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人生和投資很像:都充滿不確定性,又都有提升勝率的方法

對一個投資人來說,比較危險的一種情況是早早的擁有“真理在握”的感覺。

如果同時再無聊點兒或者爭強好勝些,對稍微不同道者就口誅筆伐,那基本上說明沒啥進步的餘地了。投資當然是有毫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但投資的不同要素的權重卻沒有什麼“神聖模型”。當然這不是說見異思遷,而是保持思維的開放性,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集中還是分散好?如果從特定階段性角度考慮,取決於魚(彈性)與熊掌(安全性)哪個對你更重要。如果從長期常態來考慮,集中似乎代表了對公司挖掘和分析的高度自信。但轉念一想,如果真那麼自信,理應可以挖掘到更多優秀的標的並適度分散啊。當然這本質上是個度的問題,最終講究的是研究深度與倉位效益的匹配、投資彈性與風險分散的適中。

投資決策環節涉及的要素很多,但如果精煉總結下可能有三點最關鍵:

1.大局觀。就是清楚你處於整個市場週期的什麼位置,是該恐懼、貪婪還是麻木;

2.價值判斷。下注要瞄準在未來優勢類別的對象上,與時間做朋友;

3.預期差。明確價值判斷的假設和估值所包含的預期,當出現高度預期差的時機時保持敏感度。

投資神話裡都是百戰百勝的故事,但現實其實很骨感,即便是巴菲特都承認不斷在犯錯。然而為什麼有的人一犯錯就致命有的犯了錯並不導致嚴重損失呢?區別在於:

1、主觀上是否承認自己是會犯錯的凡人?

2、客觀上是否善於用安全邊際保護自己?

3、是否分散了風險並用良好賠率彌補?所以損失是取決於錯誤的預處理。

要在投資的世界裡要活得長活得好,一要靠對風險的嗅覺,二要靠對機會的直覺。有個能聞到風險的鼻子是活得長的基礎,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沒柴。如果恰好還有對大機會的一點直覺,那就很難活的不好了。其實無論風險還是機會,本質上都是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而學會理解世界的複雜性和個人的侷限性,是建立這種處理機制的基礎。

人生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本質上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長期勝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瞭解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決定一生命運的往往只是幾個判斷和決定;各種短期的偶然性會被時間熨平,最終的結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麼事決定了高度,跟什麼人決定了難度;最痛苦的不是錯過了,而是明白的時候已太晚。

“高量柱”形態——捕捉黑馬

在傳統的技術分析方法中,往往用得比較多的是技術指標、K線組合、波浪理論等等,但這些分析方法有個重要的弊端,就是隻涉及到了價格,並沒有涉及到成交量。成交量是真金白銀堆出來的,從成交量去判斷機構的行為,往往具備“火眼金睛”的功能。

市場上的成交量的判斷,大致可以分為7類:高量柱、低量柱、梯量柱、縮量柱、倍量柱、平量柱和黃金柱。今天為大家介紹這七類成交量之中的高量柱。

“高量柱”就是某一階段最高的那根量柱,這是很容易讓人發現,很容易讓人激動,卻又很容易讓人上當的量柱。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預知高量柱後的未來走勢:

怎樣預知“高量柱”後的走勢呢?這就要從“高量柱”的形成原理入手,探索“高量柱”形成背後的深層原因。

首先,根據“賣在買先的規律”,“高量柱”的形成,一般情況下是有人大量賣出,同時又有人大量買入造成的,大部分時候是大資金的傑作。因為一般散戶或大戶很難在一個交易日裡調動如此大量的資金和股票。

其次,根據“價在量先的規律”,“高量柱”的形成,一方面是有人對其價位產生了慾望,願意賣出;另一方面是有人對這隻股票產生了慾望,願意買進。只有賣方的慾望與買方的慾望達到雙向平衡的高峰,才能產生高量柱。

“高量柱”三種形態

怎樣預判“高量柱”出現之後的漲跌呢?

