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道德經》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懂得凡事有度,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更是一種放下慾望後安然平和的氣度和心胸。

《弟子規》告訴我們“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林則徐把“制怒”二字掛在堂前,把適度放在心間,警戒自己不要情感激烈宣洩不加禁止,可見從飲食到修身養性,都要知道適可而止的智慧。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鄰居家生了一個孩子,是早產。鄰居擔心孩子養不活,每天都給孩子吸氧。結果,孩子無緣無故雙目失明。

鄰居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檢查的結果是,孩子失明是因為長時間吸氧,造成氧中毒。

鄰居無法理解,吸入氧怎麼會中毒呢?人每時每刻都在吸入氧,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氧,氧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質,它怎麼會有毒呢?

醫生說,氧沒有毒,但多了,就成了毒。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世事大抵如此,再好的東西,對生命再有益的東西,多了,就會走向它的反面。

父親買回花籽,種在房前的一塊空地上。最後還剩下一些花籽,我從父親手中要了過來,在父親播種花籽的那塊空地旁,我把剩下的花籽種進了土裡。

等到父親播種的花籽都發了芽,我種下的那些花籽卻還毫無動靜。我問父親,父親問我是怎樣種的。“種子生長不是離不開泥土嗎?於是我便挖了一個深深的坑,把花籽放進去,然後蓋上厚厚的泥土。”我說。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種子生長需要泥土、離不開泥土,但並非種子埋得越深越好,泥土蓋得越厚越好,再好的東西,再需要的東西,也要適可而止,否則,只會適得其反。”父親說,“你把花籽埋得那麼深,泥土蓋得那麼厚,它怎麼承受得了呢?又哪有力量去發芽呢?”

再好的東西,再需要的東西,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否則,便會成為生命的一場傷害和災難。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現在社會,人們對人工智能抱著美好的期許。然而在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時候,更應該強調“網絡”的安全性,以及保留人類對科技的控制能力和人類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生活中, 做人做事都要講究“適可而止”。古人有云:“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不會進退失據,也不會患得患失,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生活態度。只有懂得適可而止的人,才能迎來人生下一次贏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