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向下「生長」的古塔 竟深入地下7米 由8省百姓捐磚建造!


素有“帝王之都、文化之邦”美譽的湖北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城扼守長江天塹,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位於荊江大堤萬壽園內的萬壽寶塔,是明朝第七代遼王藩封荊州時,遵母命為嘉靖皇帝祈壽而建。

萬壽寶塔建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共歷時30年建成,塔高40.76米,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磚石結構。寶塔矗立於萬里長江第一磯——觀音磯頭之上,葫蘆形銅鑄鎏金塔剎上刻著《金剛經》全文,有鎮鎖江流、降伏洪魔的寓意。

塔身中空,沿石階盤旋而上至塔頂可俯瞰荊江和古城美景,自然風光得天獨厚。清代詩人王柏心在登塔遊覽後,寫下了著名的《登江陵浮圖》:“滄洲孤塔聳入雲端,絕頂高凌俊鶻盤”。

與國內其它寶塔相比,萬壽寶塔最獨具特色的是塔身陷入地面以下7.29米,從地面僅能看到六層。這一奇特景象主要源於長江河床在數百年間逐漸抬高,防禦洪水的荊江大堤也隨之不斷加高所致。

萬壽寶塔的臺基下建有高大的石質須彌座,須彌座的八個角雕刻有扛塔力士。建國後因修建荊江大堤,底層曾經被掩埋,塔基石像損壞也比較嚴重,多數已看不清輪廓。近年來經過清理,四周安裝上了漢白玉欄杆圍擋。

整座寶塔製作細膩,造型簡潔美觀的塔身內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刻的佛龕,佛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而建塔所用的2347塊正方形塔磚,燒製獨特,圖文並茂,品類繁多,是萬壽寶塔最精彩的看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塔磚是由全國8省16個州府縣的百姓所敬獻,磚上的文字有漢字也有少數民族文字,因燒製地遍及八省,磚的規格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在泥胎上壓模,有的是以手工雕刻後再燒製成型。

這座曾經見證了荊江兩岸水患、寄託古人制服洪水美好願望的萬壽寶塔,如今已成為人們休閒遊覽的名勝景區,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