我們一般將“高量柱”分為三種:“發燒柱”、“啟動柱”和“黃金柱”。以下圖中A-F柱為例為大家講解。

市場案例: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第一、“發燒柱”】

圖中的A柱,它是連續兩根超級倍量柱遞增的“高量柱”;再看圖中的C柱,也是連續兩根超級倍量柱遞增的高量柱,這樣的高量柱,把買賣雙方的慾望推向了“高潮”,我們應該儘量避之。一般情況下,可以用人體的正常體溫37度來預判發燒柱,即四倍以上的高量柱應該警惕。

市場案例: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第二、“啟動柱”】

再看圖中的B柱,它是連續兩根溫和梯量柱遞增的“高量柱”;再看圖中的E柱,也是連續兩根“溫和梯量柱”遞增的“高量柱”,這樣的高量柱,“溫和裡藏著狂熱”,藏著“不動聲色”,也藏著“遮掩塘塞”,特別是其第二天的走勢價升量縮,這一般暗示著拉昇。

根據“賣在買先”的規律,價升了,量卻減了,大概就是價位不能勾起“賣出的慾望”。

市場案例: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第三、“黃金柱”】

“價升量縮”的“高量柱”,我們稱之為“高量黃金柱”。往往是一種非常隱蔽的量柱。圖中的B、D、E量柱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高量柱後面的量柱在逐步縮小,而高量柱後面的價柱卻逐步升高,形成“價升量縮”的量價背離態勢。如果我們沿著價柱的上升畫一條線,再沿著量柱的下降畫一條線,二者就是一個“喇叭口”。

市場案例: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不論是按照“高量介入”的觀點來做這隻股票的全部高量柱,還是按照“高量撤退”的觀點來做,都是勝敗各半,輸贏持平。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高量柱呢?根據這六根高量柱的未來走向,我認為有三種做法:

第一種,是以A柱為代表的“巨量出貨”的“發燒柱”,可以考慮避之;

第二種,是以B柱為代表的“無量漲停”的“啟動柱”,可以考慮擒之;

第三種,是以E柱為代表的“價漲量減”的“黃金柱”,可以考慮察之。

這種高量柱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漲停板盤口的三要素是指: 大單掛單、成交密度和上漲速度。

一:壓迫式掛單

壓迫式掛單是指在委賣欄中,連續出現三檔以上的大賣單(常見的有: 遞增壓迫式、遞減壓迫式和混合式三種),其目的是想讓市場中小散戶的籌碼主動拋出----這是主力在拉昇前進行最後的試盤。

1:遞增壓迫式

遞增壓迫式掛單是指在委賣欄中,出現 三檔以上的遞增式大賣單,即第二檔的掛單比第一檔的大,第三檔的掛單比第二檔的大---這種盤口的目的是想告訴市場:後面的賣壓越來越大,不趁早拋出自己手中的籌碼,後面會越來越困難。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2:遞減壓迫式

遞減壓迫式掛單是指在委賣欄中,出現了三檔以上的遞減大賣單,即第一檔的掛單 最大,後面兩檔依次減少----這種盤口的目的是想告訴市場:只要吃掉第一檔的掛單,後面的賣壓就越來越小,主力一旦吃掉第一檔大單,往往市場就會立刻出現跟風盤,後面的掛單會在很短時間內被一掃而光。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二:攔截式掛單

攔截式掛單是指在委買欄中,連續出現幾檔非常明顯的大買單:這種買單往往出現“一”字形掛出顯示和遞增式掛出顯示兩種狀態---其用義在於告訴市場下方接盤巨大,不用害怕股份下跌,可以放心買入該股,而當上方的賣單被吃掉後,盤口又會出現類似的大買單,其重心會不斷上移,反覆多次,直至漲停

1: “一”字型攔截式

“一”字型攔截式掛單是指在委買欄中,出現一檔明顯的大接單,大盤股通常在一萬手以上,中盤股在一千手以上,小盤股在一百手以上(注意:這些掛單不一定出現在整數價位上)給人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視覺衝擊力!這種掛單通常在被拋盤打掉以後,還能反覆出現,是一種長效語言暗示。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2: 遞增攔截式

遞增攔截式掛單是指地委買欄中,出現三檔以上的大接單,第二檔接單比第一檔的大,第三檔接單比第二檔的大,給人一種金字塔式的穩定感(注意:有時候這種掛單也出現某種遞減式排列),其意在於顯示主力雄厚的實力,號召市場與主力一起參戰。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三:夾板式掛單

夾板式大掛單是在主力在委買欄和委賣欄中,分別在某一個價位掛出大單,使買賣盤口上顯示出一種上有“天花板”,下有“水泥板”的夾板式掛單格局,使市場在某一段時間裡的成交,始終在一個“夾板”限定的空間成交(有單層和多層兩種掛法),夾板一旦撤離,或是被大單打掉,就是主力向漲停板發起最後進攻的信號。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四:蜂窩式掛單

