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業再起風雲,民企成爲新看點

國內化工業正在取得巨大發展,各地大型項目陸續籌建,民營企業也加入到這股浪潮中來。7月25日中石化宣佈,其上半年報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0%左右,每股收益人民幣0.224元。中石化表示,此次利潤增長除了國際油價上漲的原因,重要的是旗下中下游業務抓住有利市場形勢,加大結構調整和優化力度,保持良好的創效水平,公司盈利能力同比增長,比如乙烯產量增長3.16%,合成樹脂產量增長3.41%。

其實不止中石化在化工品業務中有了巨大增長,中石油、中國中化和很多地煉企業也在快速增長自己的化工業務。

此前中國中化也宣佈,旗下泉州石化公司(簡稱中化泉州)的百萬噸乙烯項目已經正式開工建設,這個項目預計將在2019年12月30日實現中交,2020年6月份投產。

此外,目前國內還有很多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在進行建設,如福建古雷石化120萬噸/年乙烯項目,中科茂湛1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浙江石化一期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盛虹煉化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等等。

有石油央企總部專家認為,化工業大規模發展是2015年國家的政策,此後環氧乙烷、丙烯等下游化工品快速發展,而上游的乙烯原料卻需要進口,“因此中化泉州、中科茂湛等項目必然成為新的看點。”

金聯創分析師趙鵬翡則表示,目前國內很多下游化工品的利潤也在增長,如環氧乙烷、丙烯等價格上漲,讓上游乙烯等化工品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化工業將迎大發展

此次中石化的半年報預報稱,其利潤增長50%,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同比增長,公司原油天然氣業務大幅改善,同時中下游業務抓住有利市場形勢,加大結構調整和優化力度,保持良好的創效水平,公司盈利能力同比增長。其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270.92億人民幣,每股收益人民幣0.224元。

中石化在報告中表示,上半年油氣當量產量為0.81%,而乙烯和合成樹脂的產量都有3%以上的增長——在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背景下,中石化利潤增長是可以預見的。

趙鵬翡介紹:“目前亞洲乙烯市場穩中偏強,成本面對國內環氧乙烷支撐依然明顯,加之乙二醇等下游產品市場重心明顯上移,也給市場帶來一定提振。”換言之,目前亞洲乙烯需求大,其成本對於下游產品的價格有巨大影響力。乙烯價格高,也將推升環氧乙烷價格。

除了中石化在加緊乙烯等上游產品的生產外,中國中化等也在進行煉油化工的建設。

據瞭解,中化泉州改擴建項目有化工部分裝置11套,包括10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10萬噸/年EVA裝置、40萬噸/年HDPE裝置、20/50萬噸/年EO/EG裝置、20/45萬噸/年PO/SM裝置、35萬噸/年PP裝置、12萬噸/年丁二烯抽提裝置、10/3萬噸/年MTBE裝置/丁烯-1裝置、50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裝置、35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80萬噸/年對二甲裝置;煉油部分裝置2套,包括新建300萬噸/年常壓蒸餾裝置和45萬噸/年煉廠幹氣預精製裝置。中長期中化泉州石化發展規劃建成3000萬噸/年煉油、200萬噸/年乙烯,高附加值化工品生產基地。

目前整個項目順利開展,乙烯的建設也已進入正軌。伴隨著乙烯裝置的投產,福建當地化工業將快速發展。

隨著中化泉州、福建古雷石化120萬噸/年乙烯項目,中科茂湛1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浙江石化一期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盛虹煉化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榮盛石化等項目快速建設發展,國內市場將再起風雲,國內化工業大發展也是可以預見的。

一份長江證券報告稱,2018年年初以來中國紡織業發展向好,企業景氣即期指數位於近年高位,從需求端利好滌綸長絲景氣提升。此外,中金石化芳烴裝置消缺檢修在2017年年底順利完成,後續PX盈利有望再進一步。主營產品保持高景氣,不僅利好公司業績提升,也為煉化項目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三年蓄力,民企加大投資

此輪中國化工業發展中,民企成為重要的看點。

“2015年前,中國化工業最重要的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它們有原油生產、煉化基地和龐大的加油站,”上述石油央企專家坦言,“但是2015年前後,國務院開始逐漸讓榮盛石化、恆力石化等民企加入煉油化工產業,並讓它們有了很大的發展機會,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

為浙江石化建設出力的霍尼韋爾,對中國民營石化企業發展有自己的理解。

據瞭解,浙江石化一期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是由榮盛石化、巨化集團和桐昆集團等民營企業投資1730億元的大型煉化項目,這個項目的一期項目將於2018年底投產,到2020年前後,二期項目也將投產。

到時,浙江石化將有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和乙烯等中下游化工項目投產,這將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在全球化工業中,也是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之一。

去年11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霍尼韋爾UOP全球總裁李蓓凱表示,隨著中國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更多前沿技術的突破,如先進的煤化工、油品升級技術,以及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霍尼韋爾相信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會重視和加大在化工方面的投資。尤其看到很多國有企業都在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上的投資,滿足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未來地煉企業投資化工品所面臨的風險,視企業自身情況而有不同。我會建議地煉企業特別注意以下事項:短期內的大量投資,運營經驗,環境管理,質量控制,現金流以及原料安全等。如果這些方面的工作準備不足,均可能給地煉企業帶來風險。”她說。

與浙江石化同時建設的恆力石化也在近期宣佈,今年10月大連恆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將投產,雖然其設計更重芳烴及下游,但700萬噸/年的汽柴油產量也不容小視。

“目前我國成品油過剩已經成為難點,那些小煉油企業必然將隨著浙江石化和恆力石化等新型民營煉化企業的不斷髮展而關閉或破產,這是必然的。”上述石油央企專家最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