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抄底」民企,造成「國進民退」?今天,國資委正面回應!

国资“抄底”民企,造成“国进民退”?今天,国资委正面回应!

国资“抄底”民企,造成“国进民退”?今天,国资委正面回应!

就在剛剛過去的週末,深圳傳出了將斥資數百億元馳援本地上市公司的消息。報道稱,目前“風險共濟”資金已經到位,首批獲“馳援”企業超過20家。對於那些股權質押比例較高的企業來說,深圳的國資無異於“拆彈部隊”。

今日(10月15日),深圳本地股掀漲停潮,成為A股主角。截至收盤,兩市漲停個股共42只,其中,深圳板塊就有20只股漲停,幾乎佔了A股的一半。

国资“抄底”民企,造成“国进民退”?今天,国资委正面回应!国资“抄底”民企,造成“国进民退”?今天,国资委正面回应!
国资“抄底”民企,造成“国进民退”?今天,国资委正面回应!

“馳援”並非“救市”

從今天深圳的上市公司表現來看,國資“馳援”提振了市場情緒。

不過,據《上海證券報》瞭解到的情況,深圳此次“馳援”並非“救市”,“風險共濟”資金嚴格以市場化方式運作,負責運作相關資金的管理機構,還“背”了考核指標,所以想獲得“馳援”,還得“自身硬”。

目前,相關部門已根據“基本門檻”初步篩選出首批20家至30家符合條件的企業,有的已經啟動盡職調查及談判。“最後能不能成,以怎樣的價格借款或入股,都是完全市場化的。”有接近國資委的人士表示。

經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統計,7月至今,深圳市國資委已出資近22億元成功入股3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英飛拓、科陸電子和怡亞通。此外,夢網集團、英唐智控近期也發佈公告稱,深圳市國資委下屬公司擬入股。近期,越來越多的公司傳來捷報,比如,麥捷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與深圳專項工作小組接觸過,深圳國資委旗下高新投已協助公司控股股東化解質押風險事宜,並於9月25日辦理了相關股權質押。

國資委:不存在“國進民退”

而除了深圳的消息外,國資委在今日(10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的發佈會上,也直面市場關注的關於國資收購民企股權的問題,給民企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

有媒體反映國資“抄底”收購民資上市公司,造成“國進民退”現象,事實上,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

彭華崗還表示,國資委正在研究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名單,要綜合考慮企業業務性質、資產運作能力,以及投資公司在各行業之間的平衡,目前已有初步方案,正在履行審批程序。此外,目前國資委正在研究第二批國資劃轉社保的企業名單,將加大劃轉力度,儘快推進劃轉工作。國資委將盡快做好國資劃轉社保工作。

以下為今日發佈會文字實錄:

經濟日報記者:我們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國企和民企的各種議論比較集中,民企反映貸款融資難、融資貴。有人擔憂,國企會不會藉此機會大規模兼併或者併購民營企業。請問國資委對此如何評價?想請教一下,您如何看待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實現共同發展。謝謝。

彭華崗:關於國企、民企,一直以來都有這樣那樣的議論。我想,對這方面的問題,可以講三句話。

第一句話:要堅持用“兩個毫不動搖”來認識、來把握國企民企的根本關係、長遠關係。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兩個毫不動搖”已經寫入了憲法,是指導我們認識和把握國企民企關係的根本原則。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國有企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不可替代;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黨中央利來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要把“兩個毫不動搖”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過程。

第二句話: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向的,也是雙贏的。我們推進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向的,既大膽引進來,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也積極走出去,鼓勵支持國有資本投資民營企業。同時,這樣雙向的改革也是雙贏的,國企民企都不可能只是贏家或者只是輸家,兩者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原則,實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雙贏的。從實際情況看,目前,中央企業下屬各級子企業三分之二都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企業。近年來中央企業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減少11651戶企業法人,其中2618戶將控股權讓渡給民營企業;中國寶武旗下的寶鋼氣體,雖然盈利情況好,每年淨資產收益率超過10%,已成為行業主要競爭者之一,但是由於不屬符合集團發展戰略,也轉讓給了民營資本控股。

第三句話: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的進和退,都是基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的市場化行為。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一直以來都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們始終堅持的原則,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目的是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有媒體反映國資“抄底”收購民資上市公司,造成“國進民退”現象,事實上,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

国资“抄底”民企,造成“国进民退”?今天,国资委正面回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每經APP、上海證券報、中國網、人民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