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喜茶”持續走紅。

一杯喜茶,可能需要高溫烈日下、排隊2小時來換取。不想排隊也可以,黃牛價80塊一杯。儘管如此,等待購買的年輕人仍舊趨之若鶩。他們或許不知“喜茶”背後的投資者——何伯權是何許人也;但他們在小時候,一定喝過何伯權創始的AD鈣奶,因為,那是屬於整整一代人的童年符號。

“樂百氏”這個現在看來有些陌生的企業,在20年前,曾創造商業奇蹟,但如日中天之際樂百氏被達能收購,何伯權突然退出,一片譁然,他被認為是資本陰謀下的出局者、外資擠壓民族品牌的犧牲者。

29歲創業,32歲成名,40歲“賣”了樂百氏,這是何伯權40歲前的人生履歷。外界眼中,他像悲情英雄一樣,被資本傷害,帶著悔恨、氣憤、無奈黯然離場,在哈佛訪學一年後,何伯權低調回國,成立今日投資,那時還很少有人注意到他。

但當他作為7天連鎖酒店投資人和創始人鄭南雁一起敲鐘上市時,人們知道,何伯權又回來了,他在資本市場中游刃有餘,上半場結束,下半場戰場繼續。

29歲拿著95萬創業,團委副書記何伯權創辦樂百氏

樂百氏,這個現在看來有些陌生的詞,在20年前,是國民飲料的代名詞,而創始人何伯權也一手成就白手起家的傳奇。早年成名,何伯權執掌樂百氏的12年,是他最激情澎湃的時候,他做過三件瘋狂的事。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1988年,何伯權去香港過春節,在街頭無意中發現一種乳酸奶“8毛錢一瓶,小孩子人手一瓶”,回到家鄉廣東中山市小欖鎮,小欖鎮團委副書記何伯權直奔鎮長家,“乳酸奶和保健品結合,肯定能火!”

3個月後政府出資的95萬資金到賬,何伯權和4個朋友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辦公室成立了樂百氏保健製品公司,主做乳酸奶。

1989年6月1日,“樂百氏乳酸奶”問世,廣告語是“新一代人體高級天然保健飲品”。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為了打廣告,何伯權發起一場“紅色風暴閃電戰”,拉來300個農民,舉著“熱烈祝賀樂百氏奶投放市場”的紅底白字橫幅穿梭在大街小巷。在珠三角的大小超市,“樂百氏乳酸奶”出現在貨架上,當年樂百氏的營收突破300萬,打響第一炮。

在接下來的3年,何伯權相繼在華東、華北、東北30多個一線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到了1992年,樂百氏的年營業額已經突破8000萬元。

1993年,何伯權做了第一件瘋狂的事。當年馬俊仁帶領的遼寧省女子田徑隊幾乎包攬了當年各大國際賽事的冠軍,何伯權以1000萬元買下馬俊仁“提高血色素、增強體能”的祖傳秘方。何伯權當然不會做賠本買賣,他將秘方包裝成“生命核能”,拍賣產品經銷權,將1700萬元收入囊中。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樂百氏一舉成為“全國乳酸奶第一品牌”,此後連續6年市場佔有率第一。六年輝煌後,樂百氏的增長疲軟,1998年,樂百氏營收增長率為33.3%,與前一年的85.3%相比大幅度萎縮。

何伯權做了第二件瘋狂的事,他請世界上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麥卡錫為企業“把脈”,以1200萬元的天價換回了一份長達300頁的諮詢報告。

1999年,樂百氏年銷售額20億元,成為業內廣為傳頌的奇蹟。根據統計數據,同樣是在1999年,上海商業銷售額第一位的餐飲店年銷售額也僅僅7億元。一位企業家曾經說過,當你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的時候,就是衰敗的開始。

資本的陰謀,“悲情英雄”被迫離場

當時的樂百氏如日中天,但何伯權卻覺得他沒了激情,他做了第三件瘋狂的事,正是因為這件事,他被“驅趕出”樂百氏,甚至被迫背上“毀了民族品牌”的惡名。

在樂百氏拿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同時,娃哈哈在1992年進入乳酸菌市場。此後,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在營銷戰略、產品設計和經銷返利方面對樂百氏步步緊逼。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在競爭的過程中,何伯權並不是沒有一招制敵的機會。1996年6月5日,《北京青年報》報道一則“娃哈哈果奶(乳酸奶)毒死三位安徽女童”的失實新聞,真相本是一起投毒事件,娃哈哈背鍋。然而已經被憤怒和恐慌裹挾的民眾,幾乎不聽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的解釋。

宗慶後怕何伯權也借題發揮、攻擊娃哈哈,他給何伯權打電話,何伯權回覆:“不會的,你放心吧,宗老師。”

因為何伯權明白,快消行業其實是一體的,今天你以卑劣手段將他人弄死,自己將來也定會時日不多。

然而,何伯權的寬厚並沒有挽救樂百氏,樂百氏銷售額仍然停滯不前,而對手娃哈哈2000年的全年營收已達到了60億。

絕境之下,何伯權放手一搏,效仿娃哈哈,引入外資。不同的是,樂百氏的合夥人未能像競爭對手一樣堅守經營管理權的最終要求。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1996年,娃哈哈引入法國達能,出讓了41%的股權,然而樂百氏卻在2000年將92%的股份拱手相讓,達能成為了樂百氏的實際控制人,達能為這筆交易付出23.8億美元。

