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场求医之路,却让央视《新闻联播》特别关注陕西这所高校?

年过古稀的老人,语言不通的青年,风华正茂的师生,他们看似没有交集,却在一次求医之路上偶然相逢,或许说,是善良让他们相遇,而这次相遇也更好的搭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也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的求医之路,让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老人麦提尼亚孜和儿子托合提买买提及

西安理工大学的师生群体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往下看。

揭秘!一场求医之路,却让央视《新闻联播》特别关注陕西这所高校?

语言不通,求医遇阻

2017年5月,73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麦提尼亚孜和儿子托合提买买提从新疆墨玉县到西安看病,因为患上了食管气管瘘,麦提尼亚孜老人进食困难,尽管在新疆多家医院都去看过,可病依旧治不好。后来,新疆和田的医院为他推荐了西京医院。于是,麦提尼亚孜老人和儿子便辗转60多个小时到了西安。下了火车,儿子买买提便把写有“西京医院”的字条给了出租车司机,而后到达目的地。本以为一切都很顺利,奈何却被阻在了“语言关”。由于父子俩人不懂汉语,站在医院门口不知该怎么办,这时,买买提想起之前在西安工作过的朋友告诉他说西京医院附近有一所大学,可以找到维吾尔族学生帮忙,所以当买买提安顿好父亲后,开始去找学校。“很多汉字我不认识,但我认识‘大’和‘学’这两个字,当我确定我看到的是一所大学之后,我知道这里一定会有新疆学生求学。”

揭秘!一场求医之路,却让央视《新闻联播》特别关注陕西这所高校?

买买提走到的地方是西安理工大学,他站在校门口快5个小时也没等到1个维吾尔族学生。下午5点,就在买买提绝望的准备离开时,学校保安叫来了曾在新疆生活工作多年、懂维吾尔语的同事——西安理工大学保卫处邢向阳,邢向阳是西安理工大学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邢向阳知道了事情原委,原来买买提是想找位维吾尔族大学生给他们当翻译,也知道了买买提父亲要治病的情况,于是在向当地派出所确认身份后,他立即陪同买买提去了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语言的差异也在此刻不是一堵墙,而变成了一座连接民族团结的桥,两端都是温情。

援手众多,满满温情

揭秘!一场求医之路,却让央视《新闻联播》特别关注陕西这所高校?

当晚,邢向阳便帮着父子俩联系医院。“从那天晚上一直到老人住进医院,近10天时间,我成了老人的专职翻译。”看急诊、挂专家号、办住院手续、发动学校的新疆同学,组成志愿者翻译队......邢向阳尽自己所能帮助着父子两人。除了西安理工大学师生群体的热心帮助,西京医院也伸出援手,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组织骨干医生会诊,为老人实施手术治疗。

揭秘!一场求医之路,却让央视《新闻联播》特别关注陕西这所高校?

近一个月治疗期间,邢向阳带领本校17名新疆籍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24小时轮流到医院充当翻译,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协助检查、手术等。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师生们的悉心陪护下,老人身体逐渐康复,出院前,麦提尼亚孜父子特意制作了三面锦旗,向邢向阳和西安理工大学、西京医院等师生群体表示感谢。随后,邢向阳等师生专程送老人去乘机,麦提尼亚孜老人在临走前感慨:“师生们和医生对我很照顾,我亲身感受到了内地人的热情、乐于助人,这种民族团结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老人也表示,他要把新疆学生在西安的优异表现带回去,把感人的故事带回去,向更多的乡亲们传播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与人为善,敢于担当

揭秘!一场求医之路,却让央视《新闻联播》特别关注陕西这所高校?

西安理工大学邢向阳等师生群体救助维吾尔族老人的事迹也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中省媒体也对这一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被人民网、中青网、凤凰网、中国文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身在异乡,面对语言不通的难关,邢向阳等师生群体在他人困难之际,勇于伸出援手、热心助人的感人行为让人为之动容,而这种大爱的精神更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因此,为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也授予邢向阳等师生群体“陕西省助人为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奖励邢向阳1万元。邢向阳当场表示将钱捐助给学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他说“我觉得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更需要这些钱!”而他们的善举也点燃了民族团结的火焰,如此热烈,如此耀眼。

揭秘!一场求医之路,却让央视《新闻联播》特别关注陕西这所高校?

邢向阳的善举不但代表了每一位西安理工大学人的情怀,更反映了西安理工大学民族生教育的成果。而后,西安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为全面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西安理工大学学工部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