蜂窩式掛單是指在委買或委賣欄上,密集掛出連續委買和委賣的大單,透露出市場參與者的籌碼特別豐富,買賣氣氛十分熱烈的一種局面!這種盤口告訴我們,如果是大盤股,說明各路資金雲集於此,多空雙方分歧明顯,欲想攻擊漲停股,多頭必須付出極大地努力;如果是中、小盤,則透露出主力不想自己“幹活”,欲借市場力量去推進股價的意願。

1:對稱性蜂窩式掛單

對稱性蜂窩式掛單是指:在委買和委賣欄中,除了價位的連續性這個特徵外,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掛出的大單基本對稱,比如買盤是五檔四位數,那麼賣盤也往往是五檔四位數;這種盤口的掛單通常是滿負荷掛出---五檔買賣欄全部掛滿,如同“蜂窩”一樣一個連著一個,給人一種水潑不過,風颳不進的感覺,大有一種不能滿足,難以參與的感覺。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2:非對稱性蜂窩式掛單

非對稱性蜂窩式掛單是指:在委賣盤上出現蜂窩式掛單,在委買盤上則是市場的自然接盤掛單;或者,在委買盤上出現蜂窩式掛單,在委賣盤是市場自然盤掛單。這裡恰恰傳達出兩種相反的信息:賣盤力量極大或買盤力量極大------研究證明:委賣欄上的蜂窩式掛單一旦開始被吃掉,漲停的概率遠遠高於委買式蜂窩掛單的漲停概率!原因是前者是主力的對倒盤,屬於莊家主動性攻擊行為;而後者則是在莊家的“誘導”下的市場力量的買盤,自然上漲的力度不如前者。

如果不想再窮下去:當你虧錢時,試試“換位思考”

金明交易員珍藏的炒股心得

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做到不出現大虧損很簡單。以生存為第一原則,當出現妨礙這一原則的危險時,拋棄其他一切原則。因為,無論你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你就一無所有了。

交易之道,守不敗之地,攻可贏之敵。100萬虧損50%就成了50萬,50萬增值到100萬卻要盈利100%才行。每一次的成功,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敗,卻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樓底。

在交易中,永遠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會讓你發生虧損。需不需要止損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假設現在還沒有建立倉位,是否還願意在此價位買進。答案如果是否定,馬上賣出,毫不猶豫。

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

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

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總會拿到燙手山芋。

熊市下跌途中,錢多也不能贏。機構常常比散戶死的難看。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準備。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明顯下跌趨勢中,20-30點的小反彈,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不要擔心錯失機會,善獵者必善等待。

道在於,耐心等待機會,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耐心掌握機會。熊市裡,總有一些機構,拿著別人的錢,即使只有萬分之幾的希望,也拼命找機會掙扎,以求突圍解困。我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要格外珍惜才對。不要去盲目測底,更不要盲目抄底。

要知道,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容易賠大錢的區域。

當你感到困惑時,不要作出任何交易決定。不需要勉強進行交易,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沒有勝算較高的機會,不要勉強進場。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不能先戰而後求勝。

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停損和持長。

一方面,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多頭市場上,大多數股票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交易之道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

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當頭寸遭受損失時,切忌加碼再搏。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遲早會遭受大損失

一隻在中長期下降趨勢裡掙扎的股票,任何時候賣出都是對的。

哪怕是賣在了最低價上。被動持有等待它的底部,這種觀點很危險,因為它可能根本沒有底。

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

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如果行情持續不利於首次進場頭寸,就是差勁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認賠。

做交易,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

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股票投機講究時機和技巧,機會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機會就撈一票,沒機會就觀望,離開。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就不要輕舉妄動。與鱷共泳有風險,入市撈錢需謹慎。做交易,最忌諱使用壓力資金。資金一旦有了壓力,心態就會扭曲。你會因為市場上的正常波動而驚慌出局,以至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會因為受制於資金的使用時間,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孤注一擲,最終滿盤皆輸。資金管理是戰略,買賣股票是戰術,具體價位是戰鬥。

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敗了,但只要把這六次交易的虧損,控制在整個交易本金20%的損失內,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裡,哪怕用三次小賺,去填補整個交易本金20%的虧損,剩下一次大賺,也會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無法控制市場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勢中浪費精力和情緒。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要擔心的是你將採取怎樣的對策回應市場的變化。

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正確時,你獲得了多大的利潤,當你錯誤的時候,你能夠承受多少虧損。

入場之前,靜下心來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專業技能支撐自己在市場中拼殺,想想自己的心態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資金是否應付得了無限的機會和損失。

炒股如出海,避險才安全。

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圖。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並不在於用的是哪一套規則,而在於你的自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