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科學家說銀河系早已死亡?

田園書香


為什麼科學家說銀河系早已死亡?

一個星系是否仍然處在活躍期,主要還是看星系內部新的恆星誕生速度;銀河系約形成與126-132億年前,確實是一個古老的星系,但銀河系裡依然是有勃勃生機,為何有如此截然相反的結論,我們不妨來羅列一下事實!

獵戶座M42火鳥星雲,各位應該最熟悉不過了,這是一片熾熱而又年輕的星雲,記得哈勃望遠鏡專題有一個片段專門介紹3D的火鳥星雲,在這個星雲的深處,處處都是新的恆星形成的原始星雲盤

這些一個個襁褓似的結構就是星雲深處的原始恆星盤

獵戶座是銀河系中最年輕的星雲之一,幾乎無法統計有多少新的恆星正在這裡形成。

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口徑望遠鏡拍攝到的半人馬座方向的一顆原生恆星系PDS 70,距離地球370光年,誕生約只有540萬年。

星雲是恆星形成的基地,只要有大量的星雲聚集區域,新的恆星系則會源源不斷的產生!我們能觀測到的星雲類天體,絕大部分都在銀河系內,只要有這些星雲天體存在,銀河系依然活力四射,青春不老。但銀河系恆星的誕生速度約每年只有數十顆,和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一非常遙遠星系以極快的速度產生新的恆星,每年誕生約高達4000顆恆星想比較起來,銀河系確實已經垂垂老矣,但您無需擔心,反而是一個恆星誕生數量比較低的星系更適合生存一些,因為新的恆星誕生必定伴隨著老恆星的死亡,新恆星誕生如此頻繁,可以想象這個星系的超新星爆發頻度是有多高,在太陽系30光年內爆發的超新星對地球有毀滅性的影響,您是否很慶幸自己沒有在那些年輕的星系中呢?

M31-仙女星系是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矮星系大小麥哲倫除外),也和銀河系有類似的情況;與題主的問題比較,這個死亡仍然是有些不符合事實,但進入中老年卻是不爭的事實,但最適合演化生命的紅矮星卻比很多星系的壽命都還要長,我們的隔壁鄰居比鄰星就是,您還要擔心銀河系的老齡化會影響我們地球文明嗎?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這種說法實在太過於極端,顯然是不符合現實的,肯定又是誰曲解了某項研究成果,然後把這種誤解釦到科學家頭上。首先,我們要界定銀河系怎樣才算死亡?

第一種情況銀河系中包含的上千億顆恆星全部死亡。沒有發光發熱的恆星,只有無盡的黑暗與寒冷,這樣的銀河系可以算作死亡。顯然,我們的銀河系還未進入這種狀態,畢竟我們的太陽每天還會照常升起。太陽的壽命長達100億年,目前才過了一半而已。恆星的壽命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小,壽命越長。在銀河系的上千億顆恆星中,只有5%的恆星的質量高於太陽,這意味著絕大數恆星的壽命比太陽還長,考慮到銀河系誕生至今大約100多億年,所以很多恆星還能持續燃燒很長的時間。此外,質量最低的一類恆星——紅矮星,它們的壽命最長可達數萬億年。因此,如果以恆星是否存在來界定銀河系是否死亡,那麼,銀河系距離死亡還早得很。

第二種情況銀河系中沒有新的恆星形成。事實上,銀河系中還在不斷的形成新的恆星,根據此前的一項估計,銀河系的恆星形成速率為每年0.68至1.45太陽質量。在銀河系中,瀰漫著很多星雲,新的恆星在此不斷形成。這些星雲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宇宙大爆炸早期,還有一小部分是來自恆星死亡之後向太空中拋射出的物質。只要星雲沒有耗盡,新的恆星就會不斷形成,銀河系還是充滿了生機。在大約40億年後銀河系將會與仙女星系合併,由於引力作用,導致星雲被快速消耗,不斷形成新的恆星。最終,星雲耗盡,兩個星系合併成沒有生機的橢圓星系。


火星一號


銀河系早已死亡這句話算是正確的,也算是不正確,這需要從什麼角度看。川陀太空認為,如果說銀河系早已死亡是正確的,那麼觀點應該是銀河系已經幾乎不形成新的恆星了,每年平均只有1顆恆星,差不多是個位數。

而諸如大麥哲倫星雲中的恆星形成速率可達到每年十多顆,有的星系可達到數百個太陽質量,所以從恆星形成速率上看,銀河系是已經死亡了,不能再形成大規模的恆星誕生場面,這就是死亡的一個標誌。當然這是星系級別上的死亡定義,如果不能大規模形成恆星,就是死亡的表現。

但銀河系內部還有大量成熟的恆星,雖然恆星形成速率降低了很多很多,但廋死的駱駝比馬大,銀河系還沒有到完全死透的地步,這種平衡還能繼續維持數十億年。你要知道,銀河系的年齡在100億年以上,與宇宙的年齡差不多,能混到今天的地步,也算是夠本了。隨著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在30億年之後合併,又將開啟一段新的生命。


川陀太空


沒有科學家說過銀河系早已死亡的說法,這又是一個謠言!

