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搖籃曲》

《搖籃曲》,顧名思義,原是母親在搖籃旁撫慰嬰兒入睡而唱的歌曲,通常都很簡短,旋律輕柔甜美,伴奏的節奏型則帶搖籃的動盪感。搖籃曲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具有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是媽媽哄孩子睡覺時舒緩、親切、安詳、柔美的樂曲,充滿著媽媽對孩子未來的美好祝福和熱誠的希望。由於音樂平易、動人,常被改編為器樂獨奏曲。此外也有專為器樂寫的搖籃曲。搖籃曲是抒情聲樂曲或器樂曲。描寫搖籃擺動的節奏,近似船歌,以中等速度的節拍最為常見。搖籃曲源於一種形式簡單、節奏搖曳、為小孩催眠而唱的搖兒歌(又稱催眠歌),後來才演變為一種音樂創作體裁。

哄寶寶睡覺最好的辦法是唱搖籃曲,它最適用於零歲到1歲內的寶寶。歷史上有許多的大作曲家都寫有《搖籃曲》,比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肖邦、豪塞、格里格、福萊等作曲家都曾寫過《搖籃曲》,不過人們最為喜歡的當屬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的《搖籃曲》,這三首被譽為“世界三大《搖籃曲》”。本篇要介紹的是舒伯特的《搖籃曲》。

舒伯特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一千多件音樂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藝術歌曲,因此被譽為“歌曲之王”。然而舒伯特的生前遭遇非常悲慘,儘管很勤奮地作曲,但他的作品一直不能得到重視,沒有多少在生前得到出版和演出。舒伯特一生並沒有固定的職業,因此也沒有固定的收入,只能靠出版樂譜或演奏來獲取一點微薄的薪水,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也經常到朋友圈裡面蹭飯吃。由於長期受到貧困和飢餓的折磨,在他25歲時就開始患病,直到他31歲去世,都是疾病纏身。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舒伯特的這首《搖籃曲》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舒伯特:《搖籃曲》

1813年底,舒伯特從維也納皇家寄宿音樂學校畢業,當然,他從此也失去了生活的來源。

轉眼間到了1815年,一天傍晚,舒伯特漫無目的地在維也納大街上游蕩,他早已飢腸轆轆,路過一家餐館時,裡面的香氣撲鼻而來,他餓極了,便信步走了進去,坐在一張靠牆角的桌子旁。他四下打量一番,希望能找到一個朋友,湊上一頓。可他失望了。幾乎快要餓昏了的他只好趴在桌子上,幸好,桌子上放著一張報紙,他拿過來墊在胳膊下面,無意間,上面的一首小詩引起了他的好奇: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搖籃搖你快快安睡,夜裡安靜,被裡多溫暖。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手臂永遠保護你。世上一切,快快安睡,一切溫暖,全都屬於你。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愛你,媽媽喜歡你,一束百合,一束玫瑰,等你醒來,媽媽都給你。”此時此刻,他的思緒不禁回到了自己的孩童時期:每到夜晚,自己躺在媽媽的臂彎裡,皎潔的月光溫柔地撫慰在自己的小臉上……他情不自禁拿起筆,迅速在一頁紙上譜寫起來。當他放下筆,餐廳的客人早就走光了。老闆走過來招呼他:“先生,想吃點兒什麼?”舒伯特顫抖著站起來,神情恍惚地看著老闆:“尊敬的老先生,我實在餓極了,但我身上沒有一分錢,您能送我一些吃的嗎?我就用這首《搖籃曲》換您一份晚餐好嗎?”老闆拿起樂譜,哼唱一遍,覺得美極啦,很快老闆給舒伯特端上一盤香噴噴的土豆燒牛肉,看著舒伯特大口大口地吃完。

舒伯特這首《搖籃曲》現在全世界都家喻戶曉,可你知道嗎!舒伯特那張只換來一份土豆燒牛肉的手稿,多年後竟以4萬法郎的價格賣給了巴黎的一家拍賣行。

自從舒伯特的《搖籃曲》問世以後,世界上該有多少的媽媽是哼著這首歌坐在搖籃便哼著它唱給孩子聽的,而舒伯特的這首歌僅換得了一份土豆燒牛肉啊!

舒伯特:《搖籃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