應眾多京劇奚派愛好者的要求,又由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了一盒精選了7個唱段的伴奏磁帶;還由濟南市文化局和濟南市藝術創作研究院編輯出版了根據琴師武誠同志記譜整理的《中石唱唸自娛譜錄》,大大方便了愛好者們學唱和演奏,得到社會的好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京劇現在已是重要的國家級“非遺”重點保護項目,而且也已於四年前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但在15年前,各級“非遺”保護工作尚未列上議程。在當時無任何扶持政策的情況下,我們靠社會協作、市場運作、名家合作,完成了這一珍品雅作,為這類“非遺”保護創造積累了經驗,尤其難能可貴。

近幾年裡,每當歐陽中石先生來濟南,偶爾說到與之終身相伴的京劇愛好時,都會不無遺憾地感慨嗓音氣力大不如前了。我們在暗自唏噓之餘,也深為15年前跟隨中石先生所從事的這一成功的“非遺”保護實踐而慶幸和欣慰。

轉自山東省情網-山東省史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