我們知道宇宙由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組成,而銀河系又由太陽系及類似的恆星系組成。因此,我們人類所處的地球就處於太陽系,也處於銀河系。銀河系如果滅亡,我們人類有怎麼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可見,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我不得不又一次和大家說,不要傳謠言,更不要信謠言!我們所處的宇宙好好的、銀河系也好好的、太陽系更是好好的、地球當然也是好好的!

太多的所謂科學愛好者,我希望你們要好好了解物理學基本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瞭解科學、進而熱愛科學。靠傳謠言、抹黑科學家,並不能獲利,只能使自己變得很可笑!因為基本常識,現在大眾已經具備了,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力,傳播謠言除了讓他們鄙視,不會有任何好的作用。


地震博士


為什麼個別“科學家”說銀河系已經死亡了啊!我的回答很簡單,這些所謂的科學家得病了,在他們的眼力世界都面臨死亡問題,其實啊!也有其它意思,如世界上的一部分科學家開會,結果把九大行星的一個開除了!

整個人類世界忙的修改教科書。有人說再過若干年以後,太陽會變為一個紅巨星,太陽的溫度降低了,可是體積膨脹了,直至太陽吞沒地球。接下來就是太陽戲劇化的誇她爆炸。

人類有天文望遠鏡才有幾年啊!銀河系運動一週需要多少年啊!現代科技就太陽系的概念都不清楚,銀河系的中心用什麼技術手段客觀啊!


聖劍17


謝謝邀請!大錯特錯。銀河系生育的高峰期已經過去這是事實,拿生育判斷生死是錯誤的。

銀河系是恆星的社會,是恆星的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表現為銀河系的棒旋結構。這種結構就像人體由最初的攫取大量的能量物質,到中年期的攫取與消耗平衡,進入穩定期,難道女人不生育了就是死亡?

萬物統一於物質,物質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的,基本規律是一致的。科學家喜歡拿科學的死板公式去猜測活的生命,看著科學,其實謬誤。利用物理化學永遠不明白腿和大腦的巨大差別。



科學家用其他星系進行對比更不嚴謹,每個星系的年齡段不同,表現出來的現象自然不同,但科學家看到的都是數億年前星系的影像,而不是今天的存在。怎麼對比?越比越糊塗,科學變成了瞎猜,還是科學嗎?


一葉扁舟l


大家出來混口飯吃,何必那麼認真拆穿。

現在常常說的“我們看到的星空都是n年前的星空”,是建立在光年之上的假說。光年為光子一年所跑的距離。距離太遙遠,所以距離÷光速=n多年。

光年假說,建立在光子假說和時間衡量的基礎上。即光是粒子,時間是宇宙的基本常量。

但時間只虛擬計量,是人類歸納出的計量。宇宙最基礎的是質量和能量,質量物體相互作用並進行能量轉移時,其位移表訴的第一特徵是空間,而時間不過是物質位移時的頻率表訴的東西。

能量的轉移是通過場強,而不是光子。光子是一種錯誤的假說!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真相,而不是n年的歷史(假象)。


逸208720799


首先假設這一問題的表述是完整和真實的,接下來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科學家的專業知識是絕大部分人接觸較少的,他們在“說”的時候會使用專業性很強的(或獨有的)論點為根據,表述的內容也不是科普性的,即使是同科目的科學家,由於研究方向的不同,也不太可能完全瞭解彼此的研究成果。

以業外人士的知識面去強行理解他們的推論和假說有點太牽強了,大部分情況下你不理解才是正常的。

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這個問題的重點是“為什麼”,即科學家這樣說的“理論依據”是什麼,而不是讓人為了某一推論和假說去激憤和炸毛,這不是學習和研究的嚴謹態度。

我們可以先去學習、討論和研究命題依據的正確性,然後提出自己的見解,或贊同或駁斥。

在這裡我看見了很多的評譏,我相信大部分人是為了興趣和增加知識為目的而進來的,他們不是來搞笑和看搞笑的。

非專業人員,無力解答此問題,請見諒。😓


大胃喜樂


時間的尺度。自愛因斯坦之後,時間的相對性被人們所認識。這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時間相對速度來說,即速度越快,時間越慢。二是從人的主觀認識來說,人一般能感知的時間尺度以秒為單位,藉助儀器設備可以感知到普朗克時間(是指時間量子間的最小間隔,為 1E-43秒)。假如人變作一個電子,那麼人感知1秒鐘的時間是那麼漫長;人變作一些生命頻率飛快的生物,感知1年的時間便是一生一世。孩提時代,我們感覺來日方長,年老的時候我們感覺光陰似箭;實際上是孩提時期對世界、對時間更敏感,其感受時間尺度更短,年老了遲鈍了、時間尺也變長了。假若石頭能感知時間,百年是否相當於人的1天?


志哥150257196


科學家稱銀河系早已經死亡,人類未來是什麼結局?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87200073c772bf66c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