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续箫听—回忆欧阳中石先生传承京剧艺术

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历任数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欧阳中石教授,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先生(1910—1977)极其喜欢的学生。他师从奚啸伯年头早、时间长。自1943年两人在济南结下师徒之缘后,彼此之间数十年如一日,情同父子,过从亲密。后来,中石先生还得到过名家张伯驹(1898—1982)、刘曾复(1914—2012)先生指教。

金声玉振续箫听—回忆欧阳中石先生传承京剧艺术

欧阳中石先生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研习国粹艺术,深得奚师真传,唱念表演,形神毕肖,几可乱真。更为可贵的是,他既有登台经验,又有研究深度,殊为难得。由于时间久远,世事变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脆弱易失的声腔艺术,尤其亟需抢救、保护和传承。1999年,中石先生已年逾古稀,身体不好,还患过脑血栓和脑溢血。如果再不把他所专擅的诸多濒临失传的京剧传统戏老唱段留下来,可能就要永留遗憾了。于是,时任济南市委副秘书长兼舜耕山庄党委书记、总经理的我和欧阳先生的其他几位学生及有关方面,共同邀请中石先生到济南。当时,我委托刘罡同志(时任舜耕山庄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二部主任)联系了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在潘世强副台长安排下,中石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以对历史负责的严谨治学风范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用近一周时间多次进入刚建成使用的录音棚,共录制了二十几段已经多年不易听到的老唱段。师母张茝京先生事先亲自襄助整理誊录唱词。伴奏由山东省京剧院乐队担当,鼓师分别请曹同凯(1927—2006)、鲁华师徒执键,京胡由“琴圣”沈玉才先生的高足、国家一级琴师武诚操琴。最后,由中石先生撷选出15段唱腔和念白,由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式出版了一张CD光盘专辑。一时之间,京鲁各地,菊坛票界,竞相争索,传为佳话。

金声玉振续箫听—回忆欧阳中石先生传承京剧艺术

《中石唱念自娱》封面之一

这一珍贵的音像出版物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所选奚派唱段,都是奚啸伯先生未及留下录音资料的。比如,《战北原》中诸葛亮“我自幼习兵法学演八卦”一段“西皮原板” 唱腔优雅,颇具奚派洞箫逸韵。《大保国》中杨波“臣不奏” 一大段 “二黄三眼”,紧拉慢唱,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余音绕梁。原汁原味的18句唱词把明代开国历史概述一过,听着十分过瘾。而现在所能听到的这段唱都是经过缩减和变调的版本,在韵味和完整性上已打了折扣。

二、除奚派唱腔外,还涉猎了体现“四大须生”中其他门派特色的唱段。如《上天台》中刘秀的三段唱中唯有第一段奚先生没录音资料留下来。中石先生就按当时奚先生所学、所传言菊朋先生(1890—1942)的调式演唱,既展示了奚派源流,又再现了言派风韵。再如《回荆州•闯帐》中鲁肃一段“西皮散板”:“听说刘备回荆州,都督苦苦做对头。凡事需要存忠厚,事过方知失计谋。急急忙忙宝帐走,见了都督说从头。”张伯驹先生说,其中“失计谋”一句,按余叔岩(1890—1943)的唱法,类似“哭头儿”又不是“哭头儿”,很是别致。中石先生就特意用余派还原了这段唱。俗话说“千斤念白四两唱”,在这一唱腔后面,欧阳先生还专门录下了一段韵味十足、急徐有致、颇见功力的念白。

三、收录了一些久已不演的剧目或濒临失传的唱段。如《安居平五路》久已息影氍毹,其中诸葛亮“报国家”一段“二黄三眼”悦耳赏心,尤显珍贵,于是被放在本专辑15个唱段的首位。《空城计》诸葛亮现在念“兵扎祁山地,要擒司马懿”的地方,原来是唱上专辑收入的“叹炎汉”一段“西皮快三眼”。因早年间多是演出连台本本剧,谭鑫培先生(1847-1917)嫌重复,就改成了“念对儿”。言菊朋先生则将这一段唱如何处置的问题交给了奚啸伯先生,而奚师又转付给了欧阳中石先生。中石先生以为,如果只演《空城计》一折,应从唱这一段开始,最后再念“人言司马善用兵,今日不敢进空城,看来汉家大数未尽,回营去斩马谡拷打王平”,便是很完整的一出折子戏了。在基本上都以折子戏形式演出传统京剧的今天,这种处置方法仍堪称为“切时如需”。再如,《马鞍山》钟父唱 “老眼昏花路难行”一段“二黄原板”,现在各派老生在唱词中均没有了褒扬孝道的“乌鸦倒有反哺义,羊羔也有跪乳情”一句。中石先生特意将这一唱段完整收入。

记得在此前后,中石先生多次要求我们,以保留资料为主,万勿张扬,一怕对不起老师,二怕对不起听者。他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大家方明先生的解说词,诚恳地请求方家、听者提出批评指正。他为这个光盘秉笔题名为《中石唱念自娱》,落款除用了一枚常用名章外,还专门加盖了一方“伴”字圆形阳文闲章,既表达自己与国粹京剧终生为伴之情,又将“伴”字拆解为“半人” ,诙谐地表明自己是以伤病之身勉成此事的雅谑之意;还特意嘱咐在光盘封页两面都印上“敝帚”两字,以表“敝帚自珍”的谦矜之殷。

金声玉振续箫听—回忆欧阳中石先生传承京剧艺术

本文作者邹卫平陪同欧阳中石先生在录音棚录音

为更完整地保存珍贵资料,与光盘出版发行的同时,中国唱片总公司还出版发行了一套两盒共收录25段唱念的同名磁带。后来,为扩展这项“非遗”传承保护项目的功效,也是应众多京剧奚派爱好者的要求,又由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盒精选了7个唱段的伴奏磁带;还由济南市文化局和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编辑出版了根据琴师武诚同志记谱整理的《中石唱念自娱谱录》,大大方便了爱好者们学唱和演奏,得到社会的好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京剧现在已是重要的国家级“非遗”重点保护项目,而且也已于四年前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在15年前,各级“非遗”保护工作尚未列上议程。在当时无任何扶持政策的情况下,我们靠社会协作、市场运作、名家合作,完成了这一珍品雅作,为这类“非遗”保护创造积累了经验,尤其难能可贵。

近几年里,每当欧阳中石先生来济南,偶尔说到与之终身相伴的京剧爱好时,都会不无遗憾地感慨嗓音气力大不如前了。我们在暗自唏嘘之余,也深为15年前跟随中石先生所从事的这一成功的“非遗”保护实践而庆幸和欣慰。

转自山东省情网-山东省史志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