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永春」稀罕!達埔一同堂四代不分家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達埔鎮達中村,顏禧童一家就踐行著這一傳統美德。他全家20多口人堅持吃在一個鍋裡,住在一個屋簷下,四世同堂,並且堅持每個晚上有一名兒媳或女兒陪護老母親,全家和諧美滿,其樂融融,在當地傳為佳話。

「好人永春」稀罕!達埔一同堂四代不分家

一家四代不分家

顏禧童兄弟姐妹共有8個,他排行老三。母親今年83歲了,身體還是挺硬朗的。他們全家人不分家,合在一起吃住。兄弟三人的兒孫每週末都會回來陪老母親一起吃飯。

逢年過節,四代相聚,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溫暖的一家,幸福的一家,和諧的一家,”老人喜笑顏開,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感。

說起為何不分家,顏禧童說,主要是為了陪伴父母,“家是兒女生長的搖籃和溫床,父母辛苦養育我們兄弟姐妹8個長大成人,現在,大家都已結婚生子建立了各自小家庭。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長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就把大家庭拆分了,此時年老體衰的父母比我們小時候更需要大家庭的溫暖。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兒孫繞膝下,盡享天倫之樂’,大家庭的溫馨是父母頤養天年的最好精神支柱,如果分家了,老人的內心世界會是一片怎樣的淒涼景象。”

顏禧童認為,不分家,也對後輩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在這個大家庭裡生活,孩子們能學會怎麼與人相處,禮讓。“現在許多環境造成了小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懂與人相處,缺乏情商教育。”顏禧童說,行孝,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有情境教育,營造一個孝道的氛圍。好的家教對一個人的性格、習慣的養成很重要,能形成很好的家風。大人們孝敬老人,對後輩們來說是一個示範,可以更好地教育後輩行孝。

顏禧童是這樣形容家帶給自己的感覺的:家就像一個巨大的儲蓄罐,每個人都為這個家增加一份愛、一份孝心、一份包容,儲蓄罐就會越來越滿,滿滿的都是愛,滿滿的都是正能量。

在生意場上,顏禧童兄弟三人一起創業,事業發展很好。顏禧童說:“俗話說得好:孝子無災,天道酬勤也憐惜孝子。我們是家族企業,從一個小小的加油站做起,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能有今天的成績,真的是得益於孝敬父母的回報。”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顏禧童引入現代的企業管理理念和制度,企業財務非常明晰,兄弟三人分工非常明確,兄弟合作創業二十多年從未在利益層面出現過任何糾紛和爭吵。

盡心服侍老母親

父母在,不遠遊。顏禧童在廈門、泉州、福州都有自己的房子,為了能多陪老母親,他就空著房子回來和老母親一起居住。“本來,住在泉州,為了方便照顧母親搬回到永春縣城住,後來還是直接回達埔老家住。”

5年前,父親病逝,老母親精神狀態顯得不是太好。為了更好地照顧老母親,顏禧童專門僱了個保姆到家裡幫忙,陪伴母親。可是老母親不願意,自己花錢辭掉了保姆。“自己的子女一大堆,還要僱人來照顧老母親?”顏禧童說,後來他反思了下,老母親歲數大了,是為了能多跟子女們在一起,希望大家能陪在她身邊。在親情面前,不是錢可以解決的。於是他跟兄弟姐妹們商量了下,決定輪流來陪護老母親。

為了方便照顧老母親,顏禧童在母親的房間裡,多放置了一張床,方便幾個兒媳婦和姐妹輪流前來陪護,過夜。“老人平時如果沒事做,也不好,會感覺失落,要讓她有事做,感到這個家缺她不行。”於是,顏禧童就讓老母親去安排大家庭每天的伙食。“老母親每天都忙著買菜,為了安全,也會有專人陪她一起上街。她走出家門可以和人聊天,很開心。”顏禧童說,“這樣忙碌著,老母親感覺到了她存在的價值,感覺到這個家庭需要她,滿滿的責任感可以促使她對生活有更好的憧憬。兒孫需要她,這就是她每天忙碌的動力,責任、愛心可以給老人的健康長壽注入蓬勃的活力。”

從1998年開始,每個除夕夜,8個兄弟姐妹都會帶著自家老小回來相聚,春節時,除了兒媳婦要輪流煮飯,三兄弟也要親自下廚去為整個大家族的人做年夜飯。

年夜飯後,顏禧童總會從公司拿出2萬元的紅包來,讓老母親為她的後輩們派發新年紅包。然後,就是8個兄弟姐妹為老人包紅包。“大家幾乎是排著隊等著收紅包,老母親非常開心地派發。這樣過年,營造了濃濃的過年氛圍和一派和諧的家庭環境,後輩們每年都會憧憬著過年夜回家來。這個家有了很強的凝聚力。”

奉獻社會為大孝

在事業有成時,顏禧童堅持行善,奉獻社會。他平時與鄰和諧,為人低調,但是在做慈善上卻是不遺餘力。他說:孝敬長輩是小孝,奉獻社會才是大孝。從1996年開始,他先後共投入400多萬元用於家鄉的各種慈善公益事業。

關愛老人他毫不吝嗇,每年都會為70歲以上的宗親在春節、重陽等節日送去慰問,為村裡老人會添置桌椅、娛樂設施。捐資助學他也出手豪爽,每年捐助達埔鎮教育發展促進會3萬元,捐助永春五中、達埔中學困難學生和達埔境內困難大學生十多人。造橋修路他也踴躍參捐,困難救助他慷慨解囊,鄉里村鄰有個困難、得了大病,他時常接濟……

現在,顏禧童每天都會在微信朋友圈發送一些《顏氏家訓》《論語》等經典語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的觀念相結合,附上自己的心得感悟,“我這樣做,是想在朋友圈裡看到有多少人能點贊,是否同意我的觀點。如果點贊量高,我就把它收錄起來。”顏禧童準備用五年的時間,把他對這些經典書籍的感悟,結成自己的家風家訓,留給後輩們,引導他們行孝向善。

顏禧童說,“道德往往都是淪喪在困境之中”,“良知經常是被愚昧所矇蔽”,孝心每個人都有,行孝是建立在各自的能力基礎之上。管子說過一句話:“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每個人如何才能更好地盡孝,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學習很是重要,“知書達禮”,讀書可以更好地瞭解各種禮節,可以更好地處理各種各樣的親情關係。“知書達理”,讀書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謀生和創業的本領,才有更強的能力去踐行孝道。“我們每個人都有孝心,要付諸行動,與各自的能力息息相關,只要盡力而為就行。”

作者 | 桃源鄉訊記者 姚德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