在“賣掉”樂百氏前,何伯權做過一個叫“沉船”的心理遊戲。他在一個徹底黑暗的環境裡,躺在地上。老師說,何伯權,你已經死了,被放進棺材裡了。“轟”一聲,“棺材”蓋上了,他聽到土落下來的聲音。

躺在棺材裡,何伯權或許會開始回想自己的創業史,“創立樂百氏最初的三年,我什麼都沒有,沒有錢,沒有市場,但很有激情,任何困難都不是困難;三到五年之後,逐漸有點疲憊;七到十年,我就覺得怎麼會每天都是這樣?”他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如果說達能的收購還在何伯權的計劃內,那何伯權自己的離開卻多了幾分悲情色彩。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2001年11月30日下午,“樂百氏”召開特別會議,秦鵬代表達能總部宣佈接受何伯權等5位創業者集體辭職的決定後,會場頓時騷動起來,何伯權上臺儘量語氣平和地闡述辭職原因:“我們對樂百氏今後發展戰略的認識與控股方達能發生嚴重分歧…”話音未落,已有哽咽聲。隨後他與當初一起創業的4個夥伴一起唱了一首周華健的《朋友》。

沒有人料到何伯權與達能的合作會以如此尷尬的場景落幕。“從第二天起,我就消失了,這樣離開是最好的。”

很長一段時間,何伯權被解讀為“悲情英雄”,他把外來者請進樂百氏,卻沒想到過早地被外來者“擠”出局,被迫離場的滋味或多或少都不好受。

樂百氏在達能手中日漸沒落,何伯權也沒有再回到樂百氏,他對樂百氏的激情消退了,他想尋找下一個可以激發熱情的事。

王者歸來,是復仇之旅還是尋找最初的激情?

“我的創造性比較強,守業就做得不過癮。”

2002年底的春節,何伯權制作了一張別緻的賀年卡,裡面附贈一枚書籤,上面有他用墨筆寫的“捨得”小語: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捨不得。

2003年5月,結束了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遊學經歷,何伯權在廣州大都會廣場悄然成立今日投資有限公司。

兩年前,他或主動或被動地舍下了樂百氏,遠渡重洋去哈佛訪學,兩年後歸來的何伯權想得到什麼?

答案不言而喻,資本。他沒像媒體以為的那樣,成立新公司,找達能“復仇”,他將目標對準波譎雲詭的資本市場。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很巧地,何伯權投資的第一個人,曾任樂百氏武漢分公司總經理,顧青。顧青在何伯權離開樂百氏後,辭職做了休閒鴨脖食品品牌——久久丫。

不過,等到2003年6月何伯權再見到顧青的時候,顧青已經賠到身家只剩4000塊。何伯權說“我給你50萬,股份比你少兩個點,怎麼樣?” 6年後,久久丫營收突破1億元,何伯權的50萬漲成4個億。

久久丫還不是何伯權最出名的投資項目。2009年底,7天連鎖酒店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何伯權作為投資人和聯席董事長出席開盤敲鐘儀式,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儀式上何伯權按住開市按鈕15秒沒鬆手,而按規定只需按住10秒。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何伯權在2004年投資給7天酒店創始人鄭南雁的800萬美元,已價值1.67億美元,暴漲超過20倍。

經此,大家才知道,曾經因外資退出的何伯權回來了,他以投資人身份站在紐交所的上市鑼鼓前,站在資本市場的中心。何伯權投出去10多個項目,其中愛康國賓和諾亞財富等6個先後上市,回報率均超過12倍。

對於投資,何伯權有自己的想法:“我只投自己熟悉的。”自1989年創辦樂百氏起,何伯權已經在服務產業裡浸淫20年。“對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產品的把握都非常準確,這對於判斷項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幫助。而遊走國外的經歷,又能夠讓他高屋建瓴地把握在中國出現的這些商業模式的優劣”,跟隨何伯權多年的石閔建分析道。

石閔建是今日投資的現任總裁,是當初由達能派駐樂百氏進行財務接管的主要負責人,此後被何伯權”招安”。

2011年,何伯權入圍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榜,位列41名。樂百氏已經沒落,何伯權仍在創造他的江湖傳說。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何伯權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投資理念是,“激情”,他不看報告,只是聽,如果一下子就被吸引,雙方都有做這份事業的激情,何伯權就會很快投下去。何伯權離開樂百氏是因為沒有了激情,所以他希望投有激情的創業者。

當年的“出局”事件已經越來越久遠,現在的何伯權往前走,他的皮膚被太陽曬得有些黝黑,牙齒潔白,聲音洪亮,臉上沒有愁苦的皺紋,看不出已經58歲,但仍然心懷澎湃,激情如昨。

大佬“復仇”記:40歲被迫“賣”了民族品牌,51歲宣告王者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