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亡國之音與楊堅滅陳(下)

第三十九章 亡國之音與楊堅滅陳(下)

八柱國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一個貴族集團,融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此集團中人文武全能,“入則為相,出則為將”。並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王朝。

宇文泰恢復鮮卑姓氏,府兵也均隨主將為鮮卑姓,從形式上胡化了一批漢人,楊(隋朝)、李(唐朝)都是胡化了的漢人。

楊堅是漢族人,鮮卑姓是普六茹。建立隋,是為隋文帝。楊堅稱帝的謀劃中,得到了高熲的大力支持。

楊堅稱帝后,有吞併江南、統一中國之志。他先採用南和北討的戰略,擊敗突厥,贏來了平定南陳的最佳時機。在平南陳的謀劃上,高熲為楊堅制定了擾敵疲敵的戰略:“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熱,水田早熟。量彼收積之際,微徵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賊以為常。後 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儲積,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復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財力俱盡。”楊堅採納高熲建議,每逢江南將要收割莊稼的季節,就在兩國邊界上集結人馬,揚言要進攻陳朝,使得南陳的百姓沒法收割。南陳集中人馬準備抵抗隋兵,隋兵又不進攻。這樣一來,南陳的農業生產受了很大影響,守軍的士氣也鬆懈下來。隋兵還經常派出小股人馬襲擊陳軍糧倉,放火燒糧食,使陳朝遭到很大損失。

在平南陳的準備活動中,高熲向楊堅推薦了兩個人,賀若弼與韓擒虎。

賀若弼長於謀略,在北周時,隨韋孝寬伐陳,攻下陳朝數十座城,使長江以北都歸北周。這其中賀若弼獻計最多。楊堅伐陳時,大臣們紛紛獻取陳之策,若弼也獻取陳十策。楊堅派人戍鎮江淮,尚書左僕射高熲推薦說:朝臣之內,文武才幹,無若賀若弼者。文帝遂任若弼為吳州總管,鎮守江北要地廣陵(揚州)。

588年十月,五十二萬大軍,在晉王楊廣率領下分為八路伐陳。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亡國之音與楊堅滅陳(下)

589年正月初一,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渡過長江。最初的時候,賀若弼先買陳朝的船藏起來,而用五六十艘破船放在小河溝,使陳人以為隋軍沒有戰船。他又讓沿長江佈防的軍隊在換防交接的時候,聚集在歷陽。於是軍旗林列,營帳遍野。陳國人以為大兵將至,讓國中軍隊全部開拔出來設防。隋軍換防之後各自散去駐防,陳軍於是也散去。後來習以為常,就不再戒備。等到賀若弼率領大軍真正渡江時,陳人一點也沒有發覺。

韓擒虎領五百人借夜色掩護佔領採石磯,楊廣也督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

賀若弼在北道,韓擒虎在南道,分別出擊。半個月後,賀若弼進軍至鐘山白土岡,建康其實還有十萬甲兵,然而陳後主不懂軍事,也不聽戰將建議,最初不抵抗,看到隋軍打到城外,才突然出兵。若弼集中八千精兵交戰,曾四次被擊退,在交戰不利時,賀若弼迅速擺脫被動,乘敵驕惰懈怠之機,猛攻敵人薄弱部分,大敗敵軍主力。

賀若弼遂從北掖門入城。此時西路軍總管韓擒虎已率五百騎兵於朱雀門先期入城,並俘獲陳後主,佔據了府庫。賀若弼令將陳後主帶來觀看,陳後主惶恐流汗,雙腿顫抖下跪。賀若弼對陳後主說:“小國之君,對大國上卿下拜,是禮。入朝不失作歸命侯,不要害怕。”安撫敗國之君顯示若弼霸氣,而與韓擒虎先後兩次爭功,有失大將風度。

隋書賀若弼列傳評價:俶儻英略,賀若居多,武毅威雄,韓擒稱重。方於晉之王、杜,勳庸綽有餘地。論兩人之功比晉初的王濬、杜預有餘。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亡國之音與楊堅滅陳(下)

高熲先於楊廣進入建康,抓住陳後主的寵姬張麗華,楊廣欲納之,便派高熲之子高德弘去見高熲,讓高熲刀下留人,高熲說: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取麗華。遂將張麗華斬於青溪。楊廣從此對高熲懷恨在心。

賀若弼、韓擒虎二將為爭滅陳之功,以至刀兵相見,後又在隋文帝面前爭執不休。隋文帝命高熲與賀若弼論平陳之事,高熲謙虛地說:賀若弼先獻十策,後於蔣山苦戰破賊。臣文吏耳,焉敢與大將軍論功!(《隋書·高熲列傳》)

南陳本來非常富庶,卻在不到幾個月時間被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平滅。隋的文臣武將謀劃攻伐有力是一個原因,而陳後主不理政事也是其主要原因。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亡國之音與楊堅滅陳(下)

陳後主到京城朝見,文帝赦免其罪,賞賜很豐厚。每逢宴會,唯恐後主傷心,宴前不奏吳音。後來陳叔寶對文帝要求:我還沒有一個稱謂,每回朝集,無法與人交談,願得一官號。監視後主的人對楊堅說,後主每日喝醉,罕有醒時。文帝問飲酒幾何,對曰:與其子弟日飲一石。文帝大驚,嘆道:隨他罷,否則叫他如何過日?

文帝后來嘆息說:陳叔寶全無心肝。陳叔寶作為皇帝是無心肝的,不過在陳叔寶眼裡,他做詩度曲才是正業,他只是從來就把自己當作一個風流才子,一個詩文騷客,亡不亡國,則無所謂了。

本章點評:南朝後主,專喜詩曲絲竹,不愛江山愛美妾;北國名將,長於謀劃攻伐,滅齊平陳亦興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