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生長期科學合理施肥方法

學農技、找專家、問病害,關注“農百通”頭條號,學習種養殖技術,專家在線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經營問題,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馬鈴薯是需肥量較大的作物。而且在不同時期,需肥種類也不同。下面就介紹一下馬鈴薯科學施肥的方法。

馬鈴薯生長期科學合理施肥方法

一、怎樣施肥更科學

幼苗期植株小需肥量少;塊莖形成期需肥驟然上升;進入塊莖增長期達到需肥量的最大值,後又急劇下降。各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按佔總吸肥量的百分比計,幼苗期分別為17%、14%和13%;發棵期,開始塊莖形成,分別為33%、30%和28%;結薯期,塊莖增長迅速,分別為38%、36%和44%;成熟期,澱粉積累,分別為12%、20%和14%。氮、磷、鉀吸收強度最大的是發棵期和結薯期,氮吸收量佔整個生育期吸收肥料總量的72%,磷佔總吸收量的66%,鉀佔總吸收量的72%。所以在生產上確保這兩個時期的氮、磷、鉀供應是非常重要的。

馬鈴薯是需鉀作物,吸收的鉀素最多,氮素次之,磷素最少。一般每生產1噸馬鈴薯塊莖,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5千克、磷2千克、鉀11千克,即氮、磷、鉀比例為1:0.2:2。

二、科學施肥的方法

農家肥對馬鈴薯的生長非常有利,農家肥不僅含有馬鈴薯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三要素,還含有馬鈴薯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有益微生物。施用有機肥料能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增加肥水利用率。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礦質化,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並可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既肥沃土壤,又能提高土壤透氣性,為馬鈴薯生長高產創造條件。

三、種馬鈴薯施農家肥有以下好處

1、營養豐富,持效期長,廄肥、堆肥等農家肥是一種完全肥料,施入土壤後,有機質分解和礦質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氮、磷、鉀、鐵、鋅等可直接為馬鈴薯提供營養物質,還可為後茬儲備大量的營養物質,有利於後茬作物生長髮育。

2、有利於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農家肥料施入土壤後經腐殖化作用形成腐殖質和腐殖酸。腐殖質中的維生素、生物素、酶、生長素等,能促進作物根系發育,增加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利用。

3、促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體內的各種物質代謝,並具有保護植物免受毒害的緩衝作用。

4、腐殖酸能緩衝土壤中PH值的變化幅度,提高磷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還可以調節土體中的水、肥、氣、熱,利於保苗高產。

5、有利於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馬鈴薯施用農家肥料,使耕層土壤疏鬆,土壤阻力小,地溫高,有利於塊莖的發育和膨大,塊莖整齊,產量高,有利於收穫。

因農家肥料當年利用率只有20-30%,為了獲得高產、優質,種馬鈴薯時,還要施入一定數量的化肥。

中後期衝施地下無比氨基酸桶肥2-3次增產幅度可以達到30%以上,而且能有效緩解農藥殘留,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避免早衰,增強作物抗逆性。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由農百通整理發佈,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一定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及諮詢當地有經驗的農技專家!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