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安心于此,不是指维持现状

安心于此是指不期待,希望变化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只是坐着,心是闲不下来的,也就是说,想法是不会停止的,连绵不断,永无断绝。干坐着,容易被胡思乱想带跑,一场打坐下来,精疲力尽。

为什么会精疲力尽呢?睡觉时不肯睡觉,吃饭时不只是吃饭。想法不断在变化,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总想着打断。最终要认识到,想法是不受控制的,控制了一时,控制不住一生,必须从控制的想法中转变。想法来了,承认它的存在,同时承认自己并没有要改变它的要求。不对想法的存在与否负责,这是大脑的作用。

如果想法来了,就去限制、压制。想法会更多,更乱。如何是安心于此呢?

没有了去参与的想法,我接受现状,我保持对现在的感知,常会陷入对现状的维持中,既然安心于此,身体要不动,呼吸就是这个节奏,也不要变,想法很多,也不驱逐。心会僵在这里,好像是保持着,维护着这一状态,不维护,这一状态也会失去,心里用着劲。仔细体会,还是一种想要主导变化的心理。既然不能期待了,不能按照自己所想的去改变了。要安心于此,却变成了维持现状。还是想要参与,想要主导的心理。只不过更隐蔽了。没有那么明显的我要安静,我要坐正,我要坐多久,这种一下子就知道的期待。

现状是动态的,只要我从中撤出,身体和各种想法就不再受到约束,它就会按照打坐当时的身体和心理现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缓慢的,有时是快速的,有时会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变化,这时会明显的体验到,我还是存在着期待。另一个对比就是变化向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比如想法更多了,难以自持,这个难以自持,还是处于我在感知,但我打算随时出手制止的心理。这种隐蔽的心理,仍然是过往主导心理的表现。

打坐,安心于此,不是指维持现状

一、不再去主导变化,专心觉察。二、面对现在,希望注意的对象不再变化,可是呼吸、身体、意识是无时不刻都在变化的。仍然陷于期待的心理。

如果完全的撤出,身体和各种想法会按照它们自身的规律运转。我撤出后,并没有闲着,而是感知这种变化,打坐,就是觉察,感知现在的状态,保持警觉,时刻注意现在的变化随波逐流,但我清楚的知道我在随波逐流,这就是打坐,安心于此是指这个。

打坐,安心于此,既不是去做什么,也不是不做什么。因为做的对象还是身体、呼吸、意识。还是希望改变它们。这种思维只能是控制。而打坐,恰相反,跳出这种思维。去改变什么呢?什么需要改变呢?变化始终都在,无一刻不在变化。而这变化不应该有自己的意志。也不应该由自己主导。该到了放手的时候了。因为参与进去,只会增加身体与意识的负担。安心于任何变化。